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260
  趙禎獨自一人呆在一處的時間很少,平日裏至少身邊還有個三才跟著,可今天他是真的一個人呆在勤政殿中,望著地圖默默發狠。

  這是一種告別過去,把渾身所有力量放在腳上的一種發狠,要大踏步的前進,就不怕被絆倒,隻要前進,一切都是值得的,趙禎終於能理解後世的太宗為何要把新中國努力的向前拽。

  未來誰也不知道,可若是因為未知的恐懼而止步不前,那便永遠不知道未來是什麽樣,便會永遠活在過去之中!

  趙禎甚至認為,相比後世剛剛解放的時候,現在的大宋要好上太多,華夏文化的傳承還沒有經過斷崖式的中斷,沒有經曆過崖山之後的古典中華文化大覆滅。

  所以現在的文化和氛圍依舊是延續著漢家王朝傳統的方針而發展的,這便是一個極好的因素,不僅能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更是實現突破的基礎。

  若是仔細研讀便能發現中華文化的性質不單單是保守的,他是一個集保守與開放為一體的文化,即便是孔聖人都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

  儒家文化在其他文化之中也算是三人而行,取長補短也不是不可能,比如現在的大宋就有很多學者開始重視其他學說,法家的以法製為天下公的說法已經出現。

  但這還不算什麽,甚至朝堂中的官員也開始支持這一言論,並且認為應當以法治國,治天下。

  法家是除了儒家之外最受宋人歡迎的學說了,因為現在大宋的矛盾衝突一點也不比遼朝來的少,什麽樣的問題都有,而且都是曾經沒有遇到過的問題。

  商號與商號之間因為專利的摩擦,這一點大宋是沒有形成明文規定的,隻是對書籍的版權有著一些規定而已,而對於專利權這種特殊的東西卻沒有保護。

  經常是要靠當地的官員進行判決,而這種沒有先例的判決往往要取決於官員的脾性,好惡,甚至是心情,於是便有人開始提倡重新編篡大宋的國法,已經編寫過的《皇宋憲法》好再行增減。

  包拯更是提出了依法治國這一跨世紀的論調,趙禎不懷好意的揣著,包拯這老倌被一個聰明人利用了,依法治國?是好的,但卻把帝王置於何處?

  說這話顯然是得罪君王的,但包拯卻說了出來,若是他自己的想法,趙禎打死也不信,這老倌的古板可謂是出了名的,雖然有些不知變通,可忠君二字仿佛摩崖石刻般烙在他的心中。

  顯然這是法家的某個人提出的言論,並且把包拯忽悠住了。

  如今的大宋文化不光有法家和儒家,還有格物,這種趙禎自己扶持起來的學說已經成為了大宋的一大支柱,學習格物不單單是能為大宋牟利,更是能為自己牟利。

  匠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這對趙禎來說便是一種積極的信號,這些匠人即便是不服務於朝廷,也會使得大宋的民間科技出現進步,而這種進步和大宋的進步又有什麽區別?

  隻要是封建王朝,那便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家的拿來主義用的好,匠人們會興高采烈的把自己的成果送給朝廷。

  當然趙禎也不會虧待這些匠人,必有厚賞不說,還會有一些有名無實的榮譽賜下。

  抽完最後一口煙,趙禎驀然發現,事實上現在的大宋欣欣向榮,並沒有出現不可控的跡象,百姓的思想依舊是沉浸在儒家的忠君愛國之中。

  別的不說,單單是每年考取功名的士子便越來越多,參與科舉的人數逐年上漲,多虧了大宋教育的普及,現在的大宋已經不用擔心無仕可用的局麵了。

  領土不斷擴展的大宋對官員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比如南海諸國原本隻由朝廷派出一些待選官充任知縣事,而現在,不光要有知縣事,還有縣丞,主簿以及縣尉,要知道在大宋有些小縣甚至都沒有這些官職,最多設置縣丞與知縣事兩者互相監督而已。

  現如今看來,大宋本土的縣城之中有不少還趕不上後設立的縣城,這些縣城雖然設立時間段,但起點卻頗高。

  南海的縣城往往管理著更多的土地,縣城數量不多,但功能一定要完善,而寧夏路的縣城就更不用說,這裏的百姓幾乎是清一水的大宋漢家百姓,他們遷徙至此,自然朝廷的“服務”也要跟過來。

  現如今,大宋的北方產糧能力甚至不及南方,而西北的寧夏路更是有著河套平原帶來的肥沃土地,戰爭債券帶來的收益讓當初買了債券的人賺的盆滿缽滿。

  趙禎甚至琢磨,要不要再次發行債券,這次以國債券的形勢進行發放,為的是給遼東這片寶地籌款。

  當初西夏的戰爭債券第一次賣便很火,而這次以遼東為基礎的國債券應該也會相當的緊俏,洛陽紙貴的局麵怕是少不得出現。

  趙禎比誰都清楚購買這些債券之後會得到怎樣的收益,遼東的黑土地之下埋藏的寶貝可比河套平原的要多得多!

  若是朝廷有錢,趙禎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雖然在表麵上大宋的財政依舊是相當不錯,可實際上四十萬大軍的佯攻讓大宋損失許多,現在趙禎才知道,要維持四十萬人北伐是一項多麽大的開支。

  同樣這也是在這場佯攻之中所收集到有用信息,現在朝廷拿不出多少錢財來支持遼東的建設,能負擔得起遷徙百姓的錢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了。

  數十萬人的移民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包拯已經不止一次的上疏陳其之厲害,若是沒有一筆全新的賬目進入朝廷財政,他便隻能克扣宮中的費用了……

  這是文臣一貫的伎倆,畢竟大宋的宮中開支一樣歸賬三司,若是他包拯這個三司使從中克扣,趙禎還真的沒什麽辦法,隻能用自己的內藏庫周濟,而這也是包拯的目的。

  可不能一味的動用內藏庫,這筆錢對趙禎來說還有大用,當初西征之時可是用過內藏庫救急的,不到萬不得已重要留下一手才是。

  於是國債券這東西又新鮮出爐!趙禎相信,這玩意一出必定大賣,再次之後,大宋再發行國債券肯定會被搶購一空。

  大宋的文臣深深的明白一個道理,若是不能兌現朝廷發行的錢,鈔,券,那於搶奪百姓有何區別?所以趙禎並不相信這東西會濫發濫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