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出其不意
作者:沈處默      更新:2020-12-23 21:16      字數:5965
  六月,晉襄公將在夷地舉行大規模閱兵。

  “老臣派”提前拿到軍隊改製的終極名單,具體安排為:

  中軍將:士榖 中軍佐:梁益耳

  上軍將:箕鄭父 上軍佐:先都

  下軍將:先蔑 下軍佐:荀林父

  如果這份名單在閱兵現場由襄公宣布,那就意味著,文公時期崛起的功臣元勳的二代全部被棄用。獻公、惠公時期得勢,文公執政時期和襄公執政前期被苦苦打壓的舊貴族,卷土重來。晉國的政局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閱兵儀式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中。既然結果已經昭然若揭,“老臣派”已然一身輕鬆。“新人派”也不見進一步的動作。在“老臣派”眼裏,“新人派”是明智的。放棄無謂的掙紮,起碼不會輸得太難看。甚至以後,還可依此,向“老臣派”討點殘羹冷炙。

  在表麵一派和諧的氣氛烘托下,這一天終於到來。烈日炎炎,驕陽似火,三千士兵排列整齊。他們擺好戰車,組成若幹方陣,等待君主檢閱。

  臾駢擔任閱兵總指揮。他站在隊伍前列,神情肅穆,一身鎧甲。汗水濕透他的全身,他仍筆直挺拔,氣勢威嚴。

  “老臣派”入圍名單的六人和“新臣派”的狐射姑、趙盾、先克、欒盾、胥甲五人分別就座。兩派的座位自然是楚河漢界,涇渭分明。雙方各據一頭,隻是禮節性的衝對方點頭致意。

  襄公站在一輛裝飾華美的戰車上。左右護衛執戈警戒,他全副武裝,神情嚴肅。戰車從隊伍最末處往前緩緩行駛。襄公所到之處,車兵登上戰車,步兵揚起手中兵器,齊聲大吼“君主英明”三聲。

  經過大約兩刻鍾的停停走走,終於完成巡視返回原點。此時,襄公已經疲憊不堪,汗如雨下,整個人像從河裏撈出來似的。左右侍從伺候他換過貼身衣物之後,他重新回到座位。

  檢閱完畢,自然要勉勵將士一番:

  “今日寡人檢閱三軍,見我軍兵強馬壯,軍容整齊,軍士個個精神飽滿,氣貫長虹,寡人甚慰!烈日當空,三軍將士們辛苦了!軍隊如此威武,全賴眾位將帥副將的齊心努力刻苦操練。晉國的邊關寧定、內外安寧,全係各位將士之身。列位任重道遠,務要戒驕戒躁,砥礪前行!”襄公看向眾人,眼神堅定,神情激動。

  軍士又發出“君主英明”的呐喊,此起彼伏,聲音震天。

  客套話說完了,閱兵儀式來到最後一個程序,也是最激動人心的環節:

  “自先君接掌國政以來,夾輔王室,攘楚聯齊,踐土會盟,稱霸諸侯,威震四方。寡人忝大任執掌晉國以來,外攘頻仍,挑釁不斷。仰賴諸位及前輩舊勳浴血奮戰,捷報頻傳。禦秦攘狄,尊王拒楚,晉國霸業終得存續發揚。”

  “不幸天降奇災,先君遺留給寡人的治國能臣相繼離世。棟梁倒塌,朝堂空空,三軍無首,上下不安。寡人深懼且憂,恐長此以往則上下離心,國運不濟。故此,博采眾位大臣的諫言良策,再經深思熟慮,反複斟酌。寡人惟恐思慮不周,失了君臣情義,不勝惶恐之至……”

  襄公撫今追昔,洋洋灑灑一大篇。“老臣派”早已聽得不耐煩。恨不得一下切入主題,馬上宣布名單,吃下定心丸。他們好馬上實施早已定好的治國大計。

  襄公還在繼續,眼看就要說到重點,名單即將脫口而出……

  突然,軍隊傳出喧嘩聲。幾名副將先是使眼色警告,命令士兵停止交談。停頓片刻,更多的士兵開始交頭接耳。不得已,副將又訓斥了好幾個人,仍是製止不了。

  人群的騷動引起了襄公的注意。不得已,他隻得暫停說話,一臉疑問的看向臾駢。臾駢立刻走上前去查問。詢問之後,他來到襄公身邊,對襄公輕聲耳語。襄公聽後,臉色大變,半響沒說話。

