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238
  “大寶於闐國”的稱號乃是因為後晉皇帝石敬瑭所賜予的,於是便順理成章的成為於闐國的稱號。

  趙禎看著手中曆經滄桑的璽印久久不語,這塊璽印是於闐國的國鼎證明,也是這個西域一角小國對華夏的證明,證明他是屬於華夏的一部分,也證明了他的正統。

  看著眼前眼神充滿決絕的尉遲臨風,趙禎微微一笑:“你倒是好膽量好氣魄,朕是大宋天子,說出去的話自然是金口玉言出口成憲,爾之於闐依舊是爾之於闐,朕不會幹涉你的內政,並且隻認定你尉遲氏一族的正統,至於駐兵乃是必須,此乃大宋對於闐的統治地位,保證大宋利益的同時也保護你尉遲氏一族的利益,除此之外什麽也不會做。”

  尉遲臨風在聽了趙禎的話後,心中的忐忑終於落了地,但他的驚喜還沒有結束,趙禎說過要給他一個保證,那就必須要實現自己的諾言,好聽的話誰不會說?

  要想獲得尉遲臨風的信任和忠誠就必須拿出誠意,趙禎望著他思慮再三道:“朕知道你的擔憂,如何讓這一國策延續千百代,朕打算在收複於闐故土之後,與爾之國都處立下永世石碑,上書大宋律法,並把於闐之自治寫入律法之中,非萬急之時,不得改變!”

  白虎節堂中的曹康和王圭並不明白官家的意思,但王鶴卻萬分驚訝,說實話他以為這也是官家收編於闐的緩兵之計,但沒想到這次官家卻是要來真的了!

  一旦把於闐自治寫入大宋的律法之中,那就意味著極難改變,並且會成為祖宗之法,後世子孫非萬不得已不得改變,即便是要改變也不會做出太大的調整。

  趙禎這麽做自然有原因,豎立永世石碑,象征的意義大於實際,隻不過上麵的大宋律法卻是為了向世人說明於闐的自治以及大宋對這片土地所擁有的主權。

  王鶴知道,官家對律法的支持和保護是前所未有的,即便是身為君王,他也不會違反自己製定下的律法,這是在向世人證明,律法的崇高,律法的神聖,律法的不可動搖。

  即便是帝王要修改律法,也要從《皇宋憲法》開始,也要得到朝臣的們的支持,否則誰也沒有權利擅自篡改這個大宋的基石。

  當王鶴小聲的向尉遲臨風解釋之後,這個西域小國的國主才明白趙禎是什麽意思……激動了半天的他最終無言以對,隻是一個勁的向趙禎大禮參拜。

  趙禎伸手扶起他微笑著說道:“莫要如此激動,若是有一天,你的後人不安居一隅,最終也會釀成大禍,朕不希望見到於闐和大宋之間刀兵相向的一天。”

  “陛下放心,我於闐國效忠大宋之心萬世不移,小王可把此言寫入尉遲氏之祖訓一同鐫刻於永世石碑之上!”

  這便是於闐國的表態了,趙禎非常滿意,這個尉遲臨風是個非常聰明的人,若不是黑汗國有***世界的援兵支持,他不會在消耗完國力之後戰敗。

  趙禎看好了於闐國的地理優勢,同樣也是把這裏打造成防禦***世界對中原入侵的屏障,***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狂熱的宗教分子,他們的排外性很強,極難融入當地的生活之中。

  即便是入了華夏他們也極難改變,趙禎不希望自己的國家中出現一股獨立的宗教信仰,更不希望這種宗教對皇權產生影響。

  在趙禎看來,援助於闐國的優勢是多方麵的,並非隻是在單一利益上所做的考量。

  有了於闐國的支持和歸附,大宋在西域的麻煩也隻有西州回鶻這一方勢力,至於黃頭回鶻,趙禎並不在意,他們在遭到於闐國的進入後已經自顧不暇,沒有能力聯合西州回鶻和大宋對抗。

  西州回鶻和遼人的勾結,趙禎並沒有意外,這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之所以率領十萬大軍禦駕親征,就是為了在西域和遼人一決高低。

  不能再讓遼人從西方世界獲得更多的利益了,這對大宋來說非常不利,遼朝的國力越是強大,想要徹底征服便愈發的困難。

  趙禎的棋局越下越大,當年他的計劃是直接消滅遼朝,但現在的局勢卻是大宋在不斷的圍剿和蠶食遼朝,可見想要滅亡一個強大的政權,依舊需要時間和冗長的戰爭。

  遼人在西域同大宋的對抗,在一定程度上是趙禎最為希望的事情,原本大宋吞並了西夏之後,版圖就已經開始逐漸把遼朝包圍起來,如今再往西,待大宋拿下西域之後,遼朝的整個上京道幾乎都在大宋包圍之下。

  若是從輿圖上看,現在的遼朝已經支離破碎,大宋就像一把大鉗子,不斷的擠壓發力對遼朝施以打擊,遼東的大片土地是大宋的黑水都護府,遼朝的東京道苟延殘喘,朝不保夕。

  西麵的西夏對遼朝上京道的草原構成了威脅,若是加上西域,整個上京道便成為大開的門戶,大宋兵甲可隨時揮兵北進,遼人同樣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蕭撻裏打算在西域同趙禎一絕高下。

  趙禎相信,西域的歸屬無論是對大宋還是對遼朝都將是一場至關重要一戰。

  所以趙禎必須要贏!但同樣的,遼朝也必須要贏,這場戰爭對大宋來說是獲取西域安全的通道,是重開絲綢之路的門戶,但對於遼朝來說卻是一場不能輸的戰爭,西域已經成為遼朝的經濟命脈,成為遼朝在大宋重壓之下生存的唯一通道。

  大宋在這個時候把這條命脈掐死,無異於把遼朝最後的希望掐死,遼人豈能善罷甘休?

  這一戰無法避免,而蕭撻裏更是看重,她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在這個關鍵時刻,她親自率領上京道的空閑兵力以及青壯前往西域,既然大宋皇帝禦駕親征以保萬全,那她就不能落於人後!

  蕭撻裏的這個決定使得遼朝上下大驚,但也獲得了遼朝朝臣的支持,眼下是遼朝的唯一的機會了,既然太後要扭轉乾坤,那眼下禦駕親征便是最好的方法。

  但在時間上實在是成問題,從上京城趕往西域路途遙遠,基本上穿越了整個上京道,但因為草原和全數起兵的緣故,舍棄輜重的契丹鐵騎可以節省大量時間。

  並且上京道的蕭滿蕙已經率領八萬大軍前往支援,拖延時間已經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