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9-25 20:42      字數:2193
  趙禎的話相當具有蠱惑性,開創先河,共襄盛舉,這是每一位朝臣都難以拒絕的誘惑,人都是有私心的,可這私心若是能夠被用在好事上,那又未嚐不可。

  趙禎就是抓住了朝臣們的心理,而進行的遊說,在此之前他就準備了許多預案,但即便是在上朝之前他都覺得不合適,可當他坐在禦座上看到禦階之下朝臣們惶恐的模樣便立刻想到了那句“名言”。

  這是相當有蠱惑性的一句話,恐懼是每個人都有的東西,而戰勝恐懼也是最難的事情,在朝臣們的心中,自己就是大宋的“神”會給他們提供庇護,自己的所有改革也都能獲得成功。

  於是趙禎便靈機一動,這次傳位趙旭不就是一場改革嗎?同時對朝臣們來說還是充滿無數未知的改革。

  既然如此,那就告訴他們,由自己率領他們給大宋創造另一個盛世,另一個盛舉豈不極好?

  終於趙禎的話還是讓朝臣們安心了,就像是他勸導三省六部的相公們一樣,這時候的趙禎就是要給朝臣以安心。

  眼看“灌下去的雞湯”有效果,趙禎也就開始了鼓勵,對於這些朝臣,趙禎相當有信心,別忘了這是什麽時代?這是大宋最美好的時代,湧現出大量的人才。

  在趙禎看來,大宋的人才隻會越來越多,精英也會越來越多,至於他為何這麽有信心?因為大宋的教育,眼下朝堂上站著的人都是近幾年湧現出來的精英。

  趙禎在趙旭接替他的權利之前就已經把朝堂上換了血,除了相公一級是趙禎一手提拔起來的之外,其他人趙禎並不會徹底相信。

  最好的辦法就是進行替換,把那些信不過的人,或是光有資曆能力卻不足的人換掉,給朝堂進行換血,讓朝臣們的歲數更加年輕化,這樣有利於大宋的政治改革。

  年輕人多了幾分勇敢和果斷,也少了幾分油滑和苟且。

  這是趙禎想要的朝堂,充滿活力期望與施展自己胸中抱負的年輕朝臣,當然畢竟大宋的勘磨在那裏,想要作為升朝官出現在乾宇殿中,年紀也沒有太過年輕最少也是三十五歲以上。

  眼前這些充滿朝氣的年輕人讓趙禎看到自己年輕時的影子,他們會成長起來,會和趙旭一同在大宋的政治生活中成長起來。

  時代的腳步很快,若是沒有這些年輕人怕是無法跟上,這也是趙禎把趙旭扶起來的重要原因。

  朝臣們逐漸接受了趙禎傳位太子的說法,並且逐漸有人開始支持趙禎的決定,朝臣們由低聲的交頭接耳緩緩的沉默下去,最後變成了一句:“臣等願遵循陛下旨意,輔助太子萬死不辭!”

  這是他們發自肺腑的話,因為逐漸有人發現,新君繼位之後非但不會動蕩大宋,相反一定會維護大宋的統治,維護現在的成就,而在維護之後繼而到來的便是發展。

  官家是不世之君,而太子也同樣是一位才能出眾的太子,大宋的未來隻會更好,而他們也都將是太子的肱骨之臣。

  所以說官家傳位太子並不是大宋的一場災難,恰恰相反而是大宋的一場機遇,一場前所未有的機遇!

  趙禎宣布了半個月後的傳位大典,並且令各部配合,這自然是得到了朝臣們的附和。

  一場朝會下來,三才是看的瞠目結舌,原本朝臣們是來反對官家傳位太子的,是要請奏官家的,但現在卻是完全顛倒過來。

  朝臣們不光被官家說的回心轉意,更是要傾力幫助官家,幫助太子繼位,為的是開創大宋“最美好的明天!”

  這完全超乎了三才的理解,當他回到崇文院把這件事對蔡伯俙說了之後,蔡伯俙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道:“官家的手段你又不是第一天見識!這些朝臣可都是來自官家開辦的新書院,也都還年輕,血氣方剛,期望的即使建功立業,一展胸中的抱負,官家給他們的不是任何眼下的好處,而是一個未來,一個讓他們名垂史書的未來!”

  三才微微愣神,隨後道:“官家的手段是越來越高明了。連相公們都被官家說服,更何況是這些年輕氣盛的朝臣!老奴現在是真的開始佩服官家了。”

  蔡伯俙笑道:“我可是老早就開始佩服官家了,他總是能夠平衡各方之間的利益,即便是蔡記也被官家所想到,更別提那些官營買賣了。”

  三才突然開口道:“勳貴們也開始了動作,他們是支持太子繼位的,皇城司的人已經探聽到了消息,據說…………”

  “他們必然支持太子,畢竟官家讓他們吃了太多的苦頭,但他們支持太子不得不說是一記昏招,這簡直是自尋死路!官家還在,太子也是仁孝出眾,若是勳貴們以為機會來了,那便是大錯特錯,太子繼位必然會延續官家之策,對待勳貴怕是也好不到哪去,便是不去增加削爵的力度也會延續官家的冷淡之策!這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改變的。”

  三才恍然大悟道:“那這些勳貴豈不是找死?”

  蔡伯俙聳了聳肩膀:“據我所知官家應該傳授太子特殊的“家學”了吧?”

  三才大驚失色,但隨即表情開始平靜,蔡伯俙是什麽人?官家的妹夫,大宋的駙馬,若是一點不知道也不可能。

  “官家與後苑中傳授太子“家學”後苑已經封鎖,任何人不得進入其中。”

  “後宮那幾位也不能進入?”

  三才點了點頭再次強調道:“任何人不能進入!”

  蔡伯俙笑了笑:“以後那裏怕是就要成為咱們大宋天家傳授“家學”的地方了,官家為此準備了近十年的時間,其中所學之豐富怕是再無後人能夠超越!”

  三才再次驚訝的望向蔡伯俙,據他所知並沒有那麽長的時間,官家利用東京城和火車上的時間來完成的東西,怎麽到了蔡伯俙的口中便用了十年的功夫?

  “官家十年前就在準備這件事了?”

  蔡伯俙長歎一聲道:“你忘了官家是什麽時候第一次說出要把“太子扶上馬送一程的”?”

  三才終於恍然大悟,他依稀記得在十年前官家確實說過這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