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150
  仁欽桑波和角廝羅都是精於算計的“大家”,這天下間的頂尖人物已經不剩多少了,大宋橫掃宇內,西夏,遼朝,等等諸多的才智頂尖者死的死,降的降。

  剩下的還在大宋的朝堂中安穩度日,唯獨在西麵的高原上還留下這塊淨土,留下幾個才智超群之人。

  單單有智慧並不可怕,智慧再高沒有相應的力量一切都是空談,可吐蕃不一樣,趙禎一直擔心的就是吐蕃,這個民族的精英力量實在太過聰慧了些。

  聰慧到了令人恐懼的程度,多少年來吐蕃即便是在不斷的內耗還是擁有相當驚人的規模,農奴的數量雖然在增加,但尋常吐蕃百姓的數量卻也沒有太大的減少。

  吐蕃擁有一切趙禎羨慕的東西,精英的智慧,樸實的民眾,強健的體魄,更可怕的是在嚴酷環境中鍛煉出的勇氣。

  這群人幾乎擁有和天地鬥爭的勇氣,若是可以他們甚至可以與山脈岩石搏殺!

  加上古老的精英智慧,這個民族其實非常可怕,從他們的祖先開始,吐蕃人就一直是高原的主人,即便是漢家百姓還在與北方廝殺的時候,吐蕃就已經開始逐漸強大起來。

  在漢代以前,這片土地從未有人踏足,但卻並不妨礙這裏的人生活,他們不斷的適應環境,不斷的抱團發展才有了現在的吐蕃。

  漢代的時候根本就沒人在意這片土地,吐蕃的先民也被形容成野蠻未開化的存在,可到了唐朝的時候這裏便繁盛的成就了一個高原帝國。

  時間的演變很快,也很慢,但卻一直不停的在前進,華夏漢室驅逐或是消滅了大多數的遊牧民族,甚至同化了一些,但對吐蕃人卻毫無辦法。

  這個民族擁有上天的眷顧,雖然四周的環境惡劣,但這環境卻成為庇佑他們的屏障,唐朝這樣武力極強的王朝為何要與吐蕃通婚和親?為何要與吐蕃簽訂和平條約?

  若是吐蕃不在高原,若是吐蕃在平原上早已被唐人的大軍生吞活剝,哪有文成公主和親的事情?這不是盛世,這是一國之屈辱!

  隻有趙禎這樣,達到皇帝高度或是僅次於皇帝高度的人才會了解,和親這種事情是多麽的屈辱和無奈。

  這根本就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若是能消滅吐蕃,誰還會去和親?誰還會坐下來以兩國百姓為重的去和談?

  根本就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所以,高原的屏障現在稱為仁欽桑波和角廝羅的依仗,他們知道大宋的軍隊打不過來,他們也知道自己下了高原之後也打不過宋軍。

  在見麵之前,兩人便已經打定主意抱團取暖了,這是退無可退的選擇,當然每個人心中都是各懷鬼胎的,角廝羅不會輕易放過那些吐蕃貴族,而吐蕃貴族們也不會輕易妥協。

  仁欽桑波是吐蕃貴族們的話事人,一旦成為話事人也就意味著他的話便是代表吐蕃貴族們的話,所以有著相當大的決定權。

  越是在困境之中越需要一個強力的執行者,這無論在那個世界都是通行的道理,仁欽桑波以他出色的學識和膽識獲得了支持。

  同時他自己也是吐蕃貴族中的一份子,沒有理由不為貴族們的利益著想,所以交給他全權代理吐蕃貴族們很放心。

  仁欽桑波有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他的學識和胸襟讓人感歎,即便是趙禎都懷疑要是長久的被仁欽桑波遊說下去他一定會給吐蕃貴族提供一些援助。

  幸虧讓他離開了神都城,趙禎不知道仁欽桑波還能堅持多久,否則一定會更早的打發他離開。

  現在的仁欽桑波已經把青塘部的頭人們說服,無論是佛法還是別的什麽,甚至是角廝羅自稱活佛的身份都被仁欽桑波娓娓道來。

  出奇的是仁欽桑波居然支持角廝羅自稱活佛的行為,他認為能挽救吐蕃的人就應該是受到萬人敬仰的活佛。

  一時間青塘頭人們對他的崇拜更為強烈了,這是一場盛世,一場對於吐蕃來說的盛世,各方勢力在大宋的壓迫下終於開始情形,開始聚攏在一起和談。

  此次和談不是簡單的和談,更是吐蕃利益的劃分和統一,和談在一開始絕對是美好的,來自北方的羌唐部也派人來了,來自最西北從不參與吐蕃紛爭的拉達克部都派出了路乞寺的僧人前來參加,還有脫敢,納倉的等各部的族長全部都來了。

  這是吐蕃部的盛世,自從吐蕃帝國分崩離析後,這些人已經很久沒有聚集在一起商談如此的大的事情了。

  地點不在邏些城,也不在吐蕃舊貴族所掌控的匹播城,而是在古如拉康寺…………

  這座寺廟始建於吐蕃王朝第五代讚普赤德祖丹時期,那是吐蕃最美好的事情,整個吐蕃欣欣向榮。

  曾經的盛世被鐫刻在了這座寺廟之中,地點是仁欽桑波定下的,為的就是喚醒各部頭人心中的那份希望和美好。

  他成功了,每一個抵達的人都用最真誠的理解向這座寺廟叩首,大禮參拜之後方才進入其中。

  仁欽桑波知道如何利用人心中的柔軟,而隻要觸動這些柔軟就能讓他們真心誠意的去合作。

  但角廝羅恰恰相反他不會去利用忍心中的柔軟,卻會利用另外一樣東西,恐懼。

  當所有人都到齊之後,仁欽桑波與角廝羅把臂而入,不知道的人見了還以為兩人的關係親密,而事實上這兩人其實剛剛結盟。

  時間稍稍退回到一個時辰之前,那時仁欽桑波剛剛抵達,而角廝羅也剛剛抵達沒多久,思麻部的守軍已經占據了險要之處,他們能保證在三天之內不會有大軍穿過這裏前往古如拉康寺。

  如此便能保證這次吐蕃各部之間和談的公平公正。

  但隻可惜絕對的公平和公正,這東西世界上就根本就不存在,角廝羅和仁欽桑波兩人在密室中最先見麵,也最先商談。

  雙方之間都要驚醒妥協,事實上隻有他們兩人談好了,所有人才能談的好,所有的事情才會按照計劃好的意誌驚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