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274
  當得知是來自角廝羅的書信後,趙禎便立刻起身對三才道:“宣他進來,朕倒要看看角廝羅和青塘部能不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青塘的騎兵進來了,在看到趙禎之後便以君臣之禮參見,無論角廝羅如何想,反正在表麵上他還是大宋的臣屬,規矩做的很到位。

  人家都這樣趙禎自然也就沒有刁難的打算,三才接過奏疏呈交給趙禎後便緊緊的盯著這個來自青塘的騎兵。

  趙禎翻開書信,便一時愣住,書信的內容很簡單,隻有短短的幾句話,百餘個字,這個趙禎的預期完全不同。

  在他看來角廝羅怎麽著也要長篇大論的闡述大宋與青塘之間的友誼,並且述說過往的情義才是,誰想隻有寥寥幾句。

  雖然話不多,但趙禎卻能從奏疏的字裏行間中看到怨氣,濃濃的怨氣,事實上這時候的角廝羅更多的是應該表麵上維持與大宋之間的謙卑順從。

  一句:“無知老賊,害我青塘!”便能看出他對劉渙有多麽的恨,在劉渙之前,大宋和青塘之間幾乎沒有任何衝突,雖然雙方都在背地裏小心彼此,但還沒到撕破臉的程度。

  說的難聽點,在背後怎麽謀劃都不為過,可一旦放到台麵上來說,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

  角廝羅被逼迫著走了一步最不想走的棋,而大宋同樣也在名聲上受損,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劉渙。

  範大勇的事情最終還是出現在了大宋的報紙上,這樣一個悲情的角色自然會得到人們的同情,於是乎這段時間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都有人覺得劉渙是背信棄義,擅自調兵的宵小之徒。

  看到角廝羅的書信時,趙禎便知道劉渙要死了,角廝羅的書信中詳細的列舉了劉渙的罪過,把大宋和青塘之間的矛盾全部推給了劉渙,最要命的是證據確鑿不容抵賴。

  來自青塘的騎兵是個有腦子的人,在看到趙禎把書信從頭到尾看完後,便立刻開口道:“啟奏官家,我家讚普說了,劉渙所作所為他會一五一十的向世人公布,公道自在人心。”

  “放肆!”

  三才大怒,這青塘騎士的話太過囂張,什麽時候大宋的臣子可以這般被人說三道四?便是劉渙再有不是,也當是官家懲治,與青塘何幹?與角廝羅何幹?

  隻不過趙禎卻並不憤怒,麵無表情的望向那黑甲騎士道:“角廝羅還有別的話嗎?”

  黑甲騎士猛然抬頭,望向趙禎的眼神充滿詫異,許久之後才道:“陛下果然真知灼見!我家讚普說了,若陛下詢問自當和盤托出,若陛下不問,那就當什麽都沒發生過!”

  三才目瞪口呆的站在邊上,他不知道今天是怎麽了,官家居然和一個青塘騎兵打起了啞謎,更沒想到角廝羅居然還留了後手。

  “啟奏陛下,我家讚普說了,若大宋想要青塘,盡管來戰便是,可若有可能,還請陛下約束西軍,有一便會有二,劉渙亡我青塘之心不死,必會招引邊軍屠戮青塘,但為兩國善,還請陛下束之!”

  趙禎哈哈大笑:“你家主人聰明,隻不過兩國之說從何而來?朕隻知道青塘乃我大宋屬地,什麽時候成了一國之土?還是說你家西平王打算自立為帝了?”

  黑甲騎士看了趙禎一會才道:“我家讚普說了,若是陛下不殺劉渙,劉渙必會動手攻伐青塘,如此西平王便不再是西平王,而是吐蕃的大讚普!”

  趙禎猛然轉頭,望向黑甲騎士道:“果然如此!仁欽桑波怕是已經說動吐蕃諸部擁立角廝羅為大讚普了吧?”

  黑甲騎士搖頭道:“小的不知!”

  趙禎閉眼默默無語,雖然黑手從吐蕃傳來角廝羅的消息,但他依舊沒想到會這麽快,大宋這段時間一直沒有太過重視吐蕃,而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內部。

  即便是趙禎自己都在為趙旭親政做準備,誰曾想角廝羅居然真的能坐上吐蕃大讚普的寶座。

  “你且退下吧!三才通知鴻臚寺,以使臣之禮安排他。”

  “官家?!”

  “速去!”

  黑甲騎士高傲的看著三才,他遵從了角廝羅的意誌,以吐蕃使者的身份而來,帶著吐蕃的驕傲而來。

  走了沒兩步,黑甲騎士又回頭道:“我家讚普說了,還請陛下莫要輕易攻伐青塘,若是攻伐當以十萬精銳,裹挾雷霆之勢而來,否則必會被我青塘所破!”

  “放肆!!”

  三才的聲音已經撕裂,大喝一聲便要令殿外的班直動手擒殺此人。

  趙禎猛然回頭抽出腰間的天子劍砍斷了銅鶴燈台:“你如此挑釁為的就是把禍事招惹到吐蕃?那朕告訴你,你做到了角廝羅不過是希望朕現在就動手,如此也好使吐蕃諸部看到大宋的威脅,更加擁護他為大讚普而已,這點小伎倆休想瞞騙朕!”

  麵對趙禎的目光,黑甲騎士感覺自己挨了一鞭子,果然如讚普所說,大宋皇帝乃世間少有之聰明人。

  趙禎不再言語,待那黑甲騎士離開後,便躺在了搖椅上,三才在邊上咒罵青塘,咒罵角廝羅趙禎也權當沒聽見。

  現在回過頭來看,仿佛一切都是大宋在逼迫角廝羅,一步步的讓他走上統一吐蕃,坐上大讚普寶座的。

  此時趙禎也隻能在心中大罵劉渙的愚蠢,不光把大宋和青塘的矛盾挑在了明麵上,還逼迫角廝羅尋找外援。

  通過剛剛的試探,趙禎已經發現角廝羅的計劃不簡單,而且還打算進一步利用大宋整合高原上的吐蕃亂局。

  這不是一兩個吐蕃部族,而是整個高原上的吐蕃,想到這裏趙禎便心中發苦。

  吐蕃人從來都不好對付,甚至於比西夏和遼朝還難以對付。

  那是一個自成世界的地方,即便是沒有和大宋通商,人家也能自給自足的養活當地百姓,甚至活的還不錯。

  吐蕃人經過千百年的延續和傳承已經適應了當地的氣候,他們在高原上就如同漢家百姓在平原上一樣,該放牧的放牧,來耕種土地耕種土地。

  擁有極高信仰度的他們有一顆堅韌的心。

  吐蕃之亂在於互相之間的仇恨和衝突,在沒有外敵威脅的時候他們定然打的熱火朝天,互相之間誰都不服氣誰。

  即便是青塘也不過是吐蕃上一個強大的部族而已,可現在這些部族生生的因為大宋這個外敵而團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