第四百零七章 大明忠臣1
作者:絕域輕騎      更新:2021-03-20 05:46      字數:3457
  其實朱元璋賜阿甲阿德“木”姓的過程,並非像史書上所說的那樣,那並不是朱元璋的隨口之舉,也不是史書上所寫的巧合,而是他們之間早已經提前達成的默契,也可以說是一種交易,大家隻是各取所需、秘而不宣罷了。而後史料上增加的那一些神秘傳奇的過程,不過是他們倆人為了掩人耳目,故意表演給世人看的把戲罷了。

  朱元璋看到了這個玉龍神駒,再聽了阿甲阿德的那一番論述以後,他便有充分的理由懷疑阿甲阿德是墨家的後人,但他又不便挑明,怕引起對方的警覺和誤解。

  因這他也聽說過關於墨家的一些傳聞,以前一些當權者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不擇手段地迫害墨家,追殺墨家,致使墨家不敢再拋頭露麵。他當時還特別同情墨家弟子,鄙視那些迫害墨家的人。

  現在天下一統,四海升平,人家又是主動來歸順的,他想善待墨家,不想搞得人人自危,所以他便不再去揭穿這個墨家人想掩蓋的事實,如果真是那樣而引起社會的動蕩,真的是得不償失。

  有些事自己心知肚明就行了,沒有必要讓其大白於天下,為了不露出破綻,不引起別人的懷疑,他還要在群臣麵前,與阿甲阿德一起把這出戲演圓滿。

  阿甲阿德辭別的那一天,朱元璋故意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問阿甲阿德想要皇帝賜什麽給他作為回贈。

  阿甲阿德便順水推舟地提出想要朱元璋賜他們家族一個漢姓。皇帝賜姓那可是莫大的恩寵,能夠得到皇帝賜姓的人都是勞苦功高的人,比如鄭成功、李績等人都 是因功勳卓著而得到皇帝賜姓的。其他大臣一聽阿甲阿德的要求,都 暗暗地替他捏了一把汗。

  朱元璋抱著聰明裝糊塗,便繼續問道“你想要什麽姓呢?”

  他便知趣地說道“自我帶領族人歸順大明以後,我們世世代代都 是朱家的人,我當然希望陛下能賜我們一個自家人的姓”。

  朱元璋想了想說:“朱姓是不能隨便賜給別人的!”

  阿甲阿德也不謙虛,他說:“我也不敢奢望陛下賜我朱姓,隻希望陛下賜我‘木’姓就行了”

  朱元璋一聽,心裏暗暗一驚,心想看來自己猜測得沒錯,對方真的有可能是墨家的後人,便他表麵上顯得仍然十分輕鬆自然,還假裝不理解對方的想法,所以故意問對方:“你為什麽要我賜你家族‘木’呢?”

  “陛下,這當然是為了顯示我的忠心,第一‘朱’字少一撇一橫就是‘木’字,這就表明我們是朱家的一部分,以‘木’為姓,就證明陛下沒有把我們當外人,我們的族人永遠都會記得陛下的恩德,這樣世世代代不能忘本,世世代代效忠大明。第二,我們都知道帶兵收複雲南的大將軍沐英是陛下的義子,他的姓也是陛下賜的,而且他英武神明,我們族人都 對了他十分崇拜,本來我一開始是想讓陛下賜我們與沐大將軍一樣的姓,但後來我一想,那樣有點狂妄了,而且還讓陛下為難了。”

  “哦!有什麽為難的呢?”朱元璋繼續裝作什麽都 不知道的樣子,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套出阿甲阿德的心裏話,把這場戲演得逼真一點。

  “沐英大將軍是你的義子,我們肯定不敢與其相提並論,有三點我們是無法望其項背的。首先,他從小就跟隨在陛下身邊,陛下視他為親骨肉;其次,他東征西討拓土開疆,為我大明立下了不世的功勳;再次,他收複了雲南,接愛了我等的歸順,還讓我來朝見天子,給了我莫大的榮譽,是我阿德一家的恩人。就僅憑這三點我也不敢與沐大將軍同姓。

  後來我想,既然我比沐大將軍少了三點,不能與沐大將軍同姓,那不如就在他的“沐”姓上麵給我少三點,那不也是木姓嗎,麵且還與“沐”字同音,既不顯得我們狂妄張揚,又遂了我們仰慕沐大將軍的心願”

  朱元璋聽了阿甲阿德的這番理由充分而又能自圓其說的話,真的是心花怒放,這阿甲阿德不僅能說會道,而且還時時處處都體 現出對朱明王朝的忠心,特別是他還獻出了自家的傳家寶,更加地顯示了他們的忠心,這讓朱元璋非常的滿意。

  而且他還如此仰慕自己的義子,(據部分史料記載,沐英其實是朱元璋的私生子,當時他不敢告訴馬皇後,所以才有意設了一個收沐英為義子的局,從而想瞞過天下人的耳目)。所以他便爽快地滿足了阿甲阿德的要求。

