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157
  世上總是會出現一些荒謬但卻讓人感動的事情,比如大宋救助遼朝的契丹人,並最終讓他們重返家園,再比如遼朝居然癡心妄想的向大宋索要種痘。

  但最讓人感覺不可能的事情卻發生了,連遼人都覺得荒謬透頂,大宋居然真的把牛痘給了遼朝,並且把經驗整理成冊,完完整整一絲不漏的給予遼朝,外加五十頭痘牛…………

  當耶律賈帶著這五十頭痘牛和寶貴的書冊回到遼朝上京城的時候,幾乎是受到了如英雄般的接待,激動的人群和熱烈程度堪比君王得勝而歸。

  他們不單單是來感謝耶律賈的努力,更是表達一種對大宋的尊重,雖然是敵人,但卻做出如此大度的義舉,別說是普通百姓,即便是張儉,蕭惠,甚至是太後蕭撻裏都為之動容。

  一時間大宋的名聲如日中天,讓許多遼人也頗為感慨,而對比之下,如今的大遼皇帝耶律洪基卻顯得那麽的稚嫩,甚至給人一種無法與大宋皇帝相提並論的感覺。

  年歲上是存在差距,可是當年趙禎在這個年歲的時候可是比耶律洪基強上太多,還是太子的時候便平定了趙元儼之亂,然後幾乎是一路披荊斬棘,削廂軍,開嶺南,滅大理。

  這樣的帝王難道不是天上的星宿下凡?!

  異於常人者,世人謂之神鬼!遼朝的百姓比之大宋更加淳樸和愚昧,這取決於遼人的性情,他們常年在草原上牧馬,本就是心寬豪邁之人,對漢人的敵視很強,但若是有人真的對他們好,至少讓他們感覺是在對他們好,便會毫不猶豫的認定你是朋友。

  而趙禎和大宋的這一無私舉動贏得了不少契丹人的心,也讓遼朝的漢人抬起了頭,瞧見沒有,我漢家皇帝還是這麽大氣,這麽寬仁,即便是麵對遼朝都能如此無私。

  不過趙禎這麽做的目的也是如此,體現大宋的高大,讓世人敬仰大宋,尊大宋為上國的同時,也讓遼朝國內產生影響,這影響有好的方麵,也有不好的方麵。

  當然不單單是遼朝,趙禎還把牛痘賜給了女真人和高麗人,要想消滅天花,最好的辦法便是大規模的接種牛痘,單單是在大宋一國接種是可以預防,但卻不能讓天花徹底消失。

  所以趙禎希望通過大宋之手,讓天花在整個亞洲消失,大宋沒有天花,遼朝沒有天花,高麗,女真沒有天花,倭國同樣也沒有,這麽一來天花豈不是沒有大規模爆發的可能?

  就在趙禎為自己的無私之舉所沾沾自喜的時候,高麗的使臣再次前來大宋,隻不過他不光是感謝大宋賜予牛痘之法防治痘疫,更是前來向大宋,向趙禎發出訃告,高麗王朝第十任君主王亨薨與開京重光殿之中。

  這個消息來的很突然,以至於趙禎在剛剛聽完使者的奏報後微微愣住,王亨死了?這個對遼朝態度強硬,積極防守的王亨居然死了。

  紫宸殿中陷入安靜,使者悄悄抬頭看到的是趙禎驚愕的眼神以及一絲難過,心中以為大宋皇帝正在為王上的故去而難過,他哪裏知曉,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王亨這個看似不重要的高麗國王卻有著很高的價值。

  主要是王亨對遼朝的態度,明麵上修好,其實暗地裏各種防備,就差發動邊民武裝襲擊了,但越是如此對大宋越有利,對遼東更有利。

  雖然和大宋發生過一場局部的戰爭,但並不是高麗王朝整個朝廷的意願,而是在倆個蠢貨的愚蠢之中引起的誤會,雙方的朝廷和高層再交換過意見之後,便雙方再次修好。

  高麗自然不可能和倆個“超級大國”同時交惡,與遼朝劍拔弩張的同時,與大宋自然要“和睦相處”,王亨是個很有戰略眼光的人,他看的比高麗國內的所有人都要遠,認定大宋在不遠的將來肯定會超越遼朝,成為最大,最強的國家。

  與大宋交惡是在自尋死路,況且大宋是華夏的正統延續者,華夏王朝與高麗這片土地的關係極為微妙,雖然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但終究還是要相處下去的。

  現在王亨一死,這種態度和戰略是否還能在高麗延續下去?這才是讓趙禎擔心的問題。

  從三才手中接過一份王亨的遺詔手抄,趙禎輕輕打開,上麵的字跡雖然不是王亨的,但已久相當不錯,看到開頭的稱為,趙禎便皺了皺眉頭,隨即給三才道:“你來念。”

  三才躬身接過:“奴婢遵旨。”

  “朕承先君之末命,嗣累聖之丕圖,十有二載,賴天之休,國內乂安。春夏以來,憂勞爽和,藥石無效,遂至大漸,欲以神器歸之有德。內史令樂浪君徽,朕之愛弟也,仁孝恭儉,聞於鄰國,宜傳大寶,以顯耿光。”

  三才是冷著臉念完的,在他看來高麗國主乃是諸侯之製,最多以寡人相稱,現在居然用朕自稱,豈不是僭越?何況高麗人明知這是要上疏大宋君王禦覽的,還這麽肆無忌憚?

  但趙禎明白,這是一種試探,小心的試探大宋對高麗的態度,若是大宋和高麗真的關係融洽便不會因為這“小事”大發雷霆,反之亦然。

  趙禎突然想起了王亨遺詔中提起的樂浪君徽,他便是王亨的弟弟,雖然不是一母同胞,卻也相差無幾,他的母親元惠王後乃是王亨的生母元成王後的妹妹,這就比一般的同父異母關係要來的親近得多,否則也不會是他王徽了。

  在高麗使者的關注下,趙禎拿起這份寓意獨特的國書放在前麵的禦案上,隨即開口道:“這是向朕討廟號,諡號來的吧?朕聽聞王君故去,心中不忍,但國不可一日無主,令弟王徽便是上上之選!”

  趙禎的話讓使者安心,這是在肯定先王,不用說下麵該賜下廟號,諡號來了,在來之前,王上就說過,這兩樣東西必須由大宋皇帝賜下,如此一來便可把高麗與大宋綁在一起。

  這實在是一個沒有辦法拒絕的請求,人家一國之主死了,連廟號,諡號都沒起,巴巴的送國書和訃文而來,你能拒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