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為零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182
  戰爭從來就不是一條直線的進攻,其中有多少的迂回和進攻,形成了一條條看不見的曲線,一味的進攻並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所以突圍對趙禎來說並不算是什麽大事,更不是失敗,而是收回拳頭,繼續力量等待下一次出擊。

  但趙禎無法接受三萬邊軍為代價的突圍,三萬邊軍,看似沒有多少人,可對於任何一方勢力來說都是不可小覷的力量,讓自己白白舍棄這股力量,趙禎辦不到,他自私的認為,所有己方士兵都是寶貴的資源,一兵一卒的損失都是大宋力量的損失。

  何況這三萬邊軍乃是大宋的禁軍,他們不光受到嚴格的訓練,更是和自己一樣有父母,有妻子,有兒女的人,戰死在沙場上雖然是為國效力,可對於無數的家庭卻是一場浩劫。

  和往常戰死沙場不同,他們的犧牲完全是為了讓自己脫走,趙禎總覺得虧欠他們的太多,這輩子都無法還上,事實上在大宋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但真實的發生在了自己的麵前,卻是那麽難以下決心。

  為此趙禎不惜化整為零,把整整六萬人的邊軍分散開,從多方麵進行突圍,這種看似在自尋死路的行為,事實上卻是突圍的最好辦法。

  這是有前提條件的,誰都知道五個拳頭握緊了才有力量,而宋軍的戰鬥力卻不似表麵看到的那麽簡單,恰恰因為宋軍戰力的強大,所以分散突圍才能保存更多的戰力。

  大宋麵對的問題是遼朝兵力雄厚,在這種兵力懸殊的情況下若是全軍突圍,有很大程度上會變成集體自殺,或是更多的人被俘。

  六萬邊軍被分為六路突圍軍,每路不多不少一萬人,這是在給全軍所有將士生存下去的權利,曹康知道趙禎的用意,三才也知道,甚至是趙旭也知道,但他們卻不能接受。

  在他們眼中誰都能遇到意外,唯獨趙禎這位大宋天子不能,他是大宋的“神明”一旦有所意外,整個大宋都會受到影響,而遼人便“報仇”成功。

  當初趙禎親自斬殺遼皇耶律宗真的事,在宋人心中是永遠的驕傲,而對於遼人來說卻是無盡的屈辱。一個以馬背上的奪取天下的帝國皇帝居然被文人氣質的漢家皇帝給殺了,這對草原民族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眼下就是遼人“報仇雪恨”的最好機會,大遼的十萬鐵騎已經把大宋邊軍包圍,蕭撻裏知曉趙禎就在邊軍之中,豈能不賭上全部身家?

  六萬大軍兵分六路的突圍,給遼人以措手不及,他們想不到宋軍會以這種方式突圍,麵對十萬大軍的圍剿,為何能如此不顧損失?

  蕭撻裏身邊的老內侍在看到宋軍煙塵滾滾的六路分散後大驚:“莫非宋家帝王並不在這邊軍之中?!”

  蕭撻裏笑了笑:“不!這恰恰說明他趙禎就在這裏!宋軍戰力驚人,但在被我十萬大軍圍困之下,若不突圍便再精銳也無用,但若是突圍也可有二法,或是全軍突圍,或是分兵而散。”

  老內侍撓了撓頭:“這二者有何區別?”

  “全軍突圍必有損傷,以如今事態,宋軍少說也要折損數萬人馬,而分兵突圍,卻是不好說,以宋軍之戰力,我大遼騎兵圍堵必然不全,六萬大軍化整為零,再以六種城相合,此乃上上之策!”

  老內侍點了點頭:“這麽說來相比之下,這才是最穩妥的?”

  蕭撻裏望著軍陣微微苦笑:“當然是前者最為穩妥,犧牲數萬之兵保全一國皇帝,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選擇,他趙禎之所以會用後者…………仁心如此吧!”

  “這是大宋皇帝的婦人之仁,天助我大遼也!老奴這就可以去準備後手了!”

  蕭撻裏默默不語,是這樣嗎?這是婦人之仁不假,可她了解的大宋皇帝絕不會如此,這個人的仁隻體現在對待漢室的身上,漢家百姓有此帝王實屬幸事,可對於外族來說,可算不得仁君!

  還好自己留下後手,此戰必會俘獲他趙禎,自己倒是要看看,這此是誰占了先機!

  趙禎和曹康在一起,沒辦法,他是打算自己單獨統帥一軍的,但曹康和三才死活不同意,分兵之事已經讓兩人急的發瘋了,眼下趙禎怕自己再出言反對,就真的被三才“逼宮”了。

  至於趙旭和靈兒,兩人也被分別安置在了其他軍中突圍,趙禎相信,一萬人的精銳完全可以突圍成功,何況騎兵都在自己和趙旭,靈兒的三軍之中,隻要殺出重圍便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了。

  大宋對遼朝的情報不是很準確,但對於西域這片土地的情報卻是最多的,這時候還有什麽可以擔心的?

  眼下遼軍有多少人已經基本上清楚,看來蕭撻裏是耍詐了,現在趙禎才知道,這次是蕭撻裏親自率軍出征,可惜沒在戰場上見上一麵。

  大宋邊軍的戰力依舊不可小覷,一萬人的步騎混合衝撞上了遼人的圍堵之兵,十萬人算什麽?包圍六萬宋軍之後,他們的包圍圈就變得極為薄弱。

  當大軍還是一個整體的時候,遼人並不擔心,隻需要對著大軍突圍的方向進行阻擊就好,可現在,六路兵馬,分散突圍,你把重點放在什麽地方?

  包圍圈越大,防禦的力量便越薄弱,而大宋的分兵之法出乎了遼人的意外,根本來不及分兵指揮,曹康率領的邊軍所遇到的遼軍隻不過區區千人,這中力量在一萬邊軍麵前完全不夠看。

  趙禎就知道曹康藏了東西,這一萬邊軍幾乎是邊軍之中精銳中的精銳,別說是裝備了大量的棘輪弩,即便是騎兵中都有穿成罐頭一樣的板甲騎兵,這些板甲騎兵以最快的速度殺出一條同路。

  殺透敵陣之後並沒停歇,而是向前繞了一個圈又殺了回來,如此幾次衝擊之下,本就不多的遼軍便難以抵擋,什麽樣的軍隊能頂的住大宋裝甲騎兵的如此衝殺?

  這還隻是破陣之法,裝甲騎兵拉開距離,先一步殺到,而後是更加隆隆的轟鳴聲,大宋的戰車軍陣出現了,這是大宋極少使用的軍陣,但這一次在萬分危急之時被曹康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