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6      字數:2300
  更換宰相才是趙禎給朝臣們的第一個刺激,還有更為刺激的在等著他們。

  趙禎揮了揮手,三才便端著一盤公文傳遞給樞密院的相公們,這些都是關於軍改的總綱,大宋老舊兵製已經不適合如今的大宋,他隻約束住武將的手腳,分散他們手中的權利而已。

  快速的經濟發展使得趙禎把軍事改革提上了日程。

  禁軍的待遇本就不底,再結合義務兵製度應該能很快擴充大宋的軍隊,但這就需要大量的錢財,要知道如今大宋的禁軍就是一個吞金獸。

  武器裝備的花費之高令人發指,單單一個萬人軍便要每年耗去朝廷十五萬貫的軍餉,這已經是開國之初三倍有餘。

  朝中許多文臣不理解如此高的軍費花銷,甚至向趙禎上疏建議削減軍隊裝備的開支,但全數被趙禎駁回。

  開玩笑,大宋的強軍之所以自趙禎親政以來未嚐一敗,功勞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到這些裝備上,可以說沒有這些裝備的支援,光靠訓練還是不能與馬背上的遊牧民族匹敵。

  趙禎這次的軍改不光要給整個大宋的禁軍換裝,更要訓練一隻彪悍的大宋鐵騎。

  騎兵便是這個時代的最為犀利的重裝機動部隊,在板甲,破甲馬槊的配合下趙禎不相信遼朝的和黨項的騎兵會是他們的對手。

  軍馬就更不用擔心了,來自阿巴斯王朝的戰馬完全能附和大宋騎兵的需要。

  當曹瑋翻開公文快速的瀏覽之後便把目光直直的盯向丁謂,死活不挪開,丁謂一時間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仿佛自己是一隻待宰的肥羊……

  翻開公文,看到官家的意圖後丁謂無奈的苦笑,看來這次三司執掌的國庫又要大放血了!

  難怪作為樞密使的曹瑋露出那種表情,這些花費何止巨萬,簡直要耗盡大宋這麽多年積攢下來的一大半財富,國庫已經好久沒有這麽多的盈餘了……

  “丁相公,這項錢財對三司來說應該沒有問題吧?”

  丁謂直接了當的回答道:“沒有任何問題,國庫銀錢所費尚有盈餘!”

  沒辦法不這麽說,官家從來都是計劃好的,他要是不知道國庫有多少錢就不會把軍費劃分的這麽詳細,甚至連一個小小的馬鐵都算了上去。

  曹瑋聽到丁謂如此說便放下心來,說實話這此換裝連他都吃了一驚,他是見識過板甲的離開,也看過陌刀的鋒芒,他曾想象過在大宋大量裝配這些武器,可所需的錢財把他擊敗。

  但沒想到自己的一次簡單上疏便獲得了官家的肯定,並且以國庫之錢一次性的給禁軍換裝!

  他是不知道大宋的國庫有多少錢,趙禎也是在看到小山似得金銀後才狠下心來決定的,如今大宋的從商賈身上獲得的稅收遠超糧食,更何況在海外還有三座銀礦不斷的提供著宋帝國的需要。

  如今四周的鄰國對大宋的商品也是越來越依賴,貨物的繁多,品相的精美,價格的公道,使得當地的產業連連遭受打擊,以至於除了大宋基本在別的國家沒有工廠出現。

  依賴是一種習慣,長久的依賴使得大宋形成了壟斷。

  大宋的工廠繁多,國內市場基本飽和的前提下商人隻能開拓海外市場。

  趙禎就是要讓大宋的貨物銷往世界各地,再把世界各地先進的科學技術帶回來。

  為此他不惜宣布,隻要商人能帶回他國的技術,本次關稅全免。

  這一舉措使得大宋獲得了諸多聞所未聞又極為實用的技術。

  大宋也變得越來越有錢,國庫充盈,百姓的錢袋子也慢慢鼓起來了。

  商業推動了整個社會的發展,這在封建時代是極為少見的現象,趙禎把它定義為中國封建社會特色資本主義。

  在大宋,資本的影響無處不在,城鎮之間的公路,城市化的推進等等這些都是資本驅使下的產物,否則誰會拿出那麽多的錢財幫朝廷修路,修城?還不是看到了其中的甜頭!

  隨著工廠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需要在城市中安家落戶,於是趙禎看見了大宋大規模城市化的希望。

  趙禎在朝堂上宣布加快大宋各州府的城市化之後,滿朝文武鴉雀無聲,大宋的城市化水平本就很高,沒必要再進一步的加強,這簡直是畫蛇添足之舉,可他們不知道趙禎是大宋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沒人比他更清楚城市化所帶來的好處,它可以把各個地方的人才、事業集合起來,把大宋經濟的繁榮推上另一個高峰,並且能提高大宋的教育,文化,醫療等等各種製度的完善與發展。

  無論軍事上的改革還是推行城市化,這些都是趙禎改變大宋的手段,在他看來隻有大宋強大起來,繁榮的大宋才不會成為過眼煙雲,而這些都是在為大宋服務的手段而已,沒有什麽不妥的地方。

  朝臣們基本上都讚成趙禎的計劃,軍改會使大宋的戰力更上一層樓,而加速城市化的建設更是對士大夫階層有百利而無一害,畢竟士大夫階層基本上都是居住在州府的中心。

  甚至有許多人認為,如果大宋的城市都能如東京城一般繁華,那大宋的基業將永遠延續,打破王朝更替的常理。

  趙禎明知不可能但依然不戳破他們的幻想,這種想法能使得他們更加賣力何樂而不為?

  大朝會在文武群臣的驚訝中結束,當然朝會的結束也預示著新一輪變革的開始,趙禎在散朝之後第一件事便是去封丘軍營,他要看看軍械司和武備司要用多長的時間完成軍隊的換裝。

  這是最為迫在眉睫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黨項和遼朝都開始蠢蠢欲動了,尤其是鐵板一塊的黨項人。

  從最近黑手傳遞出來的消息看,黨項開始西征的野心是建立在立國的基礎上的。

  一旦黨項要立國,勢必會對大宋這個曾經的宗主國揮戈一擊!

  從當初的延州之戰便能看出黨項人的心態,不在戰場上大敗大宋一次,黨項人便永遠都是大宋的臣屬,即便是李元昊立國稱帝也改變不了大宋的態度。

  隻有強者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與承認,而黨項成為強者的道路隻有一條,打敗昔日的他們所依附的中原王朝。

  這一點連朝中的大臣都能看得出來,有識之士比如範仲淹還曾經上疏趙禎,要求將強西北防務,趙禎自然也要為即將到來的事情做好打算,所以才會在朝會上提出軍改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