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198
  趙禎並沒有打擾這些人,而是悄悄的離開,他坐的地方本就靠外,在這種地方沒人會去注意他的存在,知識的魅力和人的求知欲就像兩塊強力的磁鐵。

  趙禎不願打擾這裏的氛圍,智慧宮中的一切都是極好的,積極的,人們對知識的追求就是對先進文明的追求,這是人類發展的正常方向。

  華夏王朝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這樣自由的學術環境,趙禎突發奇想,看著邊上的三才道:“擬旨傳送中樞,朕要開啟一場盛世!”

  三才立刻揮了揮手,一輛馬車便出現在了偏僻之地,趙禎進入車廂奮筆疾書,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政治上有極高的自由度,君臣之間的環境較為輕鬆。

  還沒有進入黑暗的文字獄時代,人不因言獲罪便是最快活的事情,沒有那麽多的****更沒有人為此掉腦袋。

  那就著這股東風,何不開啟一個如同先秦一般的美好時代,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各種各樣的學術爭論對於封建王朝的統治並不是一件好事,但對於社會和文明的進步卻有極大的推進作用。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再出現所謂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便都是一個笑話,無論是什麽樣的學術思想,都離不開一個儒家的框架。

  隻有在此之中才能被稱得上是學問,墨家消失了,法家消失了,名家,雜家,縱橫家,陰陽家,甚至是農家,小說家…………

  其中的代表人物也幾乎都是大名鼎鼎的存在,誰能想到呂不韋居然是雜家之人?

  當然趙禎不打算再弄一個敢販賣皇帝的商人來,但專門研究商賈之道的學術門派卻是應該出現,也必須出現。

  現在大宋的經濟環境和形勢空前大好,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商業就成為一種必須,這將會為大宋提供更好的發展。

  不光朝廷需要,民間的百姓也需要,那些商賈就更加需要了。

  而農業一項是封建王朝的基礎,雖然大宋已經到了免除農稅的程度,但農業依舊不能荒廢,要需要大力發展和研究。

  一旦出現特殊情況,南方的糧食不足以及遇到大麵積自然災害的時候,悔之晚矣。

  不過農業已經不是傳統的農業了,果腹不是農業的全部,更多的生產和溢價的問題,各種各樣具有極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成為農家研究的方向。

  純粹的學科並不能存在,農家自然是要打著齊民的思想而進行,在學宮中已經不是新鮮事。

  事實上隨著學宮中知識的不斷增加,研究的專業性不斷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學術團體出現,而且人數還在不斷的增加。

  思想上的碰撞和衝突自然也會出現,沒有人可以忽視這個問題,趙禎早就開始考慮了,同樣,作為禮部尚書的歐陽修也在思考。

  這位對文化改革有著極高積極性的醉翁,展現了他的才智和膽量,在奏疏中早已提過“罷黜獨家,百家齊鳴”的觀念。

  他把這種觀念稱為“爭流”,唯有百家爭流才能欣欣向榮,儒家單單以自己位尊,實在是太過狹隘。

  事實上歐陽修也是儒家出身的人,就是因為深諳此道,所以才更為了解,更為擔心,更為憂心忡忡。

  他知道儒家獨尊的地位已經不可能保得住了,沒去過學宮的人都不知道學宮之中是一副什麽樣的景象。

  那裏的環境和氛圍讓他不能自拔的深陷其中,不光他是如此,朝堂上的朝臣們幾乎都是如此,身為相公的範仲淹常常在政事處理完後便下職去了學宮中,有時一直到了三更天才會返家。

  身為格物院監丞的曾工亮常常在那裏得到靈感,丁度等人趨之若鶩。

  當隻有儒學的時候,再多的想法有時也不敢說出來,擔心與儒學相違背,不受世人待見,可越來越多的學說出現,越來越多的知識開始在學宮中進行衝擊。

  人們開始漸漸的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表達出來,於是那些新興的學術團體便開始出現,這個時候堵不如疏的道理就很有用。

  歐陽修的奏疏在朝中的影響是驚人的,一石激起千層浪,誰都知道學宮之中已經出現了許多新的學說,但他們依舊不能割舍對儒家的依賴。

  於是歐陽修就被人上疏彈劾了,當然,趙禎是留中不發的,因為這樣的彈劾實在沒有什麽作用。

  今天在學宮中看到了張載和年輕的周敦頤之間的辯論,無論是環境還是氛圍都讓人很舒服,再看看越來越多的學術團體開始出現,於是趙禎便在馬車中下旨,把儒家獨尊的地位解除掉。

  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獨尊儒術意味著儒家是唯一的學說和正統,同時朝堂之中的官員必須出自儒家。

  科舉的內容也必須從儒學中選取,也就是說考題隻能在四書五經中出現。

  但現在不一樣了,趙禎知道自己的旨意意味著什麽,這是在全麵撼動儒家的政治地位,同時也是在打擊儒學的地位。

  一旦做到歐陽修所提倡的“罷黜獨家,百家齊鳴”的狀態,那儒家在各種各樣的學術中將會很快被淹沒,當然,儒家的思想不會那麽快的消失,畢竟這個時代的規矩和禮數還是依靠它而存在的。

  但新興思想的出現,更符合這個時代的思想的出現會逐步取代儒家的地位。

  人類的進步速度遠遠比看起來的古板要快得多,好的東西就是好東西,你即便是不想承認也要被這些東西所折服。

  趙禎的旨意從馬車中出來還是詞頭,唯有經過翰林學士的潤色以及中樞院宰執相公的用印才會成為一道合理合法的聖旨。

  趙禎是支持歐陽修的,朝中反對的聲音很多,但這種反對最終會變成奏疏的形勢上達天聽,於是乎趙禎便可以用政治的手段進行對抗。

  奏疏留中不發是皇帝的慣用手法,而封駁權卻掌握在翰林學士的手中,大宋的中書舍人同樣擁有唐代的封駁權,而且宰相不能幹預。

  所以當趙禎支持歐陽修的旨意下達到了中樞之後,被“不出意外”的封駁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