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266
  相對於戰爭來說,趙禎更在意的是大宋國內的資本膨脹,這是一個要麵對的全新問題,相比已經日暮西山的遼朝更加的棘手,因為在華夏的曆史上還從未出現過。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老天仿佛不希望大宋閑下來,又有了全新的問題,不過處理資本卻是需要緩緩進行的,對付它就如同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治大國如烹小鮮,對待資本就需要慢條斯理的過程,但有時的手段卻要大刀闊斧宛若雷霆!

  透過皇宮的闕樓一輪雖不耀眼但卻極大的紅日懸掛在天空,就像是巨幅的畫作震撼人心,深吸一口氣,望著夕陽無限好的風光趙禎微微感歎,還好這是一個封建時代,還好這是一個皇權高於一切的時代。

  雖然資本已經開始膨脹到無意識的對抗皇權,但終究還是托了儒家文化的福,大宋的資本還不敢正麵的對抗皇權,隻不過在擴展的時候不知不覺之中越過了紅線。

  對於未知的敵人自然要提防,但對於已經知曉的敵人卻不用太過在意,隻要時刻注意他們便好,皇城司和黑手的人可不是吃閑飯的,有這世上最大的倆個特務機構盯著,趙禎相信不會有什麽問題超出他們的掌控。

  對著空中猛地哈了一口白氣,趙禎忽然覺得這些資本也是那麽的美好,他們使得大宋的財富以驚人的速度累積,並且促使了皇權不方便發動的戰爭。

  一舉粉碎了民間酸儒們爭相討論“大國當止戰”的聖母理論,趙禎暗歎一句幹得漂亮啊!

  皇權不能做的事情被這些資本給做了,而且最終朝廷還要名正言順的拉扯“正義”的大旗對遼朝進行討伐。

  這些資本最終的歸宿依舊是中央集權的皇權,趙禎已經想好對付他們的策略了,以國家壟斷資本遏製私有資本的發展和膨脹。

  這是多麽美好的時代,皇權可以壓製一切,對皇權的尊敬已經深入到每個華夏百姓的骨子裏,雖然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思想也在變化,但要想在幾十年的時間裏消除千年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過話說回來,眼下民間資本的壯大確實把趙禎嚇到了,他本以為宗室,將門的資本會超過民間資本,可誰知道到頭來兩家綁在一起都不是人家的對手。

  民間商賈抱團啊!麵對的壓力越大,他們便越團結,整個大宋有多大?多少的州,府,縣?大宋不是隻有一個北京城,東京汴梁城,南京應天府,西京洛陽,以及大同府,那一個不是商業繁榮之地?

  這些民間商賈是做天下人生意的,其中甚至包括了遠渡重洋的海商,工廠生產出絲綢,瓷器,等等各種各樣的商品,直接運送給海商,販賣到世界各地,如今的大宋已經頗有世界工廠的感覺,而且這個世界工廠可不是由廉價勞動力撐起的,而是靠的先進的技術和精湛的技藝。

  趙禎手指輕點,絲綢,瓷器無法壟斷,不過有些東西卻是國家可以壟斷的,礦產,土地,鐵器,交通,所有重要的資源都將屬於國家,這一點毫無疑問,而且容易收回,原因很簡單,這些東西原本就是屬於朝廷的。

  說來也可笑,開始的時候是自己一力主張放寬對商賈的限製,現在又要重新把他們關回到籠子裏,北京城中的工廠有不少涉及其中,而整個大宋又有多少工廠?

  國家要想壟斷這些資本的最後手段便是通過購買合並,但趙禎不打算這麽做,如此一來三司的開銷又不知幾何,即便是把整個內藏庫搭上也不夠,再說一旦通過買賣交易的手段進行,民間商賈便有了拒絕的理由。

  既然如此不如公私合營,隻要朝廷在這些工廠和商號之中占據股份,那就能便向的操縱資本,趙禎的要求並不高,隻要給這些資本帶上“枷鎖”就好。

  夜晚本應是寂靜的,即便是北京城這座不夜之城也是如此,但今晚卻和往日大相徑庭,駐紮在城中的禁軍人馬嘶鳴,無論是否士兵還是物資軍械開始了又次全新的的征程。

  得益於朝臣對北京城的“重視”大宋最精銳的部隊都駐紮在了北京城以及周邊的地區,北伐已經開始,趙禎的旨意在下達樞密院的同時,樞密院便快速的運作起來。

  此時的樞密院已經脫離了原本的作用,開始向趙禎規劃的職能進行轉變,這是一個類似於大宋總參謀部的衙門,它的主要職能便是對戰爭進行運作。

  從調兵遣將,到後勤保障,幾乎無所不包,而且都是由從軍武院出來的軍人充任官員,這樣做的最大好處便是能保障他們對皇權的效忠,對趙禎的效忠。

  這也是趙禎把軍權牢牢抓在手中的關鍵一步。

  趙禎在提高軍人地位的同時,也把思想教育和文官監察運用起來,文官在軍中一般充作司馬,他們隻負責武將和軍隊的忠誠性,而沒有權利去幹涉武將的指揮權和軍隊的正常運作。

  當北伐的旨意下達軍中之後,所有的駐軍便開始奔赴前線,邊軍雖然也是禁軍,但他們相對中央禁軍卻有差別,戰力和軍械皆不如中央禁軍。

  趙禎依舊沿用了大宋開國便定下的國策,內強而外幹,不過現在的邊軍已經比當年要好的太多,最少能達到滿編滿員,而且會經常訓練以及實戰。

  上四軍早已出動,經過數次戰爭的他們早已從原先的步兵為主變為現在的步騎協同作戰,戰力大大提高的同時,軍紀也更加嚴明。

  而背嵬軍,踏白軍更是精銳中的精銳,他們是大宋的主要騎兵力量,也是最為機動的部隊,背嵬軍就是一支鋼鐵洪流,可以正麵對抗甚至是碾壓遼朝的騎兵。

  相較而言踏白軍則是一支靈活機動的遊走騎兵,他們是擔負起斥候任務的騎兵精銳,偵查情報,觀察敵方兵力,滲透,破壞,等等都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軍武院的課程每年都會有所改變,這已經脫離了趙禎寫下的內容,而是軍隊將領以及學者的自主研究行為,這麽多年來軍武院的發展一直在持續,毫不比格物院來得慢。

  甚至已經出現了軍事理論體係,更加的製度化,規範化,專業化!

  這些都是在戰爭中不斷總結出來的,趙禎看了都自愧不如,他隻能感歎:果然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都是在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