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184
  白水城是大宋與塞爾柱之間的城池,這座城池很奇怪宋軍打下之後便撤退了,塞爾柱人在這裏幾乎沒有駐兵。

  當年宋軍打下白水城卻沒有占領,反而是退回了恒邏斯,因為這裏地處平原,無有門戶之地。

  在趙禎眼中這樣的一座城池沒有任何戰略意義,即便是奪下了擴建城防,還需要大量的駐兵,沒有恒邏斯城那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理優勢。

  所以宋軍退回了恒邏斯城,放棄白水城這樣的平坦城池,在往北便是中東地帶,那裏的土地對於大宋來說充滿了貧瘠,不適合農耕,亦不適合放牧。

  而恒邏斯城卻不一樣,這裏是亞歐大陸的心髒地帶,在炎熱的沙漠和高大的雪山的路口,是一處要衝之地。

  大宋自從占據了恒邏斯之後便把這裏經營成一座西北的要塞之地,戰略重心也一直在往這裏傾斜,城防力量的加強使得這座位於西天山腳下的城池如同一座壁壘。

  而壁壘麵前的白水城如同一隻隨時可以被吞沒的小羔羊,塞爾柱人對白水城也采取了同樣的政策,白水城的城防非但沒有被加強,反而日漸凋零,破敗。

  宋人能想到的事情,塞爾柱人同樣也想到了,不過他們本著大宋不要自己不管的態度,隻是在白水城設立了稅收官而已,對往商賈收稅,對城中的交易收稅。

  至於駐兵更是少的可憐,整個白水城中隻有不到百人的駐軍,說是駐軍,其實就是維護當地治安的民兵而已,這些人雖然頂著士兵的名頭,但事實上卻是當地百姓被簡單武裝一下。

  沒人會在乎他們的力量,塞爾柱人不在乎,大宋更不在乎,這座城池就相當於一個緩衝地帶,一旦戰爭開始,白水城就會覆滅,這是所有人都清楚的事實。

  塞爾柱人的主要城防力量在訛打刺城,這座城池位於西洪河的東岸,是塞爾柱人的門戶之地,訛打刺城守住了,也就意味著西洪河被守住,宋軍無法輕鬆的越過西洪河兵進塞爾柱。

  曆史已經悄然改變,趙禎看過了關於塞爾柱的情報,看過之後的他隻能無語望蒼天,自己改變了大宋的同時,幾乎改變了全世界。

  大宋的崛起與強大使得絲綢之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複興,這種複興超越了盛唐,大宋的巨量工業化產品開始進入西方世界。

  但也為塞爾柱人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塞爾柱人通過絲綢之路積攢起來的力量使得原本動蕩不穩的塞爾柱帝國有了穩定局勢的能力,有了對疆土更大的控製權。

  原本的塞爾柱如同建立在碎石之上,可現在這些碎石已經被加固了,阿巴斯家族的黑旗已經完全被圖格魯克的白旗所取代,這個家族走向了沒落的同時,也給阿巴斯王朝畫上了重點。

  塞爾柱人的強大力量已經蔓延到了阿拉伯半島的最南端,這在曾經的曆史上是從未出現過的。

  更為重要的消息是,大馬士革陷落,耶路撒冷危在旦夕,一賜樂業人建立起的以色列王國在塞爾柱人的攻擊下節節敗退,即便是有大宋的武器裝備援助依舊不行。

  他們的人口少,疆域小,資源貧瘠,沒有大量的財富與塞爾柱抗衡,趙禎知道他們再一次滅國就在眼前,而大宋已經沒有援助他們的可能。

  當初援助一賜樂業人是因為趙禎看到了利益,而現在利益化為虛無,一賜樂業人與大宋之間的貿易已經引起了塞爾柱帝國的不滿,切斷貿易不一定要從大宋這邊開始,也可以從一賜樂業人這邊。

  商人都是趨吉避凶的,當塞爾柱帝國與以色列發生戰爭的時候,即便是沒有阻擋大宋的商人,他們也不會再去,戰爭的動蕩地帶永遠都是商人的禁區。

  踏足那裏就是把自己的小命交給了運氣二字,賺再多的錢也要有命運回大宋才行。

  一賜樂業人的使者已經前往大宋許多次了,隻不過最終的結果並不能令他們滿意,趙禎沒有再次召見一賜樂業人的打算,因為現在的一賜樂業人已經沒有了利用的價值。

  他們每年給大宋的進貢越來越少,而欠大宋的債務以基本上還清,事實上趙禎投資一賜樂業人的目的已經達到,這些精明的商賈為大宋賺取利益的同時,也把大宋商品的廣告宣揚到了西方世界的各個角落。

  從一開始趙禎和一賜樂業人之間的關係就是互相利用,這一點很清楚,也很明白,就如同一賜樂業人的契約精神一樣,誰都不會去違反。

  但現在契約已經履行,雙方時間互不相欠,大宋幫助塞爾柱人複國了,也提供了所有他們需要的援助,甚至還給了一賜樂業人大量精美的貨物幫助他們穩定基礎。

  可最終的結果依然是抵擋不足曆史的大勢,耶路撒冷危在旦夕,神都城中的一賜樂業智者拉比已經在宮門口帶領一眾一賜樂業人跪了三天了。

  不斷的有暈倒的人被宮門外的禁軍抬走,不吃不喝的跪著一個人撐不了幾天,甚至幾個時辰都撐不住,但那些暈倒的人被抬走蘇醒後,再次回到了拉比的身份後。

  這份虔誠和忠貞讓大宋的朝臣和百姓大為感慨,為了自己的國家願意付出任何代價,這就是一賜樂業人的品質。

  當然在這個時候誰也不會去說一賜樂業人是如何的會賺錢,賺取不義之財…………

  隻不過誰也不會想到,最善於做生意的人在趙禎這裏卻是賠的一敗塗地,大宋和一賜樂業人之間的交易看似公平,但事實上卻是在利用他們的複國心切。

  拉比最終被趙禎所召見,一大群的一賜樂業人已經站不起來,依靠別人的攙扶才堪堪挪到腳店中休息,隻不過他們的眼神卻從未離開過皇宮的大門。

  拉比是幸運的,他得到了一個軟攆的待遇,這是隻有德高望重的老臣進出皇宮才能享受的待遇,說明趙禎已經把他看作是大宋的臣子。

  坐在軟攆的拉比鬆了口氣,他覺得大宋的皇帝應該會幫助一賜樂業人了,畢竟這個在位的君王一向以仁慈對內著稱,有雄心大略,亦有高明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