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8-01 19:31      字數:2179
  仁欽桑波的話讓吐蕃的朝臣們眼睛一亮,但角廝羅卻搖了搖頭道:“伽色尼雖然是塞爾柱的附屬國,但國力依舊不可小覷,馬哈茂德雖然已經死去,但他繼任者卻個個都不簡單,這還是在咱們能夠突圍之下的打算。”

  仁欽桑波緩緩開口道:“臣願意作為使者出使宋軍麵見大宋皇帝,讓他放我等離開”

  瘋了

  所有人都認為仁欽桑波已經瘋了,但角廝羅卻忽然眨了眨眼睛,望向仁欽桑波道:“你的意思是說服大宋皇帝讓他放我等率領二十萬大軍離開,征戰伽色尼”

  仁欽桑波微微點頭:“我等雖然不是宋人的對手,但攻伐伽色尼卻不在話下,宋人皇帝想要的一定拿是吐蕃高原的土地嗎

  臣覺得大宋皇帝想要的是吐蕃高原作為大宋的西北屏障,和大宋的新疆路一樣可以抵禦塞爾柱的侵襲,而我等攻伐伽色尼,必然會引起塞爾柱人的警惕,宋人皇帝必樂見其成”

  仁欽桑波的思維方式很跳脫,利用一些跟外圍的衝突來解決眼下大宋和吐蕃之間的衝突,而這個計劃讓吐蕃的朝臣極為吃驚,卻讓角廝羅微微點頭。

  仁欽桑波看似說的天馬行空,但事實上卻是正中大宋皇帝的下懷,趙禎是個什麽樣的人角廝羅自己再清楚不過。

  趙禎看似好戰,南滅大理,北伐遼朝,西征黨項,東滅亡女真,但實際上這些戰爭都是在為中原的安全進行考慮。

  甚至於在新疆路鐵門關外和那些西域王朝的戰爭也是如此,若是現在縱觀大宋,東麵已經完全沒有威脅,除了大海便都是大宋的疆土,甚至於海外的倭國也變成您大宋的海東州,至於琉球王國就更不用說您,直接成為大宋的琉球州。

  唯一存在於大宋東麵的王朝便是區區高麗人,還是被大宋給打怕了的高麗人,他們對大宋俯首稱臣,不說對大宋產生威脅,能夠在大宋這個龐然大物之下存活便已經是極為不易對了。

  至於大宋對北麵,東北方對東海洲已經徹底成為大宋百姓對居住之地,女真人不是內遷就是成為大宋向北探索對先遣隊,根本沒有能力和大宋抗衡。

  遼朝同樣如此,契丹人融入大宋對速度比角廝羅想象對要快得多,黨項人更是如此,漢家文明接納他們對速度之快,消融之大,讓人懷疑是不是漢人有什麽巫術

  這才短短不到二十年對時間裏,黨項人和契丹人對血脈幾乎快要消失不見,隻能在大宋的某些地方隱隱約約的有所發現,更多的是他們主動融入到大宋的環境之中。

  不是大宋逼迫他們成為漢家百姓,而是他們自己要求融入到漢家百姓之中,他們自己銷聲匿跡,原本還能保留的一些傳統和文化早已消亡,速度之快讓人難以想象。

  角廝羅並不知道,這就是文化傾軋,華夏的儒家文明以及現在大宋的各家學派之間對思想對開放程度遠超角廝羅對想象。

  他們可以用最理性對方式吸納外族對文化,技術,道德觀念,同時還能用最感性對方式對這些動心進行改變。

  使其成為符合華夏所需和認知對東西,並用漢家對語言和文字表述出來,最終這些外族文明中對璀璨瑰寶就便成為華夏漢室的東西。

  東南西北,這是他趙禎用兵的四個方向,也是他趙禎在鞏固大宋統治的最簡單有效的手段。

  賢覺從大宋帶來的消息角廝羅從沒有過懷疑,大宋皇帝都快把佛門從大宋完全驅逐出去了,賢覺來到吐蕃就是為了讓佛門延續下去,他根本就沒有必要欺騙自己。

  所以大宋攻伐吐蕃的目的是什麽當然是為了維護中原的安全,把四周能對大宋產生威脅的王朝全部消滅掉,最後隻剩下一個中央統治的大宋。

  而當下的吐蕃同樣如此,角廝羅知道吐蕃就是大宋的最後一個邊境敵人,吐蕃高原的存在就是對中原王朝的一個重大威脅。

  角廝羅之所以敢如此和大宋對抗在一定程度上是希望效仿高麗,站穩腳跟之後,利用地利迫使趙禎放棄對高原的攻伐。

  但事實上他錯了,趙禎沒有進攻高麗王朝,在根本上不是因為打不下來,而是收益問題,大宋沒有必要勞師動眾的去攻伐高麗,因為這個疆域狹小的王朝根本就不可能成為大宋的威脅。

  高麗多山,還是個小國,攻伐高麗的收益要遠遠小於所耗費的國力,簡單的說其實就是“不值當”。

  高麗連讓大宋這樣的強國感覺到威脅的能力都沒有,相反吐蕃卻不然,漢家王朝一直忌憚這位高原上的“鄰居”他們對中原漢室的威脅是刻骨銘心的記憶。

  而想通了這一切的角廝羅同意了仁欽桑波的觀點,但他並沒有打算讓仁欽桑波出使宋軍的打算,而是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自己親自去麵見大宋皇帝

  紅宮之中的朝臣以及侍衛驚呆了,他們沒想到讚普居然在這個時候會有如此決心和意誌,要知道宋軍是恨他角廝羅不死的

  但朝堂之中不是沒人支持角廝羅,一直沉默不言的賢覺聲音洪亮的開口道:“哦彌陀佛讚普擁有大智慧,此乃吐蕃的唯一生機,若是抓住可您吐蕃延續下去,雖非高原之地,且在兩大強國之間,但一息尚存”

  賢覺的說法讓角廝羅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他知道大宋皇帝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一邊發動戰爭,一邊又要減少宋軍的傷亡。

  他趙禎最不怕的便是消耗國力,最怕的卻是消耗大宋將士的生命。

  仁欽桑波的提議讓角廝羅非常認同,這時候賢覺的慫恿也很重要,最終他下定決心,單騎赴死。

  一兵一卒不帶,徑直往宋軍大營而去才是最安全的。

  趙禎身為大宋的帝王,帶甲百萬,自己是吐蕃的讚普,一兵一卒未帶,他趙禎是能殺死自己還是能囚禁自己無論如何都會很難看。

  何況自己是向大宋投降的,同時也是帶來的對大宋有利的條件

  就在角廝羅下定決心的時候,賢覺卻自告奮勇的站出來打算陪角廝羅一起前往宋軍大營,麵見趙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