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9-24 19:33      字數:2244
  今天乾宇殿之前的廣場上站著許多官員,他們整齊的排列在兩邊,有些座衙官本是無需參加早朝的,他們隻需要在晨朝時點卯即可,但今日大朝會對於他們來說必須參與。

  沒辦法,滿朝遍野都在傳聞官家近期可能退位,內禪太子的傳聞,並且還是來自於禮部的消息,如此一來準確性就更加的高了。

  禮部是什麽地方?下轄的鴻臚寺便是主持各種大典大祭司的地方,即便是外朝使節也在禮部的管轄之內。

  從禮部流傳出來的消息不會有錯,因為禮部接到了禮部尚書歐陽修以及宰執相公範仲淹兩人的鈞旨,還有各自的印信,要求禮部官員準備大典所需的器物。

  不光要祭祀天地,還要祭祀列祖列宗,這也許是大宋大勝而歸的信號,但在禮部尚書和宰執相公的鈞旨中還夾著一道官家的旨意,要求按照太子的身型準備帝王朝服,袞服,常服,這就是大大的問題了。

  太子別說是製作帝王之服,便是穿著都是極大的僭越,但這是出自官家的旨意,禮部的官員即便是在糊塗也不會不清楚官家的旨意意味著什麽。

  官家這是要傳位太子了!消息不脛而走,而禮部的官員第一時間向趙禎上疏,請求旨意的真實性,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禮部炸了鍋。

  同時各部也都收到了消息,大家同朝為官,不少人雖然不在一個官衙,但私下的關係還是有很好的,於是乎消息就這樣傳遍了整個朝堂。

  動蕩是可定肯定出現動蕩的,大多數的官員都無法接受這個事實,許多人的想法和蔡伯俙等人一樣,在他們看來官家春秋鼎盛,根本就沒有必要傳位太子。

  隻需要扶持太子,穩固太子的地位,待官家身體不豫時,再行傳位之舉便是。

  眼下太子已經總攬大政,這又有什麽不好?官家想做什麽都可以去做,沒有任何關係啊!何必要執念於傳位太子?

  這個觀點是朝臣們最為支持的,同時還有人認為,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官家傳位太子,太子便是皇帝,官家這位太上皇如此豐功偉績,到底是聽從官家這位太上皇的,還是聽從剛剛極為的皇帝的?

  並且皇帝的身份應該是尊貴的,但在禮法之中,太上皇的身份要遠遠高於皇帝,這關乎於孝,關乎於大宋的治天下的本!

  那就應該太上皇是大宋的最高領袖和君王,皇帝的地位就如同太子了,那既然如此還這麽著急傳位太子幹嘛?眼下不就是這種關係嗎?

  當然,還有人心中想的是趙禎怎樣的無雙君王能夠給他們帶來豐功偉績,成就一番事業,在丹青史書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可年輕的太子趙旭繼承皇位之後,有沒有這個能力?

  畢竟有人是為了自己前途著想的,萬一太子繼位之後,把自己培植起來的人重用起來,別的人豈不是沒有了機會?

  傳位太子看似簡單,但背後涉及的改變和利益轉變實在太多太多。

  於是乾宇殿的廣場上便排列了整整齊齊準備參與這次大朝會的官員,隻不過他們心中所想的,趙禎都知道。

  做了這麽多年的皇帝,趙禎難道連這種事情都看不出來?

  他是平衡利益的老手,對於趙禎來說眼下的事情就是要讓朝臣們知道自己現在傳位趙旭的好處,並且讓他們知道此事不會對他們的利益產生影響。

  雖然這話比較難聽,可趙禎也知道這就是事實,沒人能夠改變的事實,所謂的利益也不一定都是壞的,也有好的利益參雜在其中。

  人都是有私欲的,這些私欲中有些是好的能夠為朝廷所用,有些則相反,趙禎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摒棄人的私欲,這是不人道也是不理智的行為,最好的辦法就讓人的私欲變成有益的事情,為國朝所用。

  趙禎其實一直在統合這個王朝,平衡這個王朝中所有人的利益,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受到公平對待,但是每個群體都在改變,或是被削弱,或是被覆滅,或是被眷顧崛起。

  團結大多數,這是趙禎的固有想法,他在給大宋的百姓爭取更多的利益,當然也是在給大宋的士大夫階級增加全新的血液。

  改變大宋的百姓,就是在改變大宋的士大夫階級,改變大宋的權力結構。

  這一點是任何人都想不到的事情,眼下的朝堂上便是如此,來自寒門之家的官員和來自士大夫之家的官員旗鼓相當。

  天空中的太陽光芒照射在高大的日晷上,陰影落在了辰時上,乾宇殿的大門轟然打開,陽光照射在宮殿的廳堂中,立柱的陰影投射在地板上。

  百官就這樣進入了大宋規格最高的朝堂之中,趙禎一身華貴的袞冕出行在了高高的禦座之上,這裏是專屬皇帝的寶座,即便是身為太子的趙旭總攬大政的時候,也無法坐上乾宇殿的禦座之上。

  朝臣們看到了趙禎身上的華貴袞冕心緒再次激動起來,官家是無雙的帝王啊!文武雙全的帝王,開創大宋盛世的帝王,怎麽能傳位太子呢?

  但趙禎卻不打算拖延,在朝臣們準備請奏的時候,大聲道:“瞧瞧朕看見的都是一群什麽人?我大宋的朝臣?肱骨之臣?可笑!朕看到的是一群懦弱的人!隻懂得在朕的庇護下撈取功績的人!”

  朝臣們頓時被整蒙了,什麽情況?他們本是來請奏官家不要傳位的,怎麽能否定自己的能力?

  趙禎看著一群被他鎮住了的人,笑道:“朕知道你們心中出現了恐懼,恐懼朕的退位之後自己不能取得成就,擔心自己不能延續大宋的輝煌和強盛!”

  朝臣中有人開口道:“官家,我等並非是擔心自己,而是擔心大宋的後繼之君難以維係官家定下的規矩!這樣的規矩會被大宋造成很大的變動!”

  終於有人開口了,趙禎在早朝之前就定下,任何人都可以在百官的隊伍中不出班而開口,這樣一來免得鼓起的勇氣因為擔心而喪失。

  趙禎從禦座上站起,“這難道就不是恐懼?朕聽聞來自西方智者的一句話“戰勝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麵對恐懼!”

  這一次朕傳位太子意義非凡,同時也是為大宋開啟了傳位的先河!難道諸位臣公不想和朕共渡難關?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