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7      字數:2131
  李元昊站在宮殿之中的禦階上,這是他命令工匠特意加高的,為的是和趙禎的乾宇殿差不多,但相比乾宇殿這裏的高度顯然是捉襟見肘,加高禦階隻能讓宮殿的屋頂顯得矮小。

  望著跪在下手的西域守將拓拔石,李元昊露出失望的表情說道:“怎麽回事,即便是八萬隻豬任人宰殺也不會敗亡的這麽快,為何我西夏兒郎在你的手中會死傷如此之多?”

  拓拔石跪在地上無言以對,見他越是這樣,李元昊越是憤怒,徒然提高聲音叫道:“八萬!整整八萬人啊!朕的心血,朕的兒郎就如此葬送在你這個愚蠢的統帥手中!”

  “陛下息怒,此次青塘聯軍作戰之凶猛世所罕見,加之他們對西域地形的了若指掌,身上的甲胄兵刃又是精良,作戰之時舍生忘死,臣雖有八萬士卒,卻多是國內而來的新兵,膽氣,合擊皆不如敵軍!”

  野利仁榮端詳著手中的這支弩箭,軍械司三個字清楚無比,甚至還刻上了箭簇鍛造匠人的名字,種類等等,而這支弩箭也是從拓拔石的身上取下的眾多箭矢之一,這個拓拔石命大,要不是穿了陛下禦賜的鎧甲,以大宋破甲箭之威,怕是早已死在了這支箭簇之下。

  即便是從鎧甲上取下,箭簇依然顯露出鋒利的寒芒,箭尖雖然被崩掉一塊,但卻依然刺的人生疼,可見這樣的鍛造能力不是西夏和青塘所能擁有的,即便是遼朝也無法製造。

  起身安撫一下皇帝的怒氣,野利仁榮把手中的弩箭遞給了李元昊道:“陛下,顯然這青塘聯軍是宋人在背後替他們撐腰,從這些軍備便可見一斑,應該也是宋人把這些破家亡國之人聯合到了一起,利用青塘作為引子給我西夏來的一劑猛藥!”

  李元昊點頭道:“尚父所言極是,青塘小小蕃部,居然敢對我西夏亮劍,端是用的好手段,以為靠上大宋這個靠山便了不起?在我大夏麵前他已然不是對手!”

  野利仁榮知道李元昊要幹什麽,但現在絕不是報複的時候,如今的西夏最需要的便是休養生息,度過眼前的糧荒,即便是從遼朝掠奪來了糧食,但要想再度用兵,消耗的糧食隻會更快,總不能把羊群帶上戰場作為糧食吧?

  “陛下,現在誰最不希望我大夏休養生息?我大夏乃是猛虎,隻要養精蓄銳便可虎嘯山林,但在此之前卻是以靜製動為好,與其耗費力氣去對付小小豺狼不如發展農桑,隻要有了足夠的糧食,便可與大宋,遼朝繼續對峙,或是尋找可乘之機出手。”

  野利仁榮的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李元昊揮手讓拓拔石退下,見他走遠之後便對野利仁榮問到:“尚父對我大夏的情況最為清楚,現在我大夏最大的問題在什麽地方?”

  野利仁榮苦笑道:“不是不能用兵,而是我大夏可戰之兵寥寥無幾!”

  “什麽?朕不是還有十幾萬人可用,為何寥寥無幾?”李元昊徒然提高了音量對野利仁榮質問道。

  麵對皇帝的憤怒,野利仁榮從容的說道:“陛下,我大夏是有十幾萬人的可戰之兵不假,但和原先的幾十萬人相比已經少之又少,陛下別忘了我們還要提防大宋與遼朝。”

  李元昊皺眉道:“那也不會如此之少,我大夏總共多少可戰之兵?”

  野利仁榮苦笑道:“陛下,我大夏共有五十萬可戰之兵,但這些人除去鎮守戍邊的,也剩不下多少人,加之剛剛在西域損失六萬餘人,這對我大夏來說已經是非常大的損失,再加上邊境蕃部多歸附大宋,五十萬可戰之兵怕是都沒有了。”

  “傳旨西平軍司,派出所有的遊騎接應返回的西夏兒郎,收攏部眾另立成軍……”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西夏雖有接近五十萬大軍,但人口總共不過三百餘萬人,這已經是非常驚人的比例了,也是為何李元昊要從四處掠奪人口的原因,西夏的人實在太少……

  西夏人在西域遭受的失敗讓他們受到很大的打擊,沒想到昔日的手下敗將居然能卷土重來,並在西域擊敗了大夏,這一點讓高傲的黨項人接受不了。

  青塘聯軍的戰力不斷飆升,他們從收複之地獲得了更多的兵員,黃頭回鶻,草頭韃靼,西州回鶻,都為這支複仇的大軍不斷注入新的力量,也讓他們的軍隊更加強大,而此時角廝羅的名號越越來越響,因為他的手中有著趙宋王朝承認他是讚普的冊印。

  有了這東西,角廝羅的地位便算是金字招牌,許多吐蕃部落前來歸附並且擁戴他,青塘這段時間的發展可為是極其迅速的,他的地界也越來越大,並讓西夏看到了他的威脅。

  李元昊最不希望看到的是這支青塘聯軍的力量強大,因為一旦他們收複故土並聯合起來,那對西夏來說就是個災難,不可否認,李元昊在軍事上的才能十分出眾。

  他清楚的看到這些被大宋撮合在一起,並有青塘領頭的各個勢力將會對西夏形成包圍,青塘在西夏的西南,黃頭回鶻在西夏的西麵,而西州回鶻與高產回鶻在西夏的西北,東南方向和整個東方卻是大宋,唯一的北麵卻是遼朝這位西夏一次又一次得罪的契丹病狼……

  如此看來整個西夏已經沒有了出路,而李元昊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便是養精蓄銳,盡量的緩和與大宋之間的氣氛,也要緩和與遼朝之間的緊張局勢,否則一旦群起而攻之,西夏頓時敗亡。

  對於緩和周邊局勢李元昊再熟悉不過,簡直可以用輕車熟路來形容,在此之前他可是不止一次的低聲下氣,厚著臉皮的向宋遼求和,甚至不惜向趙禎自稱晚輩……

  可以說他是一個為了達到目的完全不在乎手段的人,這一點趙禎早已看得透透的,而對於他的使者,趙禎自然選擇的不見,並讓蔡伯俙這位三司副使告訴他,大宋從今以後不會向遼朝提供一粒糧食,如果李元昊敢犯邊,那大宋將會攻伐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