  眼看名單呼之欲出,襄公卻突然不說話了。“老臣派”一臉錯愕。轉頭一看,“新人派”卻一臉淡定。

  襄公清清嗓子,環顧四周,話鋒一轉,說道:“寡人惶恐之至。今日三軍將士在場,寡人也想聽聽將士們的想法。”

  話音剛落,士兵紛紛拿起兵器戳地,“君主英明”又一次響徹上空。

  襄公轉頭看向臾駢,示意他代表將士說出他們的想法。臾駢一個箭步跑到襄公左側,站定之後轉身麵對眾人,一字一句抑揚頓挫的說道:“三軍將士以為,晉國飽受禍亂數十年,先君掌國政之後才重回安定繁榮。晉國內外穩定稱霸諸侯,還需輔以重臣之位順利過渡才是三軍之幸,國家之福。”

  言外之意,除了君主權力順利交接,如果貴族權力交接突然改弦易轍,軍隊可是不答應的。

  自文公歸國至今十五年,軍權都掌握在先氏、狐氏、趙氏、欒氏、胥氏手上。如今服役的高級將領、正副將都是他們一手提拔。一茬帥一茬將一茬兵,舊帥屍骨未寒,這邊就急著全部換新。換帥意味著所有人的命運可能都會改變,他們的利益會被波及,自然要為此抗爭。

  臾駢的話言簡意賅,襄公聽後非常懊惱,當初為何沒有考慮軍隊的因素?因為從頭到尾,“新人派”從沒有動用過他們手上的任何資源,以至於他們的對手和國君都認為,他們是識時務者為俊傑,乖乖等待裁決而已。萬萬沒想到,最後關頭,他們走了這步險棋!

  大庭廣眾,軍隊並未要脅嘩變或以命相拚,他們隻是委婉的把自己的意見表達而已。縱然有不守紀律之錯,還算冷靜克製。這些話,雖含蓄卻向襄公清楚表明了他們的立場:如果“六卿”變動翻天覆地,軍隊不樂意。軍隊不樂意,意味著軍心不穩。這對襄公的執政絕對是致命的。

  “三軍將士的意思,寡人聽明白了。寡人定會重新考慮重臣的平穩過渡,以國家穩定為要。”軍隊發聲如此突然,襄公有點心虛。暗自責怪自己考慮問題不周,眼下也隻得硬著頭皮被動虛應了。

  “不知眾位愛卿還有什麽補充的?”襄公再次環顧左右。心中大喊,有什麽幹脆一次說清楚吧,別冷不丁還爆出什麽令人措手不及的。

  “老臣派”顯然被嚇懵了。這一切大大超出他們的預料,他們沒有準備任何預案應對當下的情形。再者,君主應付軍隊的一番話已然是默認考慮他們的訴求。這個時候,如果他們站出來為自己發聲,無疑會成為眾矢之的。盡管心焦萬分,隻得沉默祈求,希望軍隊這一出隻是個插曲而已。

  “新人派”這邊,趙盾曾有過顧慮。他擔心,如果“新人派”僅有一席,會是他或狐射姑其中之一。無形中,兩人成為對手,所以實在無法與狐射姑結盟。誰知最後關頭名單流傳出來,才知己方完全落敗,瞬間所有的顧慮都沒了。狐射姑加入他的陣營,二人同仇敵愾,一切遵從趙盾的安排。

  從閱兵開始到此刻,“新人派”異常沉默,彼此之間隻是偶爾眼神交流或是點頭微笑而已。

  突然,先克‘嗖’一下站起來,對著襄公作揖之後問道:“君主在上,先克有幾句話想說,不知——”他語氣猶豫,眼神卻堅定。

  襄公很詫異,竟是年紀最小的先克要說話,他點點頭,“你說。”

  得到君主首肯,先克又環視各位大臣,這才緩緩開口:“先克不孝,未能好好侍奉父親,他便倉促離世。”語氣低沉,神情抑鬱,在場之人莫不為之動容,“先父曾經投身的事業,先克雖未得參與,然耳濡目染,又得先祖口口相傳,也略知一二。”

  說到這,他略微沉吟又繼續道:“狐老將軍足智多謀,多次避開敵人追殺,護衛先君一路無恙;他力主扶助周室,搶在秦國之前將天子送回成周,王室感激,賞譽有加。此舉彰顯我國實力,更令我國在諸侯國中美名遠揚;“城濮之役”他又主張果斷應戰,設奇計取楚。”

  “趙老將軍陪同先君流亡時,曾為先君擋下致命一箭,自己卻留下終身病根;歸國後,他又幾番推位讓賢,為晉國舉薦治國能臣殺敵猛將,自己卻甘願落於人後。”說到這,先克用眼角偷偷瞄了一眼坐在對麵的先都等人。看到他們似乎坐立不安,他又稍微停了停。

