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145
  阻卜部盟對北戍司發動攻擊之前,趙禎便收到了消息,但他卻沒有立刻做出決斷,也沒有下旨宋軍和北戍司進行反擊,而是以閱兵的形勢調遣北戍司軍。

  戰爭有時需要臨門一腳,而這臨門一腳便是憤怒和仇恨,斯琴昂立是個理性的人,他沒有把消息泄露出去,而是秘密稟告了趙禎。

  當然他也知道趙禎的用意,在草原上憤怒完全可能使得一個部族變得瘋狂。

  一場陰謀籠罩在了草原上,趙禎感覺自己有點像犧牲掉珍珠港的那位,雖然得到消息,但出於政治目的依舊要讓歸附大宋的小部族生靈塗炭,心中甚至還有一點期待,期待草原上的廝殺更為慘烈。

  來自斯琴部的消息被封鎖,斯琴昂立立誓保證不會有任何泄漏,現在所需要的便是等待,等待那些小部族的人自己前來求援。

  雖然令人不齒,但這種手段卻是必須的,在趙禎的心中並沒有什麽波瀾,甚至連愧疚之意都是那麽的薄弱。

  畢竟是外族,從即便是在法令上要求一視同仁,但在內心之中卻是依舊有著歪掉的天平。

  三天之後,呼倫貝爾高大的城牆之外,一騎渾身帶血的草原漢子疾馳而來,趕到城門口的時候便暈了過去,駐守在此地的大宋禁軍把他抬到了軍中救治,用了半根山參才把他的魂拉回來。

  待其清醒之後第一句話便是大聲疾呼:“阻卜部盟突襲北戍司,所到之處鮮血盡染草原,還請速速通傳陛下,調遣王師助我北戍司!”

  驟然聽聞此消息的宋軍自然不敢懈怠,以最快的速度向趙禎稟報,並且友善的提醒了來自北戍司的士兵,在軍中有些消息傳遞的速度會很快。

  並且宋人士兵這段時間和北戍司的士兵相交不錯,雙方之間在趙禎的促和下產生了基本的友誼,畢竟在戰場上你需要把背後交給戰友,經曆過幾次軍演,雙方之間多次把背後交給對方之後,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信任,而信任是友誼的基礎。

  消息在北戍司軍中傳開,這下他們可坐不住了,即便是在呼倫貝爾城的生活再好,也不能放棄自己的家人,他們畢竟是從北戍司出來的人,自己的部族就在草原之上,在烏孤山的西麵!

  這才是趙禎需要的東西,若是大宋早早出兵,便是防衛阻卜部盟的進攻,而眼下用兵卻是捍衛疆土,或者說是為北戍司報仇更為合適。

  在名節上自然站穩了腳跟,也讓北戍司軍同仇敵愾,徹底與草原上的阻卜部盟劃清了界限,結下了梁子,有了血海深仇。

  陰謀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北戍司軍的將士幾乎是在得到消息的一瞬間便準備好行裝,收拾好甲具,準備幹糧和軍需,馬鞍已經在焦急中不知緊了多少次。

  這不是朝廷的公事,這是他們自己的“私事”趙禎以最快的速度召見了北戍司軍中的草原將軍,對他們進行了詢問。

  第一便是能否保證他們理性的對待這場戰爭,能不能管束好自己的屬下,畢竟軍中將士有很多來自北戍司,部族中出了事,定然會擔心,但這樣一來私自離開軍中前往救援,定然會影響整個北戍司軍。

  第二便是能否做到進退有度,待阻卜部盟軍撤走,萬萬不可孤軍深入,繼續追擊,趙禎一再強調,他們去北戍司是為了救援,為了重新建設家園。

  若是追擊敵軍,很可能中了誘敵之計,到時間損失的就是重建家園的力量和時間。

  兩位來自北戍司的草原將軍在趙禎麵前立下軍令狀,絕對令行禁止,這才得了趙禎的聖旨,帶領北戍司軍向北戍司進發。

  呼倫貝爾城距離北戍司其實很遠,畢竟中間還隔著敵烈部和烏古部,還有一座烏孤山,即便是一路奔馳,八萬人也要近十來天的功夫才能趕到,這還是以最快的速度算下來的。

  這是行軍打仗,不是傳遞消息,需要保持應有的戰鬥力,根本無法做到舍棄補給和輜重,否則到了北戍司,八萬大軍累癱了還如何救援?

  還好,烏古部在這個時候伸出援手,或者說是貝爾軍伸出了援手,剛剛歸順大宋的烏古部自然需要駐軍,宋軍人數不夠,趙禎便調遣捺哲爾的貝爾軍前來駐守。

  看著同樣歸順大宋的北戍司找到襲擊,捺哲爾仿佛是看到了立功的機會,派出士兵在烏孤山邊上接應,隻要是逃到烏孤山的北戍司部族,一律接到烏古部中避難。

  北戍司也在阻卜部盟軍進攻的第一時間組織青壯進行反抗,讓部族中的老弱婦孺離開,除了最先開始毫無征兆的襲擊了幾個部族外,阻卜部盟軍並沒有能繼續大肆屠殺。

  但仇恨的種子已經在北戍司軍中種下,當他們抵達烏孤山之後,宋軍統帥王圭一句全軍休整讓北戍司軍心中不甘,但看著逃難而來,麵帶疲憊和痛苦的北戍司部族,又隻能答應。

  他們一邊休整,一邊開始接應族人,心中在獲得一絲慰藉的同時,複仇之心更盛。

  王圭眼見火候差不多了,休整也恢複了體力,於是便在這個時候率軍繼續前進,八萬人的大軍直接進入北戍司的部族之中。

  得益於不斷的救助,再根據時間的推算,北戍司軍很快便能判定阻卜部盟軍的大致位置,這在草原上是極為不易的,而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對方卻不知他們的行蹤。

  當八萬北戍司軍出現在草原上,出現在阻卜部盟軍前的時候,他們是多麽的慌亂和驚訝,開始的時候他們以為這是宋軍的鐵騎,但隨著“烏拉”的衝鋒聲響起,阻卜部盟軍便知道他們遇到了什麽人。

  這是韃靼騎兵的口號,也是契丹人衝鋒的口號,雖然沒有實質上的意思,但卻是韃靼語中的語氣詞,更是在衝鋒之時的呐喊。

  八萬鋼鐵洪流如同滔天的潮水從高地撲麵而來,每一個北戍司軍的將士心中都憋著一股怒氣,麵甲之後一雙血紅的雙眼如同地獄中的惡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