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271
  邏些城中,紅宮之內,角廝羅靜坐如鍾。

  這座宮殿以聖地二字為名,“布達拉”便是聖地的意思,當年自己的祖先為這坐宮殿取名布達拉宮,可不僅僅是為那個女人。

  更是為了使整個高原團結起來,可現在,自己卻被逼無奈的走上了戰爭這條路,事實上角廝羅自己也不希望和吐蕃的貴族鬧翻,但他無奈。

  大宋的皇帝致使劉渙前來,為的就是讓自己和他們廝殺,內耗,即便是知道了又如何?

  自己伏擊種家軍根本就是被逼無奈,劉渙這個卑鄙小人居然利用自己進軍邏些城的時候引來種家軍埋伏!

  種家軍乃是西軍精銳,怎麽可能出現在吐蕃境內?

  這一切種種皆是他劉渙的手筆,明明是來表示大宋皇帝信任的,可最後卻要用如此卑劣之手段,若不是自己警覺,那在脫敢部遭遇不測的就不是種家軍而是自己了!

  角廝羅可以肯定,這一切並非是出自大宋皇帝的手筆,這個帝王是他從未見過的,但兩人之間也曾有過密信。

  這個如同山嶽一般的男人不會做出這種得不償失的事情來,即便是天下人都不知,他自己也不願背負一個內心的枷鎖。

  若真是他要殺自己,完全可以引領大兵鋪麵而來,直逼青塘部,而不會如同豺狗一般的把種家軍派遣到脫敢部的菈瞎溝裏進行埋伏。

  所以角廝羅可以肯定,這是出自劉渙的手筆,一個表麵上和自己稱兄道弟,但背地裏卻要不斷試探,甚至是謀劃自己的大宋豺狗!

  此次攻伐吐蕃部族就是為了證明自己對大宋的敬畏,當然也為了統一吐蕃,事實上自己也是一樣,從未相信大宋皇帝。

  也許劉渙的所作所為才是讓大宋徹底和青塘決裂的開始,通過他的努力種家軍折損三千餘人,這三千人的賬,宋人隻會算在角廝羅和青塘的頭上,而不會去算在劉渙的頭上。

  這是一個為了自己國家而不擇手段的真小人,角廝羅在事後甚至還佩服過他,若是青塘也有這樣的小人該多好啊!

  現在大宋皇帝就算是不想對青塘用兵也不可能了,說到底自己和那個強大的男人居然被一個小小的豺狗所謀劃,這還真是丟臉。

  到了紅宮,角廝羅便徹底放鬆下來,這不單是一座巨大壯闊的宮殿,更適合一出要塞和堡壘。

  宮中維護灑掃的都是世世代代供奉在這裏的老人,他們見證了吐蕃王朝的興盛,崛起和衰敗,更是見證了吐蕃的大分裂。

  但他們依舊存在,不管不顧的維護著這座宮殿的整潔,用他們的話來說,他們在等待這座宮殿的新主人出現。

  會是誰呢?

  角廝羅不認為會是自己,吐蕃的貴族和那些禪宗的和尚並不支持自己,而青塘的佛寺也沒有的得到人家的承認。

  雖然是奪取了邏些城,雖然是坐在布達拉宮之中,但角廝羅卻知道自己並不是這裏的統治者。

  那些年邁的老人不斷的灑掃這裏,虔誠的祭拜吐蕃曾經的王者,而自己隻能在一邊看著,甚至不敢上前打擾。

  自己從青塘帶來的勇士已經占據了最好的位置,無論多少吐蕃軍隊前來進攻邏些城也隻能無功而返。

  那些倉皇的貴族離開之時並未來得及帶走城中的糧草,這無疑是給了青塘軍以巨大的援助,高原上的糧食有違珍貴,有了這些糧食自己就可以繼續堅持下去。

  坐在東向殿可以直接透過窗戶看見廣闊的跑馬場,這裏曾經是先祖騎馬涉獵考校子弟的地方,而現在卻空無一騎,來的時候便已經看見了,地上的踏馬坑幾乎都被塵土所掩蓋,說明已經很久沒有人在這裏跑馬了。

  殿中很大,但卻沒有多餘的東西,不知是被收繳了還是本就如此,角廝羅坐在蒲團上,環繞了巨大的宮殿一圈後麵向那副掛著讚普畫像的地方大禮拜下。

  起身之後他便決定要發兵,消滅任何膽敢抵抗自己的吐蕃貴族,自己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就在自己攻伐吐蕃的時候,宋人的大軍已經開始集結。

  而這次集結不難看出其中的問題,不光有西北的種家軍,還有折家軍,這兩支禁軍都是大宋邊軍的精銳,輕易並不出擊。

  不光如此,**此次雖然未調上四軍前來,但卻把曾經在高原上訓練過的背嵬軍調來了,人數不多隻有三萬人,但各個都是精銳。

  但最讓角廝羅不安的卻不是這些軍隊,而是秦鳳路和川陝四路的軍隊調動。

  秦鳳路緊靠青塘,秦鳳路的西安軍,德順軍,懷德軍,鎮戎軍,都曾出現在青塘過,當初他們曾經打著商隊的名號前來。

  大**隊做生意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尤其是這些邊軍,能做到自給自足便是為朝廷省下大量開支,所以角廝羅習以為常,但當他們在秦鳳路集結的時候,角廝羅便隱隱覺得不對勁。

  再加上川陝四路的永康軍,懷安軍,這樣算下來大宋在青塘和吐蕃的附近集結了不下二十萬人的軍隊!

  就這還不包括種家軍和折家軍,已經曾經在高原上上馳騁過的背嵬軍。

  大宋皇帝是個什麽樣的性格角廝羅太清楚了,他就是一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主,即便是被劉渙給設計了,但大宋和青塘之間已經沒有了緩解餘地。

  篤篤篤,木屐才在地板上的聲音讓角廝羅微微皺眉,但瞧見是宮殿中的那個老人也就沒再說話,這個無名無姓的老者是他和那些貴族們聯係的橋梁。

  “他們不願投降?”

  “他們說要等!”

  “等什麽?!我沒有那些時間消耗在這裏,這是他們最後的機會,難道是等大宋把我青塘毀滅了之後再動手嗎?!”

  “他們說大宋不會輕易出兵青塘,最少在你攻滅他們之前不會,他們還說,尊者回來了,他就在青塘,而且一路趕來,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在尊者抵達布達拉宮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動。他們不攻伐邏些,你也不要攻伐過去,如何?”

  “仁欽桑波敢從青塘回來?!他不是去了大宋求援了嗎?怎麽宋人沒給他們援助?”

  老人搖了搖頭,遞給角廝羅一張字條道:“這是仁欽桑波給你的。”說完便走,一刻也不曾停留。

  角廝羅看完紙條後臉色數遍,最終把紙條放在油燈中燃燒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