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回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8      字數:2214
  朝堂的官員對於張從質的突然出現抱有很大的爭論,爭論的焦點不在於他的蔭恩,而是在於他的差遣。

  一個初入朝堂,得了個正六品下的承議郎居然被官家充入秘閣!

  秘閣是什麽地方?雖然隻是崇文院的後閣,但即便是兩府相公都不常去,其他官員更是非召不往,那是官家和重臣討論機要之所在。

  即便是你張從質以蔭恩入仕,即便是你父親張詠名勝一時,也不該如此倨傲,當推辭不受才是!

  官場有官場的規矩和原則,但這些東西在張從質的眼中一文不值,在他看來自己是為了與官家討論更為高深的問題而來的,否則即便是入仕都不可能。

  非常人便要以非常理而待之,趙禎不是個迂腐的君王,相反,不拘一格才是他的風格。

  這趙禎便對秘閣的成員進行了調整,張從質隻是其一,還有剛剛被點為狀元的蘇軾,以及負責經筵日講的楊休,這三人成為他的智庫。

  楊休擅長儒家經典,經史子集無一不通,算得上是個老學究,而蘇軾雖是初出茅廬,卻才思敏捷,雖然詩才出眾,但卻不能掩飾他的智慧。

  這雖然是個奇葩的組合,但趙禎相信,他們一定能給自己得出答案。

  這個問題非常的深奧,以至於後世都在討論卻沒有一個確定的結果,趙禎比誰都清楚王朝,不,準確的應該說是時代的輪回是個不可避免的問題。

  他穿越之前的時代其實也正在經曆和現在一樣的狀況,穩定的環境能持續多久,一個國家的昌盛能持續多久,如何延續和打破這個輪回?

  趙禎希望從張從質,蘇軾,楊休的智慧中得到答案。

  趙禎知曉每個王朝滅亡的原因,甚至包括大宋和明清兩朝,這一點他隻能埋藏在心中卻不能說出來,但同樣讓他疑惑不解。

  漢家王朝是最善於總結經驗的,前朝栽在什麽地方,後麵的朝代已經會引以為戒,一定會撥亂反正,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的去避免。

  甚至在後世不惜推翻了華夏數千年沿用的製度,走上了全新的一條道路,但誰又能說這條路走得通呢?難道是因為世人都在走這條路,這條路便是對的嗎?

  整個大朝會上趙禎都在思索這個問題,許多朝臣都能看得出官家的心不在焉,但他們很好的恪守了臣子本分,沒人會去詢問。

  朝臣們現在最關心的問題是,官家為何要往秘閣中塞人,往日裏的秘閣不過是校書郎,字正之類的小官,即便是兩府官員和官家於此商議他們也沒有機會接觸。

  但現在不同了,官家明確的下旨,把秘閣升為商討機要之地,那就意味著秘閣將會成為大宋的另一個決策之所,如此一來與兩府何異?!

  當然,許多人理解錯了,趙禎並不想去解釋,所謂的秘閣隻是給自己出謀劃策用的,相當於大宋的智囊,而兩府依舊是大宋的中樞,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

  趙禎不會利用秘閣給自己處理朝政,同樣也不會用兩府解決理論上的問題。

  崇文院隻是大宋皇宮中的藏書之地,但現在卻有親衛守護與此,一來這些藏書之中有著十分珍貴的孤本,二來,老趙家的帝王奏疏幾乎都收藏在這裏。

  除此之外崇文苑幾乎沒有任何改變,這裏依舊是大宋的藏書之所,一應官吏往來其中,並沒有多少神秘。

  院內東廊為昭文書庫;南廊為集賢書庫;西廊為史館書庫此外又分經、史、子、集四庫。共藏正副本圖書八萬多卷。又抽取珍善藏本別建秘閣,隻不過現在的秘閣之中存放著曆朝曆代的史料以及奏疏。

  趙禎一路走來隻覺崇文院中書香之氣甚濃,往來官吏手捧典籍奔走與其中,這些書籍都是前人智慧和經驗的總結。

  三才先一步上前,推開秘閣的殿門,張從質和蘇軾,楊休三人已經被“書山字海”所淹沒,不時的翻閱典籍史料進行謄寫。

  發現趙禎來後便起身施禮:“臣等恭迎聖上!”

  趙禎在宮中很少在意這些理解,揮了揮手道:“爾等繼續,不必因朕而來分神,此次爾等也該知曉朕的不解之處。”

  當然知曉,張從質等人接到的旨意便是查閱曆朝曆代國滅之緣由,並加以總結,對於張從質來說這沒有什麽,但對於蘇軾和楊休來說卻大為惶恐。

  他們不明白官家為何要這麽做,前朝覆滅原因多種多樣,而大宋已經擯棄了唐朝留下禍端,收兵權,重文臣,輕武官,這樣不就能避免安史之亂了嗎?

  但越是如此自信,得到的結果卻越是令人震驚,蘇軾和楊休兩人一老一小都是出自所謂的正統的循規蹈矩之家,曆朝曆代朝的曆史頗有了解。

  夏商周自不用說,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的曆史也多有涉及,但現在卻讓他們總結社稷傾覆,家國泯滅的原因一時間讓他們產生了恐懼。

  因為他們同趙禎一樣看到了一種循環,或是說輪回。

  他們兩人都不是傻子,一眼便能看出曆朝曆代的終與何處,但他們不敢言語,即便是早有所準備的張從質都覺得不可思議,甚至產生了一種悲觀。

  趙禎望向他們略帶悲哀與惶恐的表情道:“有位智者曾經告訴朕,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三人幾乎是同時抬頭望向趙禎,依照官家的意思是大宋也不能逃脫分合之論?!

  “莫要驚訝,這本就是史書所載,你們自己也明白朕說的沒錯,自秦以降,可有一個大一統之王朝享國超過三百年的?即便強盛如盛唐也不過二百八十九年而已!之後便是另一個朝代的輪回,如同它接替大隋一般。”

  趙禎的話讓在場的所有人打了個哆嗦,很顯然現在的大宋雖然繁盛,卻不能與盛唐相比,在宋人心中盛唐永遠是一個強盛的王朝,為此大宋保留了大多數唐代的製度。

  既然連強盛如斯的唐朝都不能打破三百年的定論,那大宋呢?!

  三才已經嚇的跪倒在地,不斷的磕頭搗蒜:“陛下!…………不祥之言不可出自聖君之口啊!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