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7      字數:2239
  趙禎看了看宣德門,在看了看後麵的大慶殿,低聲對三才吩咐道:“把論功行賞的地點安置在大慶殿中進行,在禦道上掛上彩帶,大開宣德門,朕要讓有功之臣從大慶殿一路誇功回府!”

  三才驚了一下,看到趙禎堅決的眼神之後無奈的點頭應下,這是給朝臣們相當高的榮譽,基本上京朝官都有封賞也就說每個人都能有一次從宣德門正門而出的資格,這可是相當高的禮遇。

  於是在朝臣的驚訝中,論功行賞的地點被安置在了大慶殿,連發放獎賞和禦賜之物都在大慶殿外等候,儀仗鼓樂都在宣德門外等候,他們可沒資格進入。

  夏竦得到了相當高的榮譽,太子太傅,而原本留守東京城的相公龐籍則是得到了太子太師這個最高的榮耀,這是無可厚非的,畢竟龐籍坐鎮東京城,配合皇後平穩的解決了趙允讓這個麻煩,穩定了大軍的後方,自然當得起太子太師這一榮耀。

  但最讓人想不到的是,太子太保居然是狄青!所有人齊刷刷的把目光釘在他的身上,讓這位久經沙場的統帥渾身不自在,所謂的太子太保便是保護太子安全的,但在大宋太子三師隻不過是個名頭而已,代表榮譽,與差遣無關。

  但這一次趙禎出乎所有人意料,不光給予狄青太保的名頭,還給予了他相應的差遣,不光是他狄青,就連太子太師龐籍也是如此,太子太傅則是由曹瑋擔任,三師之中,太師授文,太傅教武,太保護衛周全,遵從古製本就無可厚非,朝臣沒有諫言反而讚頌趙禎英明。

  他們樂意看到文官的地位更上一層樓,同樣的他們的地位和待遇也會隨著提高,明眼人很快便能看出來這是官家在為太子的將來鋪路,這些人不光是相公樞密使,更是代表文官武將。

  尤其是曹瑋,身兼樞密使與將門領袖,自然他的作用便更大一些,龐籍的老成持重在朝中也是出了名的。雖然這麽做為時尚早,但必要的拉攏還是要有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滿朝文武幾乎都多多少少的得了賞賜,結局自然是皆大歡喜,但唯一讓人不爽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一個名叫竇讓的禦史台拾遺官打擾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氣氛,明確的在大殿上當著文武群臣指出,蔡伯俙不該獲得文資,並要求趙禎撤回對他的任命旨意。

  趙禎看了看蔡伯俙,這貨頭頂上的外戚光環還真是重,為了讓他獲得文資,趙禎千挑萬選,最後以從六品的秘閣修撰來堵朝臣的嘴,畢竟以蔡伯俙的功勞怎麽也不止封一個小小的從六品文資,朝臣們自然賣自己一個麵子。

  但誰曾想,居然還真的有人跳出來了,蔡伯俙臉色極其難看,自己不爭不搶,官家給什麽自己就接什麽,難道還要被這些烏鴉給騷擾?不這都不算是騷擾,而是侮辱!即便蔡伯俙的脾氣再好也是惡從單邊生。

  當然這一切都被趙禎看在眼中,這個名叫竇讓的拾遺實在是太過分了些,連身兼禦史大夫的包拯都有些看不下去,知道這話非但不能說動官家,反而會找來禍端。

  趙禎在禦座上換了一個稍微舒服些的姿勢,微笑著對竇讓點了點頭:“嗯,你說的很對,待會留身奏事!”

  竇讓躬身行禮後便退回站班,現在的他極其興奮,看來自己終於引起官家的注意了,明珠蒙塵的事情怎麽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留身奏事!普通的官員可沒有這種待遇,非相公一級,或是三品以上的高官才能獲得,現在自己一個小小的禦史台拾遺便有這樣的待遇,這不正是說明自己在官家心中的分量嗎?

  但和竇讓不同,包拯在看到官家的小動作和特有的笑容後便知道這竇讓完了,三年的相處下來,包拯了解趙禎的習慣,一旦他整個人變得輕鬆之時,就是官家在刻意壓製內心的怒火,看似隨意的姿勢是他對竇讓的不屑。

  搖了搖頭包拯決定還是伸出援手搭救這個禦史台曾經的同僚,畢竟現在他還掛著禦史中丞的名號,對這樣敢於諫言的下屬還是要多多照顧的。

  “天子之言,出口成憲,竇讓爾當審慎之!蔡伯俙之功有目共睹,非陛下偏頗,且秘閣修撰從掌典籍,非要害之職乃陛下體恤外戚,世人皆不有疑,當讚陛下之仁。”

  這救火救的及時,文臣中自然有不少人明白包拯的用意,連龐籍都在暗自點頭,雖然對外戚授以文資稍稍不妥,但蔡伯俙的功勞實在不小,當得起這個從六品的小官,何必較真?但又不想讓竇讓這樣敢於上諫的禦史得罪皇帝,於是開口附和道:“包學士所言既是,竇讓多心也。”

  從包拯這個禦史台的上司,到龐籍這個相公,接二連三被否定自己的諫言,竇讓心中極為不滿依然死咬著蔡伯俙外戚的身份不放:“祖宗之法,豈能違背?蔡伯俙外戚也,以此為先例後世當如何對之?萬萬不可開此先例!”

  趙禎坐在大慶殿的禦座之上看著竇讓,他實在不知道這樣的人是如何當上官的,包拯和龐籍兩人給他台階下,這貨還要撞南牆,溫聲說道:“此事你且留身奏事。”

  包拯和龐籍兩人看到趙禎的表情後當場放棄,對他們來說能出手援助已經算是不錯的了,竇讓自己看不出官家的心思也就算了,自己都在隱晦的勸他,他還要上諫便是自找麻煩。

  原本趙禎隻是想讓竇讓接受一點懲罰,所以才會讓他留身奏事,但現在看來不光是懲罰那麽簡單了,竇讓把祖宗之法不可變這一鐵律搬出來了,什麽都好說,但這東西對趙禎來說是絕不能出現的!

  這是阻礙大宋發展的陳規,一旦被祖宗之法所束縛,許多事情趙禎都不能進行,這隻會耽誤大宋的發展,豈能讓竇讓搬出來?如若自己同意了他的話,豈不是以後遇到什麽事情,朝臣隻需搬出祖宗之法便無敵了?

  三才瞪著竇讓,這該死的烏鴉就是招人討厭,官家剛剛班師回朝,還未曾休息,便上朝論功行賞,得了好處的時候不見你反對,瞧見別人得了好處你就忍不住了?秘閣修撰不過是從六品的小官,芝麻綠豆一樣大你還去較真?

  在瞧見官家起身後,三才便急不可耐的高聲叫道:“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