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251
  大宋的皇宮之中當然也有著類似的討論,不過卻是在太子和皇子上課的資善堂中,今天授課的不是旁人,而是身為皇帝的趙禎本人,他其實是想把這個輕鬆的下午用來放鬆一下的,但對於孩子們的教育,皇後王語嫣比誰都上心。

  於是趙禎便隻能告別禦苑之中的棍球了,這是宋人的叫法,趙禎更喜歡稱呼它為高爾夫……………這是一種從唐朝流傳下來的球賽,在後世應該是類似於門球的東西。

  隻不過這個棍球的激烈程度完全不能與馬球相比,待拿下中京道之後,到時間在木蘭圍場開設專門的馬球比賽,眼下這高爾夫就當作是修身養性的球類運動罷了。

  今天的高爾夫不能參加,趙禎心中有些不爽,畢竟今天是朝中相公們的比賽,若是自己不去豈能看到這些人比鬥起來的好戲?

  這些往日裏文質彬彬的朝臣們,一旦上了高爾夫球場的草地,那叫一個殺氣騰騰,都說高爾夫是文雅的運動,可在這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朝堂上那才叫精彩!

  文臣為了爭奪那金球杆的榮譽往往舍棄原本的風範,一個勁的數著杆數,大宋的士大夫們最喜歡的便是比杆賽,就是將每一洞的杆數累計起來,待打完一場十八洞後,把全部杆數加起來,以總杆數來評定勝負。

  而文臣們對這種文雅的球類運動很是喜歡,畢竟大家都是從投壺玩過來的人,這種在戶外,又是以球杆這種類似兵器般的東西對決,文人簡直就愛瘋了。

  今天是文臣之間相互角逐金球杆獎的日子,順便也是他們討論中京道戰事的一次聚會,相對於往日對戰爭的厭惡,現在的大宋文臣更像是盛唐時期的朝臣,他們在戰事上有著相當多的自信。

  而這麽多年來趙禎不斷把年輕血液注入大宋之中,讓整個朝堂變得年輕的同時也讓朝堂這種彌漫著一種朝氣。

  本來趙禎是想去看看的,但現在卻瞧見的是趙旭和趙昀倆個同樣鬱悶的小臉,這對兄弟倆對資善堂的學業越來越不上心了,並非是學業枯燥,也不是他麽兩人不想學習。

  而是這裏的師傅們往往被他們的問題問的不知該如何回答,他們一個是大宋的太子,也是大宋的皇子,為他們解惑需要好好的思考一番。

  龐籍雖然已經辭相成功,但他資善堂的差使可辭不掉,也不能辭掉,太子太師的名頭可不是一般的官職,這是一種榮譽,一種無上的榮譽。

  不過對於趙旭和趙昀來人來說,父皇的授課是最有意思的,沒有四書五經,沒有那些大道理,而是一種更加有趣的方式。

  趙禎今天便帶著一柄精美的火槍來授課的,資善堂中的小校場原本是給狄青教授騎射使用的,但今天卻架起了草人標靶,陳彤躲在標靶前的坑道裏,聽著上麵響起槍聲,在塵土飛揚之中撣了撣帽子上的灰塵,起身晃了晃手中的旗幟。

  八環的成績對於大宋的線膛槍來說已經是極好的成績了,這種直直的膛線並不是很精準,不過也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火槍了,螺旋形的槍膛製造太過複雜,大宋的技術水平還未達到。

  趙禎方向手中的火槍笑眯眯的對倆個孩子道:“你們都知道這其中的原理,咱們今天不說這些,但卻要說說火器在戰場之上的利與弊。”

  倆個孩子紛紛舉手,趙昀最先開口,最為弟弟的他總是能得到哥哥趙旭的關照:“父皇,孩兒以為火器之利在於起簡單操作,即便是孩童亦可擊殺重甲之兵,普通的農人稍稍訓練也可投入戰場之中,咱們大宋的火器裝彈快,精度高,穿透力強,若是上了戰場可所向披靡。”

  趙禎點了點頭,趙昀一下便把火槍的好處給說了出來,而趙旭卻說道:“兒臣覺得火器的作用在於威懾,威懾天下,如此利器堪為神器,遼人從未見過,一旦使用其摧枯拉朽之威可擊潰遼朝精銳!”

  趙旭看到的就更加遠一些,不單單是從火槍本身的價值出發,更是以國家之間的戰爭為出發點,分析利弊。

  倆個兒子的回答都很優秀,也讓趙禎滿意,但趙旭卻再次開口反問道:“父皇,如此利器為何隻有火炮火藥彈投入戰場之中,而火槍除了咱們天家和火器營之外便再無人知悉?也從未投入戰爭?”

  隨著趙旭的話,趙昀也是好奇的連連點頭,就連一旁做記錄的三才都頗為好奇,是啊!這種神兵利器為何官家就是不肯用在遼人身上?

  趙禎點了點頭,看來這個問題是到了和他們解答的時候,不單單是趙旭和趙昀,連蔡伯俙也不明白其中的深意,唯一知曉並上疏自己的臣子也隻有狄青一人。

  “這個問題你們姑父也曾經問過朕,在朕思索良久之後卻發現,時機未到,火器的便利和殺傷性你們都看到了,一個孩童甚至可以用它輕鬆殺死一個壯漢,一個全副武裝身著甲胄的壯漢,這是它的利,可火器這東西看似複雜但結構卻簡單,極其容易仿製,朕讓火器營和格物院做過實驗。”

  趙禎頓了頓,看著孩子們愈發好奇的眼神道:“火器營把一把火槍交給了格物院的一個工匠,一個從來不知火槍是何物的工匠,他原先是木匠後來做了鐵匠,在看到火槍後很快用簡單的材料仿造了出來,你們猜猜接過如何?”

  趙昀想也不想的回答:“定然是比不上火器營的火槍了。”雖然趙旭沒說話,但從他的眼神趙禎便知道他是讚同弟弟說法。

  趙禎點了點頭:“是比不上火器營的火槍,但也能正常擊發,並且火藥雖然不如火器營的火藥,卻也能把彈丸射入百米的樹幹之中。若是這些火槍在戰場上被遼人所得,後果會如何?

  遼人並不比咱們宋人愚鈍,能工巧匠也不再少數,已經能仿製咱們大宋的火藥彈了,雖然威力不足,但卻已經是開始,若是火槍再被他們的去,以他們馬背上嫻熟的弓馬基礎,我大宋的騎兵又該如何?這是一把雙刃之劍…………”

  “那咱們大宋就放著如此利器不用?”

  趙禎微微搖頭,舉起手中的火槍仔細的擦拭道:“當然不是,隻不過時機未到!待朕徹底把遼朝的工業打爛,徹底把遼人的資源打散,便是這些火槍派上用場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