  “晉國霸業能成,全賴先君英明神武。除此之外,一幹股肱之臣也是功不可沒。兩位老將軍,一人定計,一人執行,配合無間,所向無敵,更是居功甚偉。”追溯完過往,剩下的總結陳辭才是點睛之作,“先克以為,狐氏、趙氏之功不可忘!惟有忠臣誌士前赴後繼,晉國才能穩定繁榮,霸業才得以延續。名聲赫赫,百世流芳,國祚綿長。”說完,他再次看向襄公,得到指示才坐下。

  先克的一番話,在座的人都聽得很清楚。先氏兩任中軍元帥,權勢可謂熏天。先克卻隻字不提,隻說狐氏、趙氏不可忘。為的是避免“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形式雖委婉,他的意思卻直接明了——先君功臣雖已遠走,可他們立下的功業還在。狐氏、趙氏可是有資曆足夠的繼承人等著任用的。如果狐氏、趙氏不能忘,先氏是不是更不能忘?“新人派”豈能全部舍棄?

  偏偏他講的全是事實,不容質疑。獻公、惠公時代已經遠去,獻公為晉國創下的事業說是豐功偉績毫不誇張。然而,他走之前埋下的禍根——“驪姬之亂”卻不得不提。這場宮廷內鬥,造成晉國內政腐敗,民不聊生。這些傷痛深深刻在人們心頭,至今想來仍隱隱作痛。

  文公的回歸給晉國帶來的是氣象一新。除了文公本人對局勢的掌控得力之外,跟隨他漂泊十幾年不離不棄的幾位賢人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他們顛沛流離,忠心護主。歸國之後又致力於內政外交,奇計頻出,屢有佳績。提起他們的名字,馬上讓人聯想到穩定、安寧、霸業。

  一邊是痛苦的追憶,一邊是甜蜜的回想,如何選擇不是顯而易見?

  “先克言之有理。不愧是將門之後,年紀輕輕就目光長遠。沒有一班忠臣能人的輔助,何來今日的國勢昌盛,威震諸侯?”瞟了一眼手中的名單,襄公心中有了決定:這份名單一定要修改。

  眾目睽睽之下,先克所說句句是實,毫無嘩眾取寵之嫌。就算身為一國之君,地位至尊,也不能罔顧這鐵一般的事實,將“新人派”全部摒棄在核心權力的門外。

  如果打個比喻,今日晉襄公的遭遇應該是這樣的:他象滿含勇氣的鬥士,鬥誌昂揚的正要展開攻勢。甫一上場卻被告知,遊戲規則臨時修改。對方來了一個兵團,而此時的他隻有一人一馬一劍,身後空無一人,沒有一點勝算!無奈,隻得退場做足準備再來。深深的無力感再次襲來,像他繼位之初的各種身不由己。

  晉襄公本想借此機會打個漂亮的翻身仗。可是一抬眼,三軍將士目光灼灼。先家兩代輔君元帥,如今隻剩下弱小無助的先克。當低頭沉思時,內心有個聲音還不斷響起:“不能一意孤行隨心所欲,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他敢斷言,今天這種場合下的發聲,如果他毫不顧惜,很快定會有強烈反彈。

  失望之餘,他又寬慰自己,“新人派”的父輩並未與他爆發過直接衝突。唯一的例外是先軫。但是,最後他選擇以死謝罪,算是圓了他這個君主的麵子。

  他們挾大功都不敢僭越,他們的後代自然更不可能威脅到他的執政。他已非初掌國政時的青澀無助。前有五戰五勝的輝煌戰績在手,後有召集盟會號令諸侯的威風八麵。他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日漸成熟,大權在握,何懼之有?

  “今日閱兵,眾位辛苦了。軍隊改製事關重大,容寡人與眾臣再行商議後再做定奪。”襄公此言,等同宣布閱兵到此結束。這意味著,今日大事已畢,大家可以解散了。

  襄公的話無異於當眾人的麵狠狠打了“老臣派”的臉。同時也沉重打擊了一心支持他們四處造勢的“騎牆派”。他們神情委頓,一蹶不振。“新人派”的出其不意打得他們暈頭轉向,無力還手。

  “新人派”動用軍隊是對襄公施加力量壓製,動用先克則是情義感化。先克追憶先輩與先君的君臣情誼,表麵上是替狐氏、趙氏不值,實則引發了在座對文公舊部的集體追思。如果是狐射姑和趙盾站出來,則有自吹自擂之嫌,效果勢必大打折扣。他們選擇先克,實在是棋高一著。

  “新人派”的祖輩被集體追憶,哪裏還有“老臣派”的棲身之地?

