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7      字數:2161
  大宋的朝會冗長漫長,這是趙家對相權分化的結果,大宋的宰相權利已經被“三分天下”,樞密使掌握了宰相手中的兵權,三司使掌握了財權,而參知政事更進一步的分化了宰相手中的行政之權。

  而到了最後,樞密使,參知政事,三司使都要向皇帝一人負責,於是便出現了大朝會中輪流稟明奏事的狀況,但即便是在朝會拖的再冗長,趙禎也不會取消對相權的限製,並且朝會該進行還是要進行。

  自大宋開國以來,兵權已經徹底收歸皇帝所有,而為了壓製武將,文臣地位的提高也在所難免,現在到了削弱相權的時候,趙禎自然也不會手軟。

  作為皇帝的趙禎即便是再怎麽妥協,也要把行政權與軍權這兩樣國鼎之器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不信任任何人,隻相信自己,但為了延續這種皇帝專權的正確性,趙禎必須要讓自己的繼承人同自己一樣成為一個明君。

  所以趙旭這位太子便也要參加大朝會,當然他不能在明麵上參加,卻也在這大殿之中,趙禎在乾宇殿之中開設了一處暖閣,為的就是給兒子以學習,觀摩朝政的機會。

  但趙禎絕不會讓兒子出現在朝臣之前參與朝政,其中深意乃是為了放止他幹涉朝臣,任何人效忠的對象隻有皇帝,即便是太子儲君也不能幹涉皇帝的決定,影響朝臣的站隊。

  曆史上的教訓可不少,最重要的一點,趙禎知道該何事放手,讓兒子獨當一麵,他可不會把權利牢牢的抓在手中,直到自己死去的時候,才實行權利的過度,如此一來,豈不是把紙上談兵的趙括送上帝位?

  在他看來,這是對大宋的不負責,對百姓的不負責,也是對自己兒子的不負責。

  大朝會總是挑選緊要的事情請皇帝示下,剩下來的政務便可回到公衙中處理,有些需要上疏的便上疏皇帝,不必要請示皇帝的便發往中書省,這才是一個帝國正常的政治運轉。

  趙禎的習慣便是在大朝會的時候處理國事,這樣做的效率非常高,如眼下朝廷雖免去了受災之地的夏稅,即便是百姓收獲了糧食也不用交稅,但可自由買賣。

  於是趙禎下旨:“命各地常平倉,賑濟倉購進夏糧,朝廷以商稅補充各地所費。”

  三司使的包拯便開口道:“起奏陛下,商稅還未收繳完畢,此時應下若是付給不及,恐有失朝廷之信。”

  趙禎微微點頭道:“如此便以商稅收繳之後,在傳旨下去,命有司不得懈怠!”

  高麗使團的使者在偏殿門口偷偷觀望,他們非常想見識一下大宋朝會是一副什麽光景,和高麗又有什麽不同,即便是作為正使的金伸權都上前窺探。

  這時候的他們也顧不得什麽顏麵和威儀了,一旁的內侍自然不會阻攔,在他們看來,沒有侍衛守在門口,這些高麗人便是自由的,自己沒必要限製他們,何況這些人扒在門口不斷的吸氣,這樣的奇景在宮中可不多見,也著實頗為可笑……

  而趙禎一係列的處理在高麗使團眼中便驚訝萬分,他們實在想不出大宋的商稅能有多少,居然可以如此大量的收購各地百姓產出的夏糧食。

  高麗與大宋數十年沒有交往,所了解的程度還不及遼朝之萬一,這麽多年來,遼朝一直對高麗采取封閉政策,為的就是擔心高麗與大宋再次恢複臣屬關係。

  當初遼朝可是頗為費勁的才在大宋的“幫助”使得高麗徹底與大宋斷交,兩國之間甚至數十年沒有來往,即便是趙禎率領大宋日益強大起來,遼朝已久向高麗封鎖消息。

  隻有大宋的商賈前往高麗買賣時才會描述一下大宋現如今的麵貌,而高麗人覺得這是在刻意誇大,他們眼中的大宋,依舊是那個差點被遼朝蕭太後南下滅國的大宋……

  消息的閉塞使得高麗人中的絕大多數不明真相,而這是高麗國主刻意為之,一來他不希望契丹人知曉,其實高麗已經了解了外麵的世界,而來也是避免讓朝臣和百姓再次陷入對中原王朝的恐懼。

  身為佐丞的金伸權乃是高麗的“天子近臣”,他所了解的大宋和別人完全不同,這也是為高麗王會派遣他作為正使的原因。

  和大宋相比,高麗的朝會簡直不能相提並論,大宋皇帝說的沒錯,在高麗確實是外王內帝,但見過大宋的朝會和皇帝的威儀之後,金伸權微微苦笑,雖然都是皇帝,可兩者之間卻相差甚遠。

  使團成員的連連驚歎讓金伸權臉上微紅,神態也頗為尷尬,其實在從登州上岸的時候,他們就被大宋的一切所驚歎,綿延的公路,高大的城池,繁榮的市井,知書達理的年輕人,這一切無不在向他們述說著大宋帝國的強大。

  北京城的宏偉更是其他們前所未見的,數丈之高的城池好似頂上了天際,轉頭望向窗口,別說是使團的隨緣,即便是作為正使的自己都被這偌大的皇城所驚呆。

  當年他曾經跟隨使團來過大宋,可那時候的大宋國都還在東京城,現如今到了北京城,兩座皇宮之間可謂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金伸權回過神來便瞧見皇宮內侍略帶鄙夷的眼神,在看著一幫隨行都在討論大宋的這個那個,顯然這些在人家眼中乃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幹咳一聲,金伸權開口道:“速速歸位,拱門窺伺成何體統?”

  使團的隨緣也意識到了此舉的不妥,悄悄望向大宋的宮中內侍,雖然表麵上沒有什麽異樣,但心中怕是早已笑開了花,幾人尷尬的聚攏在一起,心猿意馬的等待著皇帝的召見。

  也不知多少時候,高麗使團眾人隻覺得腹中饑餓之時,這才有人前來召喚他們,來人乃是內廷的都知陳彤:“高麗使團,陛下宣爾等覲見!”

  金伸權趕緊起身道:“外臣遵旨!這位大官麻煩您帶路……”說罷便帶著一般使團隨員跟在他的後麵,陳彤不舒服的一會拂塵,轉身走出偏殿的側門又回首道:“趕緊跟上,禁中重地,不得窺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