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台諫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247
  趙禎從親政開始就在為大宋尋找一個行之有效的監察製度,這麽多年下來他從未停止在這條道路上的探索,監察司,巡查司都是他對地方官員的監察,這些人都是由科舉選拔出來的年輕官員。

  他們的一腔熱血還沒有經受朝堂的打磨,他們心中依然留存著讀書人的堅持,趙禎在國子監的石碑上寫下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早已成為他們心中的格言。

  但對朝臣,趙禎卻沒有用上這些年輕人,這是在為他們著想,得罪了朝臣幾乎對他們上升的空間有著巨大的阻礙,並且他們的稚嫩手段有時不是朝臣的對手。

  當然隨著巡查司和監察司的越來越完善,對付地方上的官員還是綽綽有餘的。

  這也是趙禎為何把黑手從遼朝全數撤出的原因,大宋的朝堂之中需要這些黑手收集情報,最少是帝王需要,為了放止黑手權利的泛濫,更為了放止錦衣衛舊事的出現,趙禎堅決的杜絕給予他們任何權利。

  誠然,由黑手收集情報並由他們抓捕,押送京城是最好,最方便,最快速的選擇,但趙禎依舊不鬆口,並且他擔心後世之君會再次開這個口子,打算徹底取消黑手。

  但趙禎逐漸發現他對黑手已經產生了一種依賴,朝中官員有沒有貪沒,貪沒多少,有沒有瀆職,有沒有行賄受賄,這些都能從黑手那裏得到詳細的信息。

  錯誤非常大的,證據確鑿的,直接命大理寺抄家,聖旨之下,一抄一個準,以至於許多官員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是因為擔心被抓到身敗名裂,而是覺得趙禎有“天眼”,隻要越界,必被抓!

  不過趙禎卻知道,這根本就不是長久之計,一來事情早晚有一天被人識破,甚至已經有人識破,隻不過揣著明白裝糊塗而已,世界上可不止自己這一個聰明人。

  其二便是這種陰私手段就不該是帝王所使用的,堂堂正正的威懾才是帝王知道,這種劍走偏鋒可用一時,可除一時之弊,但卻不能長久為之。

  可如此一來,趙禎真的就沒有什麽好方法了,至於禦史台和大宋的台諫係統,趙禎在之前根本就沒有多少考慮。

  事實上大宋的台諫係統很完善,宋之立國,元氣便在台諫。

  朝廷有大政事,台諫可以否決;君主有過失,台諫可加製止;百官犯錯誤,台諫可以給予批評彈劾。

  而台諫在選任、回避、言事、監控等方麵都形成了完備的製度。在選任製度上,確立了侍從薦舉、宰相不預、君主親擢的遴選原則及相應程序。

  風聞言事、公文關報、取索公事和出巡采訪的製度化,能確保台諫監察的信息可信度,自趙禎親政一來,一直保持台諫對君權與相權都享有獨立的監察特許權。

  不過這套製度在理論上是合理、係統、嚴密的,並且每一方麵都十分顯著,其在實際運轉上也確實發揮過作用,比如現在朝堂之上的規矩可不是一般的嚴厲,殿中禦史如同探照燈般的眼睛盯著朝臣的一舉一動。

  巡城禦史更是成為神都城中的一群“惡犬”酒樓茶肆不放過,象棚瓦裏不遺漏,青樓妓館遍地搜,隻要發現官員不合規定的飲宴,立刻當場彈劾。

  若是你不服,那正撞上槍口,簇擁著你去皇宮的宣德門外跪著示威,就問你怕不怕!

  禦史台之所以強大不是因為他本身,而是趙禎強行賦予了他們一定的權利,有三大法寶可以遵循,隻要朝臣的行為超越三種詔令的一種,便可彈劾。

  其一,戒勵詔令。其二,指令詔令。其三,宣諭詔令。

  皇帝對台諫的監管主要通過三種考核完成,直到現在趙禎依然保持著老爹宋真宗留下的這套係統。

  其一,月課。真宗整頓台諫的天禧詔書明令規定:台諫每月須一員奏事。

  其二,禦寶印紙。大宋襲用唐代以特定用紙供台諫官書寫彈章諫草的成法。這種特殊的紙張的多少是有數的,隻能在台諫與皇帝之間傳遞,少一張都是大罪,為的就是確保皇帝對台諫的掌控。

  其三,台諫章奏簿。禦寶印紙能使君主掌握台諫言事數量的多少,而台諫章奏采用與否則是衡量其言事質量的重要參數。

  至和二年,趙禎在禁中置台諫章奏簿,同時命中書亦置台諫言事簿,既作為考績台諫的方式,為的是溝通台諫與君主、宰執之間的言事渠道。

  但台諫的弊端極大,台諫監控機製中君權的獨尊,與分權製衡的立法精神是根本衝突,本就是家天下的王朝,君權本就是至高無上,豈能讓台諫獨立於外?

  於是在實際運作中則難免造成獨尊的君權在最終監控方麵的操縱失誤,而君權的失誤便為相權染指並進而控製台諫開啟了方便之門。

  現在還沒有體現出來,但趙禎知道,相權對台諫的尋隙伺機罷出補外、明為遷宮陰奪言職、進擢朋附引誘後來等等手法,無一不是以君權對台諫係統的監控失誤為前提的。

  至於權奸之相察京、韓侂胄以假借禦筆移易台諫作為控製言官的虎皮。

  秦檜以彈去執政補以言官作為獨攬相權操縱台諫的權術,秦檜、韓侂胄以每除言路必兼經筵作為交好台諫,窺伺君主的途徑。

  還有那史彌遠、賈似道以“檢審副封付出言章”作為專斷言路的手段,也無不以君權失控為契機,從君主手中竊取了對台諫係統的最後監控權,導致了台諫係統的全麵危機和分權製衡的最終傾覆。

  趙禎可不會讓台諫成為奸臣手中的工具,更不會讓它反傷大宋,襯托出君王的愚蠢,但之前他一直沒有好的辦法。

  大宋的台諫係統就像是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趙禎總覺得要割掉,但又心疼的一個東西,但今天,馮京的一番話使得他豁然開朗。

  大宋的台諫之所以會不受控製的出現弊端,被人利用,其根本原因就是它看似存在獨立性而事實上完全是依附皇權而出現的產物,隻有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了,才會誕生出一種自己的品行,就像是獨立的人格……

  而想要完成這一切,必須有一個前提,但這前提卻是卻是君王完全不能接受的東西——分割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