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139
  劉渙的消息從青唐抵達寧夏路,一路向東以最快的速度被傳送到了神都城。

  這是使臣的專折密奏,越過了中樞院直接送到了趙禎的手中,也幸好如此,才沒有人看見奏疏中的真實反饋,否則中樞院的相公們必然斥責劉渙的畫蛇添足。

  趙禎在看到奏疏劉渙的奏疏後無奈苦笑,當初因為他和角廝羅之間的關係友善派遣他去,沒想到他卻如此直白,甚至直白到了讓角廝羅對朝臣們產生敵意的程度。

  從一開始趙禎就打算收歸角廝羅為己用,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在對抗西夏之中展現的淋漓盡致,但一部分朝臣們對他卻不放心。

  這些人雖然是大宋的朝臣,但思想還是相當保守,總想著“非吾族類其心必異”的擔憂。

  但趙幾乎沒有懷疑過角廝羅的忠誠,或者說並不在意他的叛亂,畢竟青唐距離大宋太近了,大宋寧夏路的守軍隻要抬抬腳便能抵達青唐。

  劉渙做的並沒有錯,但卻十分不近人情,甚至可以說是一眾惡毒的逼迫,何況還是對待自己的舊識老友,這樣做免得讓人覺得大宋的氣量狹小。

  即便他不是代表趙禎,但他卻以使者身份前往青唐,實際上就是代表了皇帝和整個大宋,當然也代表了朝臣們的看法。

  他的一再逼迫就是為了讓大宋徹底放心,他需要一個理由,一個讓大宋不對青唐用兵的理由,最後他不光得到了理由,還有意外的收獲。

  在收到劉渙奏疏的時候,趙禎同樣也收到了背嵬軍的奏疏,角廝羅的妻兒已經進入寧夏路,準備繼續向東前往神都城。

  果然角廝羅沒有食言,他做到了自己的承諾,接下來便是看大宋和趙禎怎麽做了。

  這是重重的打了曾經懷疑過他的文臣一個大巴掌,同樣也是打了劉渙這位曾經的至交好友一巴掌,最終的結果肯定是角廝羅入朝之後要給這些人小鞋穿。

  趙禎並不在意,你當初得罪人家,現在人家飛黃騰達了要找後賬,那就是自己的事情了。

  非但心中對朝臣對劉渙沒有一絲偏袒,趙禎甚至也想看看角廝羅入朝為官之後會如何報複這些曾經的“仇人”,隻要不過分趙禎甚至願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對待西平王妃與西平王之子,趙禎當然要以高規格接待,派出宮中的禁衛前往西麵的寧夏路迎接不說,還在神都城中準備了豪華的府宅。

  位置就在東門大街,東華門之外,宮牆的不遠處,這是當年蔡伯俙自己留下的幾座宅院,為的是給趙禎作為不時之需所用,先在倒是用上了。

  趙禎下旨,必須在西平王妃抵達之前就要收拾好,並且所用器具和規格都要以宗室親王的待遇準備。

  趙禎是把角廝羅看作自己的兄弟手足,雖然兩人一次也沒有見過,但在不斷往來的書信之中,雙方也能了解的透徹。

  這邊開始收拾的角廝羅的西平王府時,另一邊在寧夏路囤積的物資和援助全部啟程進入青唐,這些東西是掌握在劉渙手中的,沒有他發話,這些物資將會永遠的留在寧夏路。

  劉渙還不能回朝,趙禎下旨讓他在青唐作為角廝羅的行軍司馬聽用,從這一刻開始,劉渙便成為角廝羅的下屬,一個可以隨時調用的下屬。

  當然這是趙禎在向角廝羅示好,劉渙相當清楚,所以準備好行裝之後便再次前往角廝羅的中軍帳篷,隻不過這一次他的心中沒有人和芥蒂。

  角廝羅也沒有為難他,他和劉渙都知道這是官家在給他出氣的機會,但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真出氣,否則便會給人一種參差必報的感覺,大宋的朝臣必然不回待見自己。

  當然,趙禎這種走形式還是少不得的,這是在做給外人看,瞧瞧我大宋皇帝為你甚至原意把使者作為行軍司馬給你出氣,當然若是真的這麽做了…………

  角廝羅當然不會拿劉渙出氣,非但不給他使絆子,還讓他有撈取軍功的機會,畢竟角廝羅的青唐軍也不是吃素的,足智多謀,作戰勇猛,舍生忘死,這些幾乎都是青唐軍的特質。

  再加上得到大宋的武器裝備,幾乎使得青唐軍戰無不勝,每戰遇到的吐蕃人無不退避三舍,要麽投降,要麽變成屍體。

  這是高原作戰,厚重的鎧甲並不適合騎兵,他們最需要的是輕便的鎧甲和棘輪弩這兩樣東西。

  棘輪弩上弦省力,速度也是奇快,隻需要快速搖動絞盤便能輕鬆上弦,所用的力氣可比大黃弩或是其他弩箭要輕鬆的多,最為重要的一點,這棘輪弩可以在馬背上使用。

  騎兵在馬背上能開弓射箭的沒有多少,不光能開弓射箭,還要有準頭,這就更難了,所以無論是草原還是高原騎兵,都是聚集在一起,同時射箭,用鋪天蓋地的箭雨殺傷敵人。

  而到了裝備棘輪弩的青唐軍這邊,就完全不一樣了,大宋的騎兵教官教過他們如何使用棘輪弩,如何在馬背上使用棘輪弩。

  小巧輕便的棘輪弩由繩帶掛在脖子上,有弩托便與固定,隻需要一隻手便能完成上弦的步驟,騎術精湛的青唐軍也能使用雙手,那就更為方便了。

  有了棘輪弩之後,在戰場上甚至不用近身白刃,敵人就已經四下而逃,漫天的弩箭已經把他們的鬥誌擊潰。

  而每當勝利之後,角廝羅便會讓劉渙一五一十的把戰功記錄下來,編造成冊。

  劉渙開始的時候好奇,青唐軍要這些戰功幹嘛?他們不是大宋的軍隊,就算把戰功記錄下來,也不可能得到兵部的犒賞吧?

  而角廝羅卻堅持讓他這麽做,並且最後解釋,這些都是青唐軍的戰功,也是青唐軍為大宋出生入死的證據,待吐蕃一統之後,青唐軍便是大宋的青唐軍,這些戰功他還要向官家討要。

  聽了這話的劉渙毫不猶豫的把每個人的戰功進行詳細統計,所用的方法和大宋軍中的一般無二,他的欣喜也隻有他自己和角廝羅兩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