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198
  大宋的人口數量在不斷的激增,但卻已久不能滿足趙禎的需要,怎麽說呢?這些增加的人口需要時間成長,而大宋最近就需要大量的人口進行移民隻用。

  那問題就在當下,大宋嬰兒的出生率便是一個極大的問題,趙禎為此甚至特意下旨,在大宋的每個城市,不單單是州府城市,而且必須是下到縣城都建設專門的產院。

  所謂產院便是孕婦生產的地方,這裏有幹淨的床鋪,有經驗豐富的產婆,有營養幹淨的食物,有相對安靜的環境,當然沒有亂七八糟的神婆之類的東西。

  隻要到了臨產階段的產婦都可以前往產院生產,有經驗豐富的婦科大夫坐診,再加上產婆的幫忙,以及產鉗這種工具的協助,新生兒的出生率大幅度提升。

  而這些新生兒在出身後的幾天時間內必須接種牛痘,否則連戶籍都上不去,一旦傷不了戶籍,就別提以後入官學,讀私塾了,更是少了許多宋人可以享受的待遇,說的難聽點,若是沒有戶籍,即便是軍隊招募你也別想進。

  趙禎親政之後,一步一步的把製度規範化了起來,而戶籍便是頭等大事,在大宋六部基本都成了擺設,但唯獨戶部被趙禎單獨拎了出來,重點照看,賦予實權。

  戶部管理著天下百姓的戶籍,同時也與朝堂上扮演重要的地位,所有朝廷下達的政令隻要和百姓有關,就必須由戶部執行。

  所以大宋的百姓幾乎人人都上了戶籍,這是宋人身份的憑證,也是他們交稅的依據,在大宋,每個人都要交稅,除非是家中有軍人的可以免去幾年的賦稅外,其餘人等一律要交稅,但這種稅收經過多種方式被繳納,百姓自己看不見。

  交稅的同時,朝廷也在保護著百姓的利益,而戶部便可通過各地的戶籍統計出大宋的人口來…………

  如今大宋的人口已達兩千三百四十萬戶、一億兩千六百萬人,所以說現在的大宋人口已經突破了一億大關!並且還在逐年增長,辛虧從美洲尋來了土豆,番薯,玉米,之類的高產農作物,要不然趙禎還真的擔心大宋產出的糧食養活不了這麽多人。

  一億多人看似很多,可在大宋遼闊的土地上很快就被劃分了幹淨,後世之所以覺得人多,那是因為在華夏的土地上已經有了近十四億的人口!

  而大宋現在才一億人口,散落在各地也就不顯得那麽多了,尤其是現在大宋的版圖呈現一種奇怪的狀態,除了原本屬於大宋的土地外,還多了大理,西夏和燕雲,以及南海諸國。

  這段時間往南海諸國移民的白皙已經達到了飽和,甚至當地人不得已的情況下已經開始和宋人通婚,甚至要求獲得大宋的戶籍以便進入中原謀生……

  現在的人口分部要比後世均勻的多,人雖然會用腳選擇未來,可也很難擺脫土地的束縛,最少在大宋隻要你肯花力氣種糧食,地裏的產出肯定能夠你一家五口人生活。

  趙禎逐漸把土地從地主以及富商的手中釋放出來,而權貴則早已不屑與兼並土地,他們有著更為賺錢的工廠!

  於是,趙禎無形之中讓社會最底層的人也能安然的活下去,並且給了他們以出人頭地的盼頭,教育資源的相對公平。

  雖然在大宋最好的學校是私塾,可最少大宋保障了大部分入學年齡的孩子有學上,相比一些酸儒開設的私塾,大宋的公學不知好上多少。

  而那些大儒所開設的私塾雖然比公學要好,可非大富大貴之家的孩子可進不去,這便是封建時代的教育差距,但有一點是不變的,朝廷的取士製度一視同仁。

  科舉不會因為你上的是公學還是私塾而對你另眼相看,隻取品行端正,文章優異者,這已經是很大程度上的公平了,隻要孩子努力讀書,幾百年是不能高中,但隻要能獲得一個鄉試的舉人身份,那就不一般了。

  雖然在大宋舉人是有時間限製的,若是這一科的省試不中,下一次依舊要再次參加鄉試獲得舉人的身份,但即便如此,這樣的舉人也算是一種學曆的象征。

  完全能在各地衙門舉辦的公學之中得一個先生的職位,一邊教授學生拿著朝廷的俸祿,一邊繼續攻讀以期來年再考,若是你對科舉心灰意冷也沒關係,商賈宗室的工廠也要你這樣的“人才”。

  店鋪的東家或許招你去當掌櫃,最不濟也能當一個賬房先生之類的。

  所以整個大宋已經進入了另一種狀態,全速發展的狀態,仿佛每一天都在進步一點,而這種進步甚至能被肉眼所看到,被百姓所感知到。

  這是一種非常了不起又可怕的速度,而趙禎自己這個大宋的一國之君卻被眼前的繁榮和飛速發展所震驚,心中的不安也越來越重,甚至常常懷疑自己做的是否正確。

  一個高速行駛的火車還好,可一個不按軌道而高速行駛的火車就相當可怕了,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前麵會撞到什麽東西!

  趙禎就仿佛站在這列火車的駕駛室中,前麵是完全籠罩在迷霧之中的未來,沒有任何參照,也沒有任何的經驗,因為眼前大宋的發展已經完全與曆史脫節。

  是限製這一切,還是就緒瘋狂下去?這是個問題,是個極其偉大有愚蠢的問題……

  不過他也常常安慰自己,比如現在,他就一個人在勤政殿中,望著眼前的地圖緩緩的點上一根煙,吞雲吐霧之間破口大罵。

  三才隱約在殿外聽見一些不雅和不當的言論,瞬間眼觀鼻鼻觀心如老僧入定一般,但依舊有一些話傳入耳中。

  “人死鳥朝天不死萬萬年!既然從未有過,那就按照我說的來!曆史上的帝王就好似能看見未來似得,誰tm還不是摸著石頭過河?!連那位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太祖皇帝都是如此,別說我了!”

  三才知曉,每當官家做出某些驚人決定的時候,便總是會一個人獨處並自言自語,隻不過殿中的煙味有些重,隔著厚厚的殿門也能聞見,官家說過這東西吃多了會傷及肺腑嘞!

  可三才知道,現在自己絕不能踏入殿中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