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7      字數:2136
  大殿之中針落有聲,這是大宋的正朔朝會,規格自然不一般,金伸權已經被趙禎的一連串斥責打擊的體無完膚,單單是嘴上的斥責也就算了,但金伸權知道,這次大宋皇帝的話絕不會有一點虛言。

  之前大宋的駙馬蔡伯俙已經率兩萬大宋兵甲攻破了晉州的矗石城,兩萬高麗戰兵不是對手,現場可謂是慘不忍睹,據說晉州城凡是支持抵抗宋軍的官員和大族之長全部被斬首示眾。

  這些人的腦袋在矗石城上掛了半月有餘,即便是宋人離開也沒人敢把這些發臭的腦袋拿下來,誰知大宋軍隊會不會回來?

  被內侍攙扶著準備帶下去的金伸權忽然掙脫內侍,向前撲倒,引得禦前班直橫刀出鞘,刀光之下的金伸權反而沉著冷靜起來。

  “啟稟大宋皇帝,我高麗雖“外王內帝”,但卻從未與大宋交惡,即便是與宋斷交,也是迫於遼朝威脅,如今臣率高麗使團,不遠千裏而來,就是為了讓陛下瞧見我高麗王上之心!

  高麗與大宋一衣帶水隔海相望,本應世代友好,但我高麗與契丹摩擦不斷,先王更是與契丹交惡,使得我高麗屢屢遭受契丹征伐,如今王上打算與契丹和解,亦與大宋恢複朝貢之藩屬,此乃我王上拳拳之心,望陛下體恤!”

  金伸權的話於情於理都讓大宋難以拒絕,更讓趙禎難以拒絕,人家都把話如此挑明了,自己這位上國皇帝還能說什麽?

  金伸權說完便看向趙禎,眼神中透著灼熱,他在拚盡全力的最後一搏。

  因為他隻能成功不能失敗,在來之前,皇帝便與宰樞兩府討論過,自己也在其中,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務必與大宋和解,甚至不惜以高麗之名負荊請罪。

  這是大宋自立國以來第一次與高麗發生摩擦,甚至是刀兵相向,而結果卻是如此的摧枯拉朽,一州之地完全不是對手,聽說附近州府的援軍寸步不敢前行,直到朝廷的公文發下,才堪堪前往,最後被矗石城的慘狀給嚇走。

  現在自己就站在大宋王朝的宮殿之中,眼前便是大宋的皇帝,自己不過是詢問一下,還是站在道理的一邊,誰知被大宋皇帝揭開高麗的隱秘,其實這也算不上隱秘,世人皆知,世人皆認的事情卻被大宋皇帝無情揭穿。

  裝作不知道也就罷了,現在說出來,再加上蔡伯俙的前車之鑒猶在,金伸權真的擔心大宋王朝會派兵攻伐高麗,就像當年隋唐攻伐高句麗一般。

  現在的高麗高層之中流傳一個說法,凡是被大宋盯上的王朝,必有刀兵之禍,必有生靈塗炭之危,當年的大理國挑釁了大宋,結果不足三月便被滅國。

  而強大的遼朝更是被大宋挖去了一塊最肥嫩的皮肉,燕雲之地不過眨眼之間便易主,更不用說在西北之地叱吒一時的西夏了,這個西夏可是連遼朝都沒辦法的敵手,卻在大宋的手中分崩離析,最後國滅。

  金伸權幹咽了一下口水,他不認為高麗有媲美西夏的實力,也不認為他能抗衡遼朝,而眼前的大宋自不用說,儼然就是一個巨無霸。

  在來之前,王上已經給了自己交代,先強硬後服軟,可自己不過剛剛露出一點強硬的態度,便被大宋皇帝摁在了地上,眼下隻能服軟別無他法。

  沒有誰比金伸權清楚高麗現在的情況,一邊是要與遼朝和解,王上本打算休養生息,恢複國力,尚可在這亂世之中苟存,現在大宋的揮袖一擊,便使得高麗一州之地灰飛煙滅,怎能不讓他膽寒?

  趙禎在上看得明白,眼下這金伸權真的是嚇破了膽,也把高麗的底線給露了出來,趙禎本就不打算用兵高麗,剛剛也不過製造聲勢,讓世人誤解蔡伯俙之行而已。

  現在目的達到,自不會一直強硬下去,順著金伸權給出的“台階”便下:“既然你高麗有心稱臣納貢,朕便不再為難,隻不過前車之鑒猶在,望爾安守本分,且去偏殿等候朕罷朝之後再宣你召見!”

  沒想到大宋皇帝易口,金伸權大喜,隨即再次大禮拜下:“外臣謹遵陛下旨意!”

  朝臣們自然看得出來,這是官家不願與高麗正式撕破臉皮,許多人露出讚賞的表情,大宋乃天朝上國,自是應當外懾以威,內以安撫為上!

  接下來的大朝會繼續了君臣相安的愉快氛圍,一旦君臣之間沒有太多摩擦,皇帝的政策與朝臣的政令便會更加迅速的通過,並被有效的執行,在這一點上趙禎感受最深。

  所謂的大宋偏殿其實就是一座偏房而已,這裏是供朝臣,或是留身奏事的臣子暫時休息更衣之所,自然在規格上沒有那麽高,但私密性卻也是不錯。

  包括正使在內,高麗的使團人員皆在其中,金伸權在看到其他使團的隨員之後便上前問到:“大宋鴻臚寺可曾手下我等帶來的朝貢之禮?”

  隨行之人搖了搖頭:“非但沒收下,反而不曾理會,東西都被放在後麵的房間了,臣下剛剛看過,一樣不少的在其中,以大宋的富庶,怕是看不上我等帶來的國朝之禮。”

  這話說的是,金伸權無奈的歎了口氣,但隨即說道:“即便如此也要上貢大宋,這是我高麗的誠意,也是麵子,陛……王上命我等與大宋交好,恢複朝貢自然也是必須的。

  若是宋人收下了朝貢,也就意味著認可了高麗與大宋之間的臣屬關係,一旦得了大宋皇帝賜給王上的冊印,我高麗便是得了大宋的正統冊封,宋人便不會再度用兵!”

  使團隨員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此行的目的不光是請罪,還要接受大宋的冊封,恢複臣屬之實,這下他們便放心了,畢竟在開始的時候他們以為此行大宋九死一生,請罪也可能遭到大宋的拒絕。

  可拒絕請罪乃常理,但身為天朝上國的大宋絕不會拒絕高麗的臣屬關係,高麗人早已看穿了中原王朝的自大,隻要有人帶著禮物和奏表而來,必會得到中原王朝的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