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169
  對於這次北戍司軍的大勝趙禎並沒有什麽驚訝,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若是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還贏不了,那北戍司軍根本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但對於阻卜部盟來說卻是晴天霹靂的震驚,這近十萬的騎兵可謂是草原上的精銳,席卷一方也不成問題,但現在卻在數量不足的北戍司軍麵前敗下陣來這對於他們來說有些接受不了。

  他們是大部族所組建的部盟,實力強大,精銳眾多,但反而不是小部族所組建成的從未聽說過的北戍司對手,這才是讓他們難以接受的地方。

  近十萬的騎兵損失了五六萬人,這樣的損失即便是部盟也接受不了,還好,人數均分下去每個部族也沒有多少。

  這就是組成部盟的好處,損失由所有人承擔,最大程度上的抵抗風險,雖然每個部族損失的不太大,但也是萬餘人的精銳,這些人占據人口的基數卻不小,每個人都有家庭,每個家庭都會為這次戰爭付出代價。

  眼下就是這樣的,隨著戰敗消息的傳來,隨著那三萬多人的士兵逃回,整個阻卜部盟陷入恐慌之中,之前他們是從未見識過大宋的力量和實力,現在大宋並沒有出手,不過是武裝了那些小部族所抽調的騎兵,立刻就能戰勝阻卜部盟聯軍,這樣的力量出現在自己麵前的時候會如何?

  逐漸的,一些流言蜚語開始出現,逃回來的士兵也把所見所聞說出來,北戍司的士兵有多麽彪悍,身上的鎧甲刀槍不入,手中的馬刀無堅不摧!

  武器裝備上的優劣自然不用說,沒人會去和大宋比裝備,誰都知道這些是事實,但越是如此,借口便越多,逃回來的士兵自然而然的把責任都推卸到了裝備的原因上。

  而在其他的地方對北戍司軍大加詆毀,稱北戍司軍的騎兵在馬術上根本不行,也沒有精湛的技術,隻不過是仗著刀劍之利和鎧甲的堅固而已。

  若是他們有這樣的裝備一定不會輸給北戍司軍,宋軍鐵騎的強大他們是知道的,因為宋軍戰勝了契丹驍勇的騎兵,對力量的崇拜是草原部族的特質,他們承認強者,但卻見不得弱者崛起。

  在他們印象當中,所謂的大宋北戍司不過是一群小部族,論實力不及大部族組成的阻卜聯軍,論作戰經驗也是不值一提,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小部族之所以是小部族,便是他們曾經被草原上的大部族所碾壓鄙夷。

  這樣的小部族被滅掉多少他們都不記得了,可現在卻是小部族組成的北戍司軍反過來碾壓他們,這一點從理智和精神上都不願接受。

  於是他們想當然的認為北戍司軍之所以戰勝了部盟聯軍,主要是因為大宋的武器裝備,沒人去追問這一戰到底是什麽情況,更沒有人追問戰鬥時的實際情況。

  戰爭雖然結束,但最為重要的步驟卻被阻卜部盟所忘記,沒人總結,也沒人商討對此,在他們看來輸的隻是外在因素,而不是內在,他們相信若是再次征伐,他們必勝!

  因為他們得到了契丹人的幫助,別看現在的契丹人屈居栲栳爍一隅之地,但契丹人確實有錢,並且裝備也不算差,這不剛剛和北戍司打完,契丹人就派出使者前來,聯合阻卜部盟。

  雖然知道這是契丹人利用自己和大宋抗衡,但阻卜部盟中的長老和族長卻不在乎。

  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契丹和大宋是敵人,現在他們和大宋也是敵人,自然而然的,契丹便是他們的盟友,前來支持也是再尋常不過的,即便是利用,也無所謂,阻卜部盟最需要的便是武器和鎧甲。

  有了這些東西能與大宋一戰,隻要耗下去,耗到大宋的妥協,那麽稱臣納貢便是順理成章,讓他們南下奪取大宋的土地他們做不到可要是讓他們保住草原,獨立自治,這又不是什麽難事。

  自治這個詞語在草原上已經傳遍,尤其是塔塔爾部自治後,這種草原和中原王朝之間的全新關係經常出現,草原來人在琢磨其中對他們有利的地方。

  阻卜部盟隻是不希望接受大宋的統治,他們希望獲得最高的自治權,和之前的曆朝曆代一樣,大宋給予他們名號,而他們最多向大宋稱臣,每年上貢而已。

  在這個時候,阻卜部盟的窩魯垛城不斷的有馬隊進入,這些都是各個部族的族長在進出窩魯垛城,這段時間他們雖然也在此聚集,但也防備著對方在城外的帳篷中居住。

  但現在不同,各部族之間放下心中的戒備,全部進入了窩魯垛城,各部的族長和長老都聚集在了一起,當然各部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各部最後的商議結果是,利用這次機會向大宋派遣使者,這是一次求和,也是一次試探,他們認為大宋經過這次戰爭應該會稍稍妥協一點。

  即便是他們輸了,也能輸的體麵些,為此部盟準備了大量的財物,希望獲取大宋的信任,雖然打不過你,雖然大宋國力強大,但他們還有一戰的機會。

  草原上的智者認為,在這個時候對大宋提出議和是最好的契機,中原王朝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俯視草原,現在大宋獲得了勝利,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

  隻要使者恭恭敬敬,並且以大量的財物上貢,必會得到大宋皇帝的諒解,同時還能得到他們期望的“自治”與和平。

  隻不過他們已經把斯琴部的人的提醒忘在了腦後,天朝上國怎麽會對蠻夷動手?草原相比大宋不是一般的貧窮和惡劣,這樣的土地大宋得到完全沒有意義。

  但事實上他們在大宋和趙禎的眼中是侵略者,對於侵略者趙禎絕不會仁慈,他們的蠻夷不會成為趙禎眼中的籌碼,反而會成為一種無恥的表現。

  蠻夷怎麽了?蠻夷就可以隨便動手侵略別人的疆土?蠻夷就要得到大宋的原諒和妥協?蠻夷還有“驕傲”不成?

  在華夏曆史上是比較善待蠻夷,可更多的時候是對草原廣袤的無奈,若是近在咫尺,漢家王朝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教化”蠻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