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224
  丁度帶著趙小五前來頗有深意。

  他向趙禎和曾公亮兩人介紹了趙小五最近在做的事情,火車的改造基本上已經完成,現在大宋的火車極為安全,有了橡膠的密封後,火車的速度也有所提高。

  但趙小五並不滿足於此,他早已對丁度請求多次,希望能帶上他去麵聖,丁度一直沒有機會,如今趙禎出現在工坊之中還提出了召見,當然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趙禎同樣也奇怪趙小五的到來為的是什麽,看著他道:“你有何事要麵聖?”

  “啟奏官家,臣之才幹在火車一道上已經用盡,如今我大宋之火車無有再提升的可能,除非蒸汽之外的動力,否則別無他法!”

  “額…………”

  趙禎站在原地有些發蒙,趙小五的意思很清楚,蒸汽動力的火車到現在已經基本上走到了完美的盡頭,除非有全新的技術出現,替代蒸汽動力。

  能在這個時代就想到蒸汽動力以外的其他動力,這一點殊為不易,趙禎覺得自己沒有看錯人,尤其是趙小五他的思維方式已經能夠打破傳統的匠人精神,適合作為研究之學者。

  稍稍沉默一會,待趙禎消化完趙小五所說的話之後才緩緩點頭道:“朕知道你的意思了,讓你繼續在火車一道上研究下去確實大材小用,朕奇怪的是為何你現在才走出來?”

  趙小五尷尬的捏了捏官服的下擺:“臣深迷火車久矣,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直到好友提醒,這才如醍醐灌頂,其曰:格物之發展非一時一物之極,乃各行各業,分門別類之大成者相合也!”

  稍稍頓了一下,趙小五不知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但依舊繼續。

  “臣聽了之後才算是大徹大悟,所謂格物非一道之格物,乃世間萬物之格物,分門別類,各研其道,再互相作為,此乃上上之策也!”

  他的話讓一旁的三才和曾公亮震驚,顯然他的話和剛剛官家所言如出一轍,更為重要的是那人早已告訴了趙小五,先見之明可謂驚人!

  但他們望向趙禎的時候,卻見趙禎眼神發亮:“是何人對你所說?朕想見見他!”

  趙小五笑道:“官家,此人就在您的朝堂之中,但聲名不顯,臣以為這便是埋沒人才,他的想法和看法頗為新奇,但卻不失為妥善之法也,官家當重用之,此人乃乾宇元年之登科進士王韶,進士及第後任職兵部司理參軍,但今年製科落榜,半月前離開神都前往北京路遊曆。”

  王韶?

  趙禎對此人影響並非特別深,但有一事卻是讓他記在心中,也對王韶此人頗為好奇。

  那就是他針對契丹的平戎三策,內容很新穎,完全不同於兵部其他官員的上疏。

  “王韶的平戎三策朕看過了,但其年輕氣盛又鋒芒畢露,朕便打算讓其在兵部曆練,但沒想到他卻自行北上了,你可知他此去何意?”

  朝中官員離職並非是什麽新鮮事,大宋的朝臣就是這樣,尤其是文臣,隻要覺得自己需要遊曆的時候,往往不需要上疏皇帝,隻要對上司行文,得到批準之後便可離開,但官品卻會保留下來。

  要知道能放棄朝中權利,為了擴充學識而曆練的人並不多,這樣的人要麽是真的有遠大抱負,要麽沽名釣譽,一般後者比較多。

  趙小五當然知道趙禎的意思,想了一會認真說道:“以臣對王韶的了解,他此去北京路是為了考察民風,同時也對契丹邊軍研析,總結之類。”

  從趙小五的話中,趙禎可以確定,王韶此行和目的和平戎三策一樣,對契丹進行考察,同時製定出更為合理的進攻策略。

  一個小小的兵部司理參軍居然會有如此高遠的想法,著實讓人有些意外。

  趙禎摸了摸下巴:“既然他要去北京路勘察契丹人,那就去吧!朕倒是要好好看看他的其他奏疏。”

  趙小五從懷中掏出一本小冊子道:“官家,此乃王韶之隨筆,臨走之前交由臣下保管,其中便有和臣下的對話,包括格物,兵事兩樣,臣覺得其中大有建樹!”

  一本快趕上《廣韻》厚度的小冊子被趙小五遞了過來,趙禎微微點頭,能有如此隨筆,顯然是下了真功夫。

  把小冊子交給三才趙禎笑道:“這東西朕會禦覽的,但現在找你來卻是因為格物之事。”說完便對一旁的曾公亮點了點頭。

  丁度和趙小五兩人都沒想到此行居然是要對格物的改革,在這一點上趙小五是絕對支持的,丁度也是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未來。

  這種簡單的事情當然就應該交給三個“科學家”來做,事情就是這樣,趙禎是君王,不可能麵麵俱到,他需要的是人才,然後用人才去解決問題,他隻要把握大方向就好。

  曾公亮和丁度趙小五三人對格物的熱情超出了趙禎的預料,在趙禎離開工棚的時候,三人都沒有停止討論,行禮都顯得頗為倉促,三才大為不滿但趙禎並不會怪罪。

  這就是大宋朝堂的環境,有時他去三省院,三省的官員步履匆匆,行禮也都是如此,步履匆匆之態他都不好意思打擾。

  宰執和六部的尚書們長長激烈討論,以至於他站在門外都會被忽略…………

  這樣的朝堂環境雖不是最好,但卻是最積極的。

  趙禎相信自己很快就會收到這三人聯名而上的奏疏,他對改革格物的前路非常看好,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他還有什麽好操心的?

  反而是趙小五提到的王韶讓他更加上心,他總覺得這個名字非常熟悉,但卻並沒有印象,在曆史上也沒有楊懷玉,狄青等人出名。

  忽然趙禎想到了一點:“王韶?進士及第?這人是個文資,但又是個武將?!”

  三才在邊上小心低聲開口道:“官家,此人是乾宇元年登科進士嘞!隻不過卻是頗通兵事,聽說還去軍武院待過一段時間,見地頗深!”

  三才作為皇城司的頭子,對朝臣們的背景和經曆一清二楚,趙禎點了點頭道:“朕想起來了,他是三奇副使!”

  “三奇副使?!”

  三才奇怪的望向趙禎,三奇也許有出處,可王韶入朝不過兩載有餘,完全和副使搭不上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