  “難得你有自知之明,而且還忠心可嘉,那就隨你所願,賜你們家族姓“木”吧!”朱元璋金口一開,一切便應運而定了。

  從此世間上便沒有了阿甲阿德,隻是多了一個木德,而他們一族人也可以光明正大地姓回了自己祖宗的姓。同時自己的主張也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天下的能工巧匠也受到了重視,經濟社會也迎來了平穩高速的發展時期,這才是真正令他們歡欣鼓舞的好事,也是雙方都皆大歡喜的局麵。

  阿甲阿德不負使命,光明正大地恢複了祖宗的姓氏。朱無璋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玉龍神駒,可惜劉伯溫已經不在人世,沒有人再能解開這裏麵的秘密,通過無數次的努力,他也沒有能夠解開玉龍神駒和那四句揭語的真正秘密。

  木德死後,他的後人為了感恩朱元璋賜姓之恩,一直對朱明王朝忠心耿耿,歲歲祈禱,代代朝貢,與沐英的後代一起守好了朱明王朝的西南邊陲,直到朱明王朝的覆滅,真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應該算是朱元璋最劃算、最成功的一筆買賣吧!僅僅賜人家一個姓,便換得一大家族人忠心耿耿為他朱家天下守 衛邊疆200多年。

  後來朱元璋經過 不斷地研究,更進一步地掌握了一些玉龍神駒的秘密(雖然劉伯溫已經死了,但他的身邊一直不缺這方麵的高人),知道了這玉龍神駒可能是關乎江山社稷和天下安危的神器,由此他更加感念木德一門的忠心。

  後來,在他傳位於皇太孫朱允炆之前,他便隱約覺得朱允炆可能鎮不住他的那些野心勃勃的叔叔,心裏便有一絲的隱憂,於是他便將玉龍神駒與三張度牒一起放在一個小盒子裏麵,便告誡朱允炆,如果有一天,到了十分危急的時刻,他便可以打開這個盒子,裏麵自有保命之法。

  最後他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了人世,把自己的皇位連同玉龍神駒的秘密一起交線了他的皇太孫——朱允炆,希望他能接過自己手裏的接力棒,管理好大明的天下,進一步解開玉龍神駒的密秘,讓大明千秋萬代的天下,在自己子孫的手中,不停地傳遞下去。

  正如朱元璋所料,靖難之役還是發生了,就在朱棣即將攻進皇宮時,朱允炆身邊的少監王鉞提醒他道:“陛下,現在就是最危急的時刻了,應該打開皇爺爺留給你的箱子,看看裏麵究竟是些什麽寶貝,再做下一步的打算也不遲。”

  於是他們便打開了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的箱子,拿出了裏麵的東西,程濟親自為朱允炆剃度,最後再一把火燒了奉天殿,偽裝成朱允仍自焚的樣子,悄悄出逃了。

  接下來朱允炆便在程濟等一般人的護送下,逃離了南京,按朱元璋給他安排好的路線,來到了雲南。

  朱棣進入南京城以後,四處搜查,也沒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隻是在奉天殿,內找到一具燒焦的屍體,由於屍體損毀嚴重,所以根本無法判斷那是不是朱允炆的屍體。

  最為關鍵的是,傳說中的玉龍神駒也不見了,玉龍神駒的神奇力量他是聽說過的。如果朱允炆帶著玉龍神神駒一起出逃,那後果將不堪設想,有朝一日,他會利用玉龍神駒的力量,再來向自己發難,鹿死誰手,還真不好預料。

  所以朱棣登基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屠殺忠於朱允炆的舊臣,徹底消滅朱允仍複辟的力量,消除隱患。而且還秘密地派出兩路人馬去搜索朱允炆的下落。水路便是由太監馬三保率領的船隊,而陸路則是交給了給事中胡濙,這才有了後來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其實他的真實目的就是想去搜尋失蹤的朱允炆。

  鄭和七下西洋也是無功而返,那是因為朱允炆根本就沒有逃到海外,他帶著程濟、楊應能、葉希賢三人,按照朱無璋的提示來到了雲南,他們首先便是去投奔了沐英的後代。因為沐英與朱允炆的父親朱標關係非常的好,所以危難時刻朱允炆去投奔沐英的後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當時朱棣身邊的錦衣衛指揮使叫紀綱,那可是一個陰險毒辣的小人,在靖難之役當中他可是功不可沒,因此在朱棣登基之後,便給予了重用,成為了朱棣的心腹。

  他不知道從什麽渠道聽說了玉龍神駒的傳說,由此引起了他的野心,於是他便背著朱棣,秘密派出自己的心腹胡狄,去四處尋找朱允炆的下落。胡濙、胡狄都 先後來到了去南,因為他們也知道當年朱標與沐英的關係非常鐵,以至於沐英聞聽朱標的死訊後,居然哀痛不已,哭到大口咳血,沒過幾天居然活生生氣死了,由此可見兩人的感情是多麽的深厚,後來便由他的兒子沐晟繼承了他的爵位。

  沐晟熱情地接待了朱允炆一行,並妥善將他們安置了下來,不久,沐府周邊便出現有許多可疑的人,在暗中監視沐府的一舉一動,於是沐晟斷定這些人肯定是朱棣派出來尋找朱允炆下落的人。為了保證朱允炆的安全,同時又不引起朱棣的懷疑,他便悄悄將朱允炆一行送到了麗江木家,想以此來保全朱允炆一行,做到為人臣子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