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105
  中京大定府乃是遼朝最大的陪都,這裏的人口同樣也是遼朝最多的足有近五十萬!

  中京道的規模已經可以與大宋的東京城相媲美,但距離北京城卻是相差甚遠。

  中京大定府雖然不是遼國的國都,但由於其建於聖宗皇帝時期,又是遼朝強盛中期國力強盛,而恰恰在這個時候趕上了百餘年的遼宋結盟和好時期,借鑒大宋的東京城的規格,於是這大定府一個陪都堪比首都上京還要好,還要大。

  不過此時的大定府卻陷入一種恐慌的情緒之中,這是從未出現過的恐慌,城中的百姓多是來自中京道的契丹人,也有不少漢民混雜其中,在這座陪都之中的所有人無論出生,隻要在便是一份戰力,變能得到朝廷給予的平等權利。

  陛下雖然“病重”但他的旨意已久從皇宮中傳出,傳到了中京大定府之中,聖旨雖然冗長,但內容很簡單,也決定了城中所有人的生死。

  中京大定府之人,無論契丹與漢民,亦或是渤海人,女真人都要為中京道為大遼而戰,任何人不得退卻,無論是誰,無論你是什麽身份,一旦進入大定府之中,便要為大遼的這座陪都死戰到底!

  這樣的聖旨一出直接打破了所有城中人的幻想,當耶律裴宣讀這旨意的時候,契丹大軍已經開始封閉四門,並且開始駐紮在城牆四周,隨時可以抵達城牆進行作戰!

  耶律裴比誰都清楚這份來自上京城的聖旨,朝廷是不希望中京道全部落入宋人之手,而大定府則是最後的方向,其他的州府城池已經在宋人的猛烈攻擊下逐漸淪陷,但隻要大定府不失,朝廷的援軍便永遠有一個內應可用。

  一旦大軍來援,城中的十萬守軍可相互接應,在宋軍之中殺出一條血路,並且反敗為勝引得最終的勝利,意思是這個意思,但在耶律裴看來卻是極難實現的,他們要堅持到援軍的到來,可宋人會給他們這個機會嗎?

  火器給耶律裴和遼人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這種無堅不摧的火炮已經在遼朝傳遍了,麵對毀天滅地的力量普通人的恐懼往往要比士兵更加深刻,他們沒見過,隻聽說過火炮的威名,這就讓他們談炮色變了。

  城中的百姓被集中在了大遼塔之前的空地上,這是大定府中最大的空地,足足能容納數萬人,而這數萬人都是城中的宿老和街坊官,他們是維持大定府正常運轉的所在,雖然不必城中衙役,但已久是社會底層的執行者。

  耶律裴在這裏向眾人述說了聖旨的大概內容,並且總結了最後一句話,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所有人都要參與到抵抗宋人進攻的戰鬥之中,上至八十老翁,下至六七歲的孩子,無人可以例外,無人可以免除!

  此話一出頓時讓在場的人炸了鍋,豈有此理,八十老翁和六七歲的孩子如何能上戰場?如何能防禦宋人的進攻?這簡直就是在讓百姓們送死嘛!

  眼瞧著場麵不受控製起來,耶律裴微微歎息一聲,他也知道這是一份類似昏頭的旨意,還好他不準備這麽做,再次開口道:“陛下的旨意並非是要爾等都上戰場,八十老翁可在家中修繕器具,六七歲的孩子也可在城中送軍糧。”

  這還差不多,眾人鬆了一口氣,若是讓自己去百姓家中傳達這樣的話來,不用宋人攻城,這大定府便已然從內破了,城中百姓守城為的是什麽?還不是為了自己家中年邁的父母,年幼的孩子?

  全城的百姓都被發動了起來,他們也不得不跟隨遼軍進行戰鬥,因為除了這死守大定府之外他們沒有任何辦法,城門不可靠近,城牆更是不可隨意接近,城中到處都是聽甕,任何人妄圖挖掘地道出城的都將被就地格殺。

  誰都能感受到一場大戰即將到來,戰爭的陰雲猶如宋人的軍隊浮現在大定府的頭上,雙方之間即將迎來一番苦戰。

  ……………………………………

  大宋的北京城在規模上要比大定府的規模大上許多,也是天下商賈匯聚之地,前線的戰報不斷從中京道送回北京城中,無論是皇宮,朝堂,還是市井,人們談論最多的還是這場北伐,這場對中京道的用兵。

  對於大宋的百姓和官員來說,這是大宋自燕雲之後的又一次北伐,而且目標是遼朝最大,最繁榮的中京道,並且拿下大定府的意義何人不知和人不曉?

  當初北伐燕雲,在析津府一戰中大宋多少是占了便宜的,而且析津府不似大定府那般難以攻克,宋軍的火器出其不意的造成了毀滅性的效果,給遼人以重大打擊,並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奪下析津府。

  而大定府則是做好了完全準備,城中軍民足足六十萬人,即便是死守,也能堅持數月時間,而這段時間大軍在外的消耗是驚人的,大軍能不能耗得起?能不能克敵製勝?

  這些都是懸在百姓心中的疑問,現在北京城中討論最多的便是中京大定府這個話題,誰都要發表一下意見,當然最多的還是在拿這個話題關撲。

  隨著大宋國力的提升,隨著工業的發展,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人們自然而然的升起一種民族自豪感,一種民族驕傲,對於國事和戰爭也愈發的關注了。

  百姓的討論和朝臣的討論當然不一樣,朝臣們看的比百姓更加長遠,他們的眼界更高,知曉拿下中京道對於大宋的好處是空前巨大的,可以解決大量的冗官問題,亦可成為大宋北方的一塊糧食產地。

  從南方調運糧食有多幸苦和漫長?每年夏秋兩季,大宋的漕運海運,陸運就像是打響了一場戰爭,所有涉及其中的官吏無論官職大小都要拚了命的為這些糧食北上而想盡辦法。

  若是拿下中京道,那裏的大片良田,大片牧場可以為大宋的北方提供多少食物和畜力?這是一個不可想象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