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楚王問策(1)
作者:沈處默      更新:2021-01-04 07:54      字數:2600
  滅庸之後的楚國,內部治理仍然非常棘手。

  首先是饑荒過後,組織賑災,恢複生產。雖說是天災使然,水道淤積,遇上洪水無法排澇,積少成多以致釀成大禍,也是助長天災的重要因素。

  興修水利,引水灌溉,促進農業發展,必須有專門治水。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減少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破壞。誰能擔此重任?

  其次,楚國地處南方,四周被西戎、百濮、麇等蠻族部落環繞。楚國分封之時,土地極小。後來擴張領土,將這些蠻夷部落一個個吞並納入版圖。所以,與中原相比,楚國的文化落後野蠻,常被諸侯各國稱為“蠻邦”。如今,滅了庸,占領了他的部分土地人口,疆域比從前更大。與之相應,楚文化中的“蠻族”屬性比之前更強大。

  楚國想要逐鹿中原,獲得諸侯國的支持擁護,必須吸收先進的文化。學習更完善的禮儀法度,加強與中原文化的融合,才能與中原各國和諧相處,成為友好鄰邦。

  第三,若敖氏對王室的覬覦,已經發展到劍拔弩張的程度。挾持莊王,說明他們已經有恃無恐。莊王必須在任上將此事解決。否則,當斷不斷,必為後患,不知要禍及楚國多久。

  三個主要矛盾,歸集到一點就是——楚國需要廣納賢才。一為發展經濟文化,二來可以不動聲色的削弱若敖式的勢力,平衡臣權,維護王權的集中統一。

  從何處招納賢才?從任職的大臣中提拔?或是由重臣舉薦賢才?或者對外招募?人才擴充之後,若敖氏的人員占比下降,他們對王室的威脅會變小,才更容易對付。否則,一個不小心,恐怕曆史重演。到時,他這個大王未必還能像上次一樣好運。

  莊王思前想後,三條途徑皆可。他親政之後接觸到的許多大臣,在滅庸之戰中表現都十分突出。如果提拔任用,應該無人有異議。

  這樣來看,蔿賈、蘇從、潘尪、盧戢黎、盧揚窗都能提拔重用。

  莊王第一個召見的是蔿賈。

  “蔿大夫,今日請你來,是有要事相商。”莊王開門見山。

  “大王請說。”蔿賈畢恭畢敬的說道。

  “通過滅庸之戰,你的見識、主張、才華被證明遠超於常人。雖說百工之長也可展示你的所長,但是,本王有更重要的任務要派給你。”

  “大王過獎。微臣不過是為國家略盡綿薄之力而已,不敢居功。” 蔿賈很謙虛,“不知是何事要交給臣?”

  “交待任務之前,本王先問你一個問題。”莊王略微想了想,開口道:“滅庸之後,我國麵臨的最重大的問題是什麽?”

  “最重大的問題?”蔿賈顯然毫無準備,一下就懵了,“請大王容臣認真思考再作答。”

  莊王朝他點點頭。關於這個問題,莊王也是閉門苦想了許久,才有些輪廓出來。如果蔿賈不假思索就能答上來,那就真的打擊他這個剛剛從酒色中緩過神來的君主了。再者,這個問題如此重大,相信蔿賈也是格外慎重,一定要想好了再說。

  “時間倉促,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說起。”蔿賈有些為難,“臣有一個問題,煩請大王告知答案,以便臣繼續作答。”

  “大夫請說。”

  “滅庸之後,我國西北方向最大的憂患解除,北上之途可說是一片光明。但是,中原事務的領導權仍在晉國手中。秦國兩代君主企圖東進,均無功而返。可見晉國實力強大,無人超越。”

  “所以,我國想要北上插手中原事務,必須做好遇到困難遭遇挫折的心理準備。就算我們要迎難而上,也需憑借長期持續的努力方可成就大業,這是第一種情況;第二種情況,如果不考慮北上擴張的話,目前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發展農業,恢複生產。”

  說完,蔿賈看向莊王,問道:“不知大王要微臣回答哪種情況下最重要的問題?”

  “蔿大夫果真狡猾,一定要本王把話說清楚了,才肯吐露真情。”莊王笑著指了指蔿賈,搖搖頭。

  “大王誤會了,”蔿賈趕緊解釋道:“下臣並非故意窺探大王意圖。隻是方向不同,事件的輕重緩急自然不同,所以才有此一問。”

  “本王同你說笑而已。既然將你單獨叫到此處,也不怕告訴你。”莊王對蔿賈的膽識智慧非常認可,今日單獨召見,盡可以暢所欲言,不用避諱。“中原之事,我國勢必要過問。與晉國的摩擦,勢所難免。不過本王不懼怕這些困難。”

  “先祖將五十裏之地,開拓到如今的疆域,哪代人沒遇到過困難?無一不是跨越障礙,披荊斬棘,最終抵達目的地。此番,我國內外交困尚且能突出重圍。不榖相信,假以時日,必定能與晉國一決高下。”

  “大王誌向高遠,楚國之福。”蔿賈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當日,微臣入宮,勸大王以百姓疾苦為先。大王雖隻閉門三日,微臣卻已認定,覺醒之後的大王必有衝天之誌。”

  “蔿大夫出身名門,自小便才智過人,洞察世事更是獨樹一幟。”莊王越看越覺得蔿賈堪當大任。

  莊王對蔿賈的這番評價,有曆史可查。

  晉楚“城濮之戰”爆發前,蔿賈便預言,此役楚國必敗。時任令尹子玉負氣之下向楚成王請戰,結果兵敗。楚成王派來使者,拒絕讓子玉入城,子玉自殺而死。

  蔿賈的父親呂臣時任大夫。兵敗消息傳來後,父子倆有過這樣一番對話:

  “聞令尹兵敗,信乎?”蔿賈問父親呂臣。

  呂臣回道:“信。”

  蔿賈又問:“大王要如何處置令尹?”

  “子玉與諸將請求以死謝罪,大王聽之矣。”

  “令尹剛愎自用,傲慢跋扈,不可獨任,專權總領。但是,其人剛強堅韌,為了目的,百戰不屈,實為大才。如有智謀之士從旁輔佐,與之一剛一柔親密配合,必能立功。”

  “今日雖兵敗,所幸並未傷及我國元氣。他日如能使其再戰晉國,能報今日兵敗之仇者,定是子玉。父親何不勸說大王,留他性命,他日再戰複仇?”蔿賈勸說父親,替子玉向成王求情。

  呂臣說:“大王正氣在頭上,恐怕言之無益。”

  蔿賈問:“範邑巫者的矞似之言,父親難道忘了嗎?”

  所謂“矞似之言”,說的是,曾經有位範邑的巫者,名叫矞似。他通過麵相斷言,楚成王、子玉、子西最終都會死於非命。成王聽後,出於惜才,賜給子玉、子西每人一塊免死金牌。(最終,楚成王為其子商臣所殺。子玉自殺。子西想完成楚成王廢長立幼的遺誌,企圖刺殺楚穆王,結果事敗被殺。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此時,蔿賈提醒其父,不要忘記“矞似之言”,就是要父親去提醒楚成王,當日曾經賜給子玉免死金牌,千萬要留住他的性命。(當日子玉率殘部回楚國,行近方城時,楚王派去的使者對子玉說:“令尹要是進到方城,打算怎麽向申縣和息縣的父老交待呢?”——此言一出,就是要逼子玉自殺謝恩。)

  呂臣忽然醒悟,回曰:“明日讓我一試。”

  經呂臣提醒,成王再次派人前去赦免子玉。誰知,在此之前,子玉已經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