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黨項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7      字數:2104
  趙禎坐在禦座之上默默無語,其實如野利遇乞所言,此時如果聯合黨項,瓜分正在內亂的遼朝確實是最好的機會,但趙禎不打算這麽做,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一旦如此,大宋獲得更多領土的同時,黨項人也同樣如此。

  大宋完全沒有必要聯合黨項進攻遼朝,這是得不償失的不智之舉,而且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大宋正準備對西夏動手,這是趙禎精心謀劃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以大宋強大的經濟基礎對西夏進行貿易戰爭。

  大殿中的群臣自然是安靜的,此時的他們正用極其厭惡的望著野利遇乞,乘人之危君子不屑為也!何況這是對一個正統皇權正統王朝?在大宋朝臣眼中,遼朝確實是一個正統的王朝,即便是它內亂了,衰落了,但他依然是一個得到世人禮法承認的王朝。

  相比之下,西夏國的建立以及李元昊稱帝在大宋朝臣眼中不過是個沐猴而冠的笑話,大宋自始自終都沒有承認過西夏的正統帝位,且在官方文書中都是以黨項喚之,這代表大宋隻承認黨項這個民族而已,並不承認他們建立起的西夏國。

  趙禎自然是明白朝臣們的想法,對於兩眼充滿熱情的野利遇乞道:“朕之大宋乃堂堂之國,自然要遵從禮法正統,遼朝與我大宋乃兄弟之國,遼朝內亂我大宋借道勤王,如今豈能朝令夕改?與爾出兵瓜分遼朝?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野利遇乞不敢相信的望著高高在上的大宋皇帝,他想不明白如此有利的機會趙禎為什麽會輕易放棄,要知道大宋自立國以來接連受到遼朝的壓製,趙禎的爺爺太宗皇帝更是兩次北伐失敗,狼狽的乘坐牛車而逃,難道這些大宋都忘了?!

  “陛下,此乃天賜良機,宋夏聯手必定能攻伐遼朝亡其國鼎,永除後患!”

  趙禎輕笑著說道:“遼朝已然勢弱,我大宋收回燕雲之地,如此盛世之下,遼朝全無凜凜之威!”趙禎說完臉色正,嚴厲的望著野利遇乞喝到:“如今天下大定,我大宋何必前門拒虎,後門進狼?你黨項與遼朝破盟,其因在你黨項,我大宋豈能重蹈覆轍?話以至此,爾等還不明晰?!”

  野利遇乞臉色難看,很顯然大宋皇帝並不打算與西夏共同討伐遼朝,在他的眼中宋人小富即安,完全沒有進取之心,白白浪費了天賜良機,這是多好的機會啊!大宋如若出兵,從南進攻遼朝中京道,那西夏便可出兵遼朝西京道!

  瞧見野利遇乞臉色難看,趙禎心中冷笑,黨項人打的什麽算盤他豈能不知?一旦用兵大宋必然成為首當其衝的主力,遼朝雖然有耶律重元作亂,但遇到外敵入侵之下,遼朝必然會抱成一團。

  屆時進攻中京道的大宋必然遭遇遼朝主力,而從西麵進攻的黨項則會因為大宋這個冤大頭,而快速掠奪遼朝土地和人口,趙禎豈能讓李元昊得逞?這李元昊難道把自己當成三歲的孩子不成?

  野利遇乞不服不忿的退走了,在他看來大宋的滿朝文武包括禦座上的皇帝都是個小富即安的懦夫,眼前真是瓜分遼朝的最佳時機,居然止步不前?難怪宋人奪取大夏兩州之地後便舉步不前。

  這樣的國家怎麽可能是大夏的對手,陛下說的沒錯,宋人不相為謀,如若應之則善,如若不應便也沒甚的關係,大夏自己動手從遼朝獲取土地和百姓,屆時定然讓大宋好看!

  所有的朝臣都是麵露不屑的目送野利遇乞離開,黨項人都是傻子嗎?這麽明顯的算計誰會看不出來?官家一口否決乃是英明之舉。,以不變應萬變才是大宋現在該做的事情。

  大慶殿又恢複了沉默,趙禎從禦座上站了起來走下禦街,李元昊派遣使者聯合大宋瓜分遼朝,不單單是希望與大宋聯手滅遼,而是表達出了一種善意,其根本目的是希望與大宋結盟或是互不侵犯。

  “諸位都看到了,黨項人這是蠢蠢欲動啊!都說說自己的見解,朕洗耳恭聽。”

  官家拉近了和自己的距離,朝臣們自然心中高興,各抒己見的說出自己的見解,丁謂作為三司老臣依然堅持自己原有的觀點:“啟奏陛下,此時無論黨項人如何動作,我大宋都應當以原本計劃為主,不可被李元昊之計分心。”

  夏竦則是有些猶豫的說道:“黨項人欲東進揮兵遼朝,那我大宋隔岸觀火是否有利?”

  龐籍在一旁微微皺眉道:“夏參政此言差矣!隔岸觀火有何不妥?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對我大宋有利而無害,若我大宋攙和進去,豈不是也要有所付出才能得到利益?”

  趙禎微微點頭,不愧是老成持重的龐籍,一句話便點出了要害,大宋隻要出兵便會付出很高的成本,畢竟大宋的軍隊已經不似原先,隨著裝備的先進,士兵素質的提高,用兵的成本也愈發的高了。

  大宋按兵不動,黨項和遼朝之間必定會又所損失,而這種損失對大宋來說便是有利的,不廢一兵一卒,看著遼朝和黨項殺的你死我活豈不更好?

  晏殊則是比較在乎禮法,提出的也都是大宋與理與法都不應當乘人之危進攻遼朝,免得給天下人看了笑話,狄青則是建議應當鞏固燕雲之地的城防,同時在奉聖州蓄養軍馬,加蓋城池堡寨。

  看來朝臣中除了夏竦以外,絕大多數人都支持隔岸觀火的政策,趙禎自然不會反對,現在的大宋需要的休養生息,經過北伐一戰後,大宋的軍隊也要緩一緩,連連用兵不光對國力有巨大的消耗,更讓軍隊疲憊不堪,這種疲憊不是身體上的而是在精神上。

  戰爭雖然結束,但戰爭帶來的利益與創傷則需要長時間的恢複,雖然大宋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但這個過程則要漫長許多,包括對燕雲之地的開發,聯通大宋與燕雲的往來,讓燕雲之地成為大宋的國門等等這一切還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