  今日一戰,勝負已分,靜待結果便是。

  父親要趙盾謙退忍讓,原本趙盾也並非一定要位列“六卿”。可是君主既定的名單太過絕決。“新人派”全部被遺棄,實在難以忍受。中庸之路行不通,隻得奮力一搏。否則將來晉國的政治舞台恐怕再難有趙氏和先氏的蹤影。

  經過正麵側麵的出擊,趙盾相信,君主一定會修改名單。如果他所料不錯,君主的新名單上,前三甲必定是狐射姑、他和先克。另外三席,留給“老臣派”也好。讓他們多少還有點尊嚴,未來不至於將“新人派”視為眼中釘。

  作為趙家的繼承人,此時的趙盾更是不得不佩服趙姬的深謀遠慮。

  得知是由她提出讓趙盾成為繼承人時,趙盾以為,她不過是為了她三個親生兒子的將來著想。現在想來,趙夫人所為,除了是為她的親生兒子和她的切身利益籌劃之外,也保住了趙衰為趙氏辛苦打下的基業。如果趙盾不是趙家繼承人,今天的趙家和先家一樣,孤兒寡婦隻得被動等待命運的裁決。

  先家畢竟有兩個元帥名頭。因為趙衰的謙讓,趙家有的隻是名聲在外,實際頭銜還不如先家。

  “新人派”這邊,僅靠狐射姑一人,定是難成氣候。想到狐射姑,趙盾不由得搖頭。今天閱兵結束後,大家都準備散去了,他還專門站出來對臾駢冷嘲熱諷。這個狐兄,還是不可一世的公子哥兒,什麽時候可以改改脾氣?不提也罷,今日折騰許久,人也乏了,趙盾早早便歇下。

  緊趕慢趕,陽處父愣是沒在襄公閱兵之前趕到。他心焦似火燒,一路在想,閱兵式上是不是已經宣布了名單?是不是已經不能更改?這份名單到底如何?如果確實對己方不利,他要如何改變局勢?用什麽說服君主?他心亂如麻,千頭萬緒。終於回到絳都,他卻過家門而不入,直奔趙府。

  趙盾十分熱情的接待了陽處父。得知己方獲勝,陽處父懸著的心終於慢慢落下。想來這邊戰況緊急,自己卻袖手旁觀,忍不住一陣內疚。

  “少主殫精竭慮,先少爺和臾將軍更是盡心竭力,陽某卻未出半分力氣,實在是慚愧萬分。”陽處父自問對趙家忠心耿耿,關鍵時刻卻沒幫上忙,不禁連聲抱歉。

  “陽叔叔客氣。”陽處父對趙家的一番赤誠,趙盾了然於心,“您是奉國君之命出使,國家大事為要,勿須自責。”

  趙盾不以為意,陽處父心下也舒坦不少。“此次可說是驚險萬分,幸好少主睿智,否則大事不妙啊。”經過此事,陽處父更堅定了自己的眼光。經過諸侯會盟期間的密切接觸,他便認定這位少主將來必是國之棟梁。現在看,果真如此。趙家兩代英才,投靠到這樣的門下,可謂是祖上積德,三生有幸。

  “陽叔叔過獎。”最近,趙盾細細回想,而今圍繞在他身邊的得力幹將全是父親為他累積的人脈。他不過是坐享現成而已,實在不敢驕傲。“全賴各位前輩對我父親的信任支持,趙盾才有機會一試身手。”走到今天這一步,趙盾深知自己是幸運的。父親為他留下的賢人能者皆是他的終身財富。

  趙盾越是客氣謙讓,陽處父越是羞愧難當。老將軍仙去之後,趙家麵臨的最大一次危機就是此次軍隊改製。如此重要關頭,他這個趙家一手提拔得以步步高升的幸運兒,向來自詡是趙家的忠實門徒,再不做點什麽,簡直就是忘恩負義之至了。麵對趙盾的體諒,他無言以對,低頭冥思苦想。

  “陽叔叔連日奔波,路上舟車勞頓,想來已是疲憊不堪。”陽處父半天不出聲,趙盾想,他肯定是累了,於是說道:“不如就在寒舍用過晚膳,讓晚輩為您接風洗塵。”說著,趙盾便要吩咐家人準備。

  “在下受之不起。”陽處父一聽,這還了得,無功哪敢受趙盾的邀請?“離家已過半月,還是先回去看看,實在不敢勞煩少主。”

  陽處父堅持,趙盾也不勉強。匆匆道別,陽處父便離開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