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24 19:27      字數:2124
  自從倭國改名海東州之後,便已經成為大宋的州府,而不是一個國家,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占據,和原本的稱臣納貢最大的不同在於海東州要向大宋朝廷繳納稅收。

  倭人自己覺得沒有什麽改變,但事實上已經完全改變,倭人依舊過著自己的生活,生活習慣,但在文化上已經全部漢化,連文字也全部變成了漢字。

  倭國在漢字未傳入之前本無文字,曆史上漢字的小篆體和隸書體多以銘刻在銅鏡上的形式傳入日本,這些文字符號和銅鏡上的其他圖案一樣,被倭人視為莊嚴、神聖、吉祥的象征符號。

  此後倭國在仿製銅鏡時,也開始仿製漢字銘文,慢慢的漢子在倭國開始出現,成為倭國的官方文字。

  之後倭人用漢字楷書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漢字草書的偏旁造為平假名,以為注漢字音,及標注語音之用。在之後吉備真備作片假名,弘法大師空海作平假名,倭人才開始使用自己的文字,但漢子依舊是倭國重要的官方文字。

  而現在,倭國的文字已經被棄之不用,漢字成為海東州的文字,同時漢家儒學在海東州大行其道,而且是最傳統的忠君愛國思想。

  在海東州,君王是大宋皇帝,而出自倭國的天皇一脈則是他們眼中的皇後,這一點即便是大宋的官員也無法改變。

  在倭人眼中,他們的女皇就是大宋皇帝的皇後,無論大宋的官員如何解釋皇後與皇妃之間的區別也沒有任何用處。

  時間長了,也隻能默認這個事實,向朝廷奏疏的時候也要特意說明,為的就是避免引起海東州的倭人動蕩。

  而這一點在宋人看來不可理喻,朝堂上下毫無辦法,隻能用默認來代替,即便是王語嫣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下,良子在海東州是皇後的事實。

  眼下的海東州已經和大宋治下的州府別無二致,倭人開始普及漢話,開始和漢家百姓一樣男耕女織,使用大宋的官鈔,購買大宋的商品,販賣倭國的貨物。

  白銀,黃金之類的礦藏全部掌握在朝廷手中,原本攝政的藤原氏直接被趙禎貶為庶民,天皇一脈成為海東州唯一的貴族,也是唯一依附大宋天家存在的貴族。

  其他的所有舊貴族和藤原氏一樣,解除了兵權,政治權利,成為富庶的人家而已。

  巨大的落差讓他們不滿,但索要麵對的是大宋強大的暴力機器,海東都護府,於是在權利和生存之間,他們果斷的選擇了前者。

  大宋開始同化倭人,所有的倭人不再是用倭人稱呼,而是自稱大宋海東人。

  這是一個巨大的改變,意味著他們放棄了自己的民族,倭人的性格就是這樣,他們臣服於強者,在強者麵前是最為恭順的順民,良民。

  何況大宋吞並倭國並未對倭人有多大的衝擊和迫害,相反給他們帶來了文化,教育,醫療,先進的農耕技術,琳琅滿目的商品,以及走向更好生活的可能。

  海東人甚至感激大宋做的一切,他們可以漂洋過海抵達大宋,甚至是舉家遷徙到大宋過上尋常宋人的生活。

  大宋並未排擠他們,也逐漸的把倭人棄用而以海東人稱呼,這對倭人來說是最善良的事情。

  良子同樣能感受到海東州的變化,她在皇宮中也能收到來自海東州的書信,從一開始的絕望變成麻木,從麻木中看到了希望。

  眼下的海東州比原本的倭國好上了不知多少,良子突然發現,原來歸順大宋之後,倭人居然過上了更好的日子。

  雖然失去了金銀礦藏,但也同樣得到了大宋的“補償,原本連飯都吃不飽的海東州,現在糧食卻能得到大宋的援助,糧食的缺口被一艘艘裝滿稻米的海船所填補。

  宋人的農耕技術使得原本農耕低下的倭人吃飽了飯,大宋在某種程度上不是占據了倭國,而是解救了倭國。

  當初大宋皇帝的威脅猶掛耳邊,眼前這個男人真的有讓倭國繁榮的能力,同樣也有毀滅倭國的能力。

  一支通體雪白的粽子被夾到了自己的盤中,良子驚醒,抬頭便瞧見趙禎的充滿溫和的笑臉:“朕聽聞海東州也有端午,吃的是粽子和柏餅,隻不過眼下隻有粽子,且不知柏餅是何模樣,若是你有閑暇,可做來吃吃看。

  良子點頭道:“臣妾待會便做些,送與陛下與諸位娘娘品嚐。

  趙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道:“今日端午佳節,諸位愛妃都是朕的家人,無須多禮,用膳吧!

  趙禎動了筷子之後,後宮的嬪妃們這才動筷子,無論宮中還是民間都是這個規矩。

  “官家,臣妾覺得今年端午應為忠烈女子立碑,臣妾之前聽聞女官說起過孝女曹娥之事,不弱趁今年端午賜名立碑?

  趙禎微微一愣,隨即道:“皇後之言反倒是提醒了朕,如此既能教化百姓,又能引領風氣,甚佳矣!

  傳說曹娥是五月初五投江的,和屈原在同一天,世人因為屈原的忠貞愛國而曆代追捧,反倒是把曹娥這位孝女給慢慢淡忘了。

  關於曹娥的傳說後宮嬪妃們大多不知,也難怪,她們當中隻有王語嫣一人是漢家女子,其他皆是外族。

  但唯有蕭撻裏對此事知之甚詳,在邊上為眾人解惑道:“其父曹盱在五月五日迎伍神的祭祀活動中溺於舜江中,數日不見屍體,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晝夜沿江號哭。

  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也投江自盡,誰知五日後曹娥的屍體抱父屍浮出水麵,也因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起事,東漢名將度尚為之立碑。

  並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因此所住之村鎮即更名為曹娥鎮,殉父之江為曹娥江,並建以寺廟慰其孝心。官家若是在今日五月端午為曹娥賜名修殿,才來一大佳話,百姓必定頌之!

  趙禎笑道:“朕亦有此意,今日登樓之後便賜起靈孝夫人,以褒獎其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