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195
  角廝羅和仁欽桑波都知道吐蕃需要時間,而遠在大宋北方的趙禎也知道這一點,現在的角廝羅已經獲得了吐蕃的控製權,他的王朝也應該開始建設了,在一個王朝根基不穩的初期其實是最好殲滅的,但也是最頑強的。

  吐蕃和漢家王朝不同,他們經曆了動蕩,對眼下王朝初立的局麵有著一種本能的團結和擁護,就像是失去母親的孩子,突然一天發現自己又有母親了,一定會死死的抱住絕不撒手。

  後世的國家也是如此,剛剛建國那會,幾乎所有的人無論是老百姓還是當權者都在死死的保護者那個初建的國家,用血肉,用生命去捍衛。

  無數的人前赴後繼,數以百萬計的人為此付出了生命,最終用兩場戰爭在世界上立下了腳跟。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心中強烈的信仰而造就的,這也是趙禎為何不願逼迫角廝羅,不願逼迫吐蕃太甚的原因。

  對待吐蕃最好的政策是什麽?對待吐蕃最好的辦法是什麽?趙禎一直都在摸索,農奴解放,團結大多數人這是趙禎能想到的最好辦法,當然若是能攏絡所有的貴族,也是一個好辦法,可惜……吐蕃的貴族們太過狡猾和精明,不太容易掌控。

  遇到精明的人很麻煩,就像仁欽桑波一樣,雖然他向大宋求援,可最終的目的卻是反抗大宋,這說來有些好笑,但他確實這麽做了。

  而且他的遊說當初在大宋“暢銷”,要不是趙禎極力的表達對仁欽桑波的排斥,他說不定很可能會成功。

  因為他在玩一個“聰明人”的遊戲,遊戲從一開始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是聰明人,於是對各種手段和陰謀都有著天生的親近。

  聰明人天生就應該使用手段和陰謀,這已經成為大宋上上下下的認知,仿佛不玩弄這些就對不起自己十年寒窗一朝金榜題名。

  趙禎很討厭這種想法,更討厭這種想法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無疑劉渙就是這樣的人。

  他讓吐蕃人有了希望,他煎迫角廝羅早早的把他推向了吐蕃,現在的吐蕃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團結起來,愈發難以對付了。

  種世衡終究是沒有在種諤出發之前攔截住他,種諤率領三萬大軍襲擊青塘,而他們所帶的糧草輜重僅僅可供大軍食用半個月而已。

  更加讓趙禎不安的是寧夏路沒有任何關於種諤的消息傳來,三萬大軍出征,種諤對後勤官員說的話傳到了趙禎這裏,看著那句“就食於敵”趙禎恨不得立刻砍了種諤的腦袋。

  他一切的信心來源僅僅是在砂圖上進行了數次推演而已,這便是紙上談兵,根本就行不通。

  吐蕃高原有一個最要命的氣候問題他沒有考慮進去,或者說是考慮的不充分。

  種諤的想法趙禎能猜到,他打算率軍攻入青塘,以青塘人的食物和補給為自己所用,這麽簡單的辦法他能想到青塘人能想不到?

  趙禎都能想象的出來,宋軍一旦奪取青塘的城池,必會毫無所得,青塘人大可以堅壁清野,甚至是放棄世代居住的土地向後撤離,畢竟原本他們的敵人已經不再是敵人…………

  宋軍在這種情況下能支撐多長時間?

  半月個都堅持不了,因為這些糧食還要算上他們撤軍所需的路程和時間。

  三萬大軍都是西軍的精銳,一旦折損後果不堪設想,趙禎相信種諤還沒有愚蠢到這個程度,一旦他發現戰事不利於宋,肯定會在第一時間撤離。

  隻不過趙禎並非擔心這個,而是擔心青塘人會讓他離開嗎?

  隻能期望種世衡率領大軍和輜重及時趕到,如此方能援助種諤,也能使得那三萬西軍精銳少折損一些。

  消息之所以沒有傳到神都城,那是因為整個青塘已經被封鎖了,角廝羅雖然不在青塘,可安子羅完全能獨當一麵,他是角廝羅手中的大將,作戰經驗豐富,而且了解宋軍!

  他在種諤剛剛進入青塘的時候便下令封鎖了青塘與大宋之間要道,種諤率領大軍侵略如火的攻陷了重要的關隘。

  寧夏路和青塘之間隔著一個大雪山,這是祁連山脈的一部分,除了幾處險要的關隘外根本沒有別的路可走。

  雨雪關雖然險要,但在宋軍的炸藥之下,很快關門死守,種諤留下八百士卒便繼續進攻,他知道自己的短處,所以要用最快的速度,最多的兵力攻伐青塘。

  一旦穩定下來,便可站穩腳跟,但他不知道的是,安子羅為了對付大宋,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駐守雨雪關的士兵很多,他知道作局就要逼真,否則騙不過種諤這般經驗豐富的將軍。

  近兩千青塘勇士被宋軍擊潰,死傷慘重……但這並不重要,埋伏在大雪山中的五千人在種諤走後便以最快的速度攻陷雨雪關,八百宋軍殞命。

  雨雪關在種諤不知不覺中再次落入青塘的手中。

  種諤看著眼前的宗哥城渾身激動的顫抖,身後的西軍將士更是如此,這是他們建功立業的時候。

  宋軍在與天竺塞爾柱的戰事結束後,恐怕很多年不會再有戰事了,眼下是不多的機會,可萬萬不敢錯過。

  若是能攻滅青塘,他們將會收獲無上的榮譽和軍功,這一點全軍上下每各人都清楚的緊。

  “種帥,眼下差不多了,宗哥城雖有青磚外裹但裏麵說到底還是夯土,昨夜斥候來報,城牆上之中連糯米漿都沒摻,炸藥可破之,城門卻稍顯麻煩,用的是吊門之法,門洞裏有還有機關弩…………”

  行軍司馬張紹文乃是軍武院出來的人,雖說是文資轉的軍武院,但終究不是武將,作一個行軍司馬卻是綽綽有餘的。

  種諤笑了笑:“看來青塘人也知曉我宋軍擅長攻城,在城防上下足了功夫。無礙,便以火藥破城,若是青塘的騎兵敢來,便讓他們嚐嚐火槍的厲害,此次我可是從寧夏路安撫使張煜那裏討要來的,這次火槍配裝寧夏路,他可是沒打算全部給我帶來。”

  張紹文也跟著笑了笑便去準備,這些火器給了西軍以信心,宗哥城即便是再堅固又如何,在強大的火器麵前也逃不了覆滅的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