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379
  大宋主要的進兵方向便是山海關,這裏是攻伐遼東的最好支點,上四軍乘坐馬車趕來,為了提高運兵能力,大宋如今的運兵全部依賴馬車進行,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水泥鑄就的公路和馬車完美的結合起來,形成大宋最強勁的運兵通道,數萬士兵隻需要一千輛馬車,一天隻需要三次半個時辰的停留便能從北京城趕到山海關!

  這樣的運輸能力高的嚇人,整個大宋的資源都在往山海關集結,這裏成為了最為堅固的關城,大宋的進攻方向很明顯,以山海關為後方,一路向北。

  潤州的海陽城,遷州的遷民縣城,來州的來賓城,海濱城,興城,永和,安昌,錦州城等等,這些城池都是遼人的沿海城池,東麵便是遼海,一路向北之下,還能得到水師艦隊的援助。

  趙禎隻需要把戰略方向說清楚便好,之路如何去打,怎樣去打,便是身為樞密使狄青的問題了,現在隻要他狄漢臣參與其中,一般便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戰略上以趙禎為主,戰術上以狄青為主,這便是大宋的用兵之道,趙禎絕不會過多的去插手其中。

  這場戰爭的主要節點便在遼朝的東京遼陽府,大宋在出兵遼朝北伐的同時,黑水都督府以及黑水軍也會南下,兩軍形成南北夾擊的鉗形攻勢。

  但這還不算完,大宋的登州水師艦隊也會參與其中,分兵兩路,一路掩護從山海關出北伐禁軍,另一路直接從海上向遼陽府的咽喉所在,耀州,辰州進攻。

  趙禎看到這份詳細的用兵計劃非常的滿意,兵分三路,而且陸上海上都有,這也算是多元化的軍事打擊,幾乎把大宋現有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可以說這份進攻方案極為妥帖。

  勤政殿中非常安靜,趙禎取筆在奏疏之上用朱批批閱,一個“可”字便是對樞密院上下最好的肯定,作為一個帝王知人善用是必須的。

  三才小心的接過這份奏疏,兩府奏疏在官家批閱過後都要第一時間傳遞回去,讓兩府相公明白官家的態度,而眼前的這份奏疏需要快馬傳遞至樞密院。

  趙禎看的奏疏不光有樞密院的,還有中書省以及三司的各種奏疏,一場戰爭的開始也意味著大宋的所有衙門都要高效的運行,無數的奏疏如雪片一般傳來。

  對軍中司馬的任命,對這場戰爭的意義,對遼朝的態度,甚至對遼朝的譴責檄文等等都要由中書省負責,而三司更是忙的不可開交,一旦涉及這種大規模的戰爭,三司便是首當其衝的要害衙門,後勤保障完全由三司承擔,一絲一毫也不可怠慢。

  包拯這段時間基本沒有回家的可能,都是和三司上下的官員住在公衙之中,連夜指揮軍糧,軍械的調度,以及車馬的配給。

  對於大宋來說,戰爭打的就是國力,打的就是家底,單單是北平府的出兵便達到了三十萬人,其中上四軍便占了二十萬人,背嵬軍八萬人,踏白軍兩萬人,以及雜七雜八的民夫勞役,總人數不下五十萬!

  對於大宋來說,推進的速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補給的速度,後勤的速度,若是後勤補給跟不上,無論前軍突進百裏還是千裏都是無用的。

  大宋對遼東的開發已經從百姓的身上搞過一次債券投資,這次打通與遼東之間的路上通道,自然無法再向百姓集資,但有人卻能出錢……

  比如已經給錢的宗室商賈以及將門商賈,他們的破財免災也出使民間商賈有樣學樣。

  這是個封建社會,別忘了皇權的至高無上,趙禎的一道旨意比什麽都重要,既然宗室和將門的商賈出錢了,那作為最龐大資本,又是促使這次大宋北伐的民間資本豈能躲得掉?

  趙禎從勤政殿的禦案之後起身,舒了個大大的懶腰,望著三才目光炯炯的說道:“走,和朕一起去打土豪!”

  三才哪裏知曉什麽叫打土豪,不過他瞧見官家的模樣卻有些磨刀霍霍向豬羊的感覺,顯然又是有些人要倒黴了,被官家這樣“看重”不死也要脫層皮。

  民間商賈對於這次北伐遼東,是積極支持的,不過讓他們沒想到的卻是官家的親自召見,召見的人便是一眾商賈親自推舉出來的商會會長王實。

  所謂的商會會長並非是按照家資多少來的推舉的,而是按照能力高低,這王實不單單是經營生意經營的好,而且還有很高的眼光,早在大宋工廠興起的時候便斷言:“天下之利,後皆出工廠矣!”

  商會的其他幾位元老也都不是等閑之輩,各個手段了得,其中還有幾人曾經在蔡記和碧雅軒中擔當要職之人!

  可以說民間商賈組成的商會聚集了大宋相當多的人才,這些人不一定是自己有商號或家資,其中不少人如同王實一般乃是商號的大掌櫃,就如同蔡記的大掌櫃蔡伯俙。

  商會的運營模式靠的是商賈繳納年費,收費標準也是很奇怪,並非所有商賈都要繳納,小商小販完全不用繳納一文錢,而普通的商賈所繳納的費用也是少之又少,剩下的便是和富商巨賈自願捐贈。

  這商會沒有名字,隻有簡單的商會二字,可分量卻不輕,之前還有一些自發組建的商會,比如徽州商會,慶州商會,永順商會等,都被它合並或是打擊的消失了,最後隻留下一個商會二字。

  而商會的作用便是幫助大家綜合利益,俗話說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商場如同戰場,而商會便是各方角力,妥協的地方。

  至於普通的商賈遇到麻煩,自有屬於商會下屬的行會擺平,入行會是必須要交錢的,和後世的拜碼頭一樣的道理,但行會要正規的多,所能提供的服務也會全麵的多。

  甚至說隻要你有錢,從生意,到店鋪,再到各方關節,行會都會為你做好,你隻要繳納一定的費用便好,剩下的便要靠你自己經營了,行會還會額外的為你提供廣告服務,當然你還要交錢,甚至於你的生意不好,想要把店鋪盤出去,行會也可以幫你搞定!

  趙禎在看到這種模式後大為震驚,難怪民間資本會如此壯大,豪商巨賈之間已經通過商會達成了一種默契,有些商號之間甚至是互相參股!

  這就使得他們的利益也被捆綁在了一起,團結起來的商賈有用可怕的力量,資本也就在這股看不見的力量之中迅速壯大起來。

  看來自己是該對這隻“肥羊”下手了,挑撥宋遼之間的戰爭,雖然是為了大宋的利益,但這麽做總是違反了趙禎的準則,若是有一天遼朝的利益高於大宋呢?這些資本會不會做出叛國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