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7-08 18:30      字數:2259
  大宋和吐蕃之間的戰爭局勢非常明了,當然這是對趙禎來說的,角廝羅的對策和想法他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的部署已經實現,也知道角廝羅上當了。

  三萬吐蕃聯軍出現在瑪兒敢之外,這些人以察瓦崗和察瓦絨作為前哨基地,背靠怒江而戰,顯然她們的目標就是來進攻瑪兒敢。

  兩國交戰,而且是滅國之戰,在這個時候還不能判斷出主要威脅,那就一定是被戰場紛亂的局勢遮蔽了雙眼。

  若是角廝羅是個聰明人,現在就應該派遣大軍前來圍剿瑪兒敢,趙禎之所以要把這裏建設成一座高原堅城,為的就是要對付即將可能出現的吐蕃主力。

  但三萬人的吐蕃士兵是在水不夠宋軍對付的,說是三萬吐蕃聯軍,但在王韶和三才這樣陽光毒辣的人眼中,這些吐蕃軍隊就是雜兵。

  顯然這是角廝羅並沒有重視這支從四川路進軍吐蕃的軍隊,區區三萬雜軍來對付近八萬具裝火器的宋軍,這不是來找死是什麽?

  當然這也可能是角廝羅的試探,試探一下瑪兒敢的城池是否堅固…………

  但無論是來試探,還是真的輕視這些在趙禎和王韶的眼中都無所謂,大宋從來就不懼怕挑戰,雖然怕輸,但若是沒有勇敢堅毅之心,怕輸都沒有機會!

  對於永安軍來說,探馬的重要性非常高,大宋永遠都要快人一步,在了解敵人的情況下才能做好最快的部署。

  趙禎的等待沒有白白浪費時間,果然三萬吐蕃人沒頭沒腦的便衝向瑪兒敢,但在遠處瞧見高大的城牆時便逐漸的停了下來。

  他們派出的探馬全部被宋軍的遊騎擊斃,開玩笑宋軍的探馬可是帶著火器執行任務的,隻要發現敵方遊騎,毫不猶疑的便會在遠距離開槍擊斃,甚至會進行伏擊。

  這些大宋的遊騎所的都是最為先進的火槍,帶有照門的膛線火槍,並且膛線乃是螺旋形的四股,米尼彈在射出之後會在空中高速的旋轉,最大程度上的保持穩定度和精準度。

  最適合的便是在遠距離襲擊移動目標,這要比永安軍所裝備的火槍更為先進。

  永安軍使用的是後膛火槍,但相比之下神衛軍使用的乃是栓動火槍,兩者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但這些遊騎和神衛軍的精銳卻使用的是帶有螺旋形膛線的栓動火槍,威力更大,射程更遠,精準度更高。

  這些人是趙禎手中的王牌,都是從各軍中挑選出的神射手中的神射手。

  火槍中的神射手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而天賦這東西卻更是少不了的,有些人就是打得比別人準,這便是天賦。

  火槍不需要強大的臂力,可以開二石弓的臂力便完全足夠,在某種程度上也減少對臂力的要求。

  趙禎挑選出的火槍神射手個個都是萬裏挑一,這些人混跡在龐大的軍陣中,隻要是找到理想的射擊位置,識別出重要目標,他們的作用是強大的,一般人根本就比不了。

  操演的時候趙禎親自試驗過,也見識過這些神射手的本事,這些人趙禎是按照狙擊手的標準來訓練的。

  當然他們也擁有相當強悍的體魄和強大的鬥誌以及毅力。

  雖然還沒有瞄準鏡,但在火槍上加上一個單筒望遠鏡不是一件難事,栓動火槍,單筒望遠鏡,這兩樣東西大宋都有。

  趙禎便命令過格物院專門執著一把可以安裝單筒望遠鏡的火槍,在經過一係列的複雜校準和調試後,趙禎自己都能運用基礎的射擊知識完成對四百米外的定點目標進行射擊的任務。

  當然這依舊離不開大宋火器的犀利,趙禎更願意把最先進的火槍稱之為栓動步槍,因為這東西已經和後世而戰的步槍沒有太大差別。唯一的缺陷便是彈藥和槍膛的鋼材。

  這些都是硬功夫,單單依靠技巧是無法彌補的,否則栓動步槍的有效射程能達到八百步甚至更多!

  當然這些都要依靠時代的積累,但現在的大宋還沒有達到這一點,還不是純機械製造的火槍依舊存在一些偏差,這些是人工製作所無法避免的。

  甚至連帶有螺旋形膛線的火槍都無法實現大規模裝備和量產,這些螺旋形的膛線都是經過匠人手工製作的,而不是機器,存在偏差和不齊。

  火槍是大規模裝備的火器,精造幾把或是幾十把幾百把還有可能,但若是要獲得數千把,數萬把,甚至是十萬把…………技術難度實在太大。

  趙禎隻能用較少的精造火器滿足特殊人群的需要,比如軍中的神射手,這些人手中使用的便是最好的火槍,或是叫做步槍。

  他們的每一發子彈都是純銅的蛋殼,如此便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氣密的問題。

  大宋的遊騎皆是滿載而歸,他們已經把所有打算窺探瑪兒敢的吐蕃探馬清理幹淨,以至於吐蕃人不敢輕易的派出探馬來窺探瑪兒敢的情況。

  從這些這般的態度看來,趙禎便看得出來的人就是一群雜兵,一點戰爭素養都沒有,最少在得知宋軍派出強大的遊騎之後,應該迅疾集結精銳對這些遊騎進行圍剿和斬首。

  否則便總有一雙眼睛在暗中盯著他們,他們的一舉一動也都會暴露在宋軍的眼皮底下。

  所以這也是為何三萬吐蕃軍在瞧見瑪兒敢高大城牆時停下的原因,幾乎都是騎兵的他們根本就沒有辦法進行攻城作戰。

  在這些人的腦袋裏瑪兒敢依舊是那個沒有城牆的聚居地,依舊是一個以商業為生的地方。

  三萬雜兵在沒有攻城器械的情況下進攻瑪兒敢城,根本就是在找死,一旦獲勝的希望都沒有。

  但這些人顯然是不打算放棄,他們在砍伐木材執著攻城所需之物,同時也是在等待更多的援軍。

  隻可惜他們等不到援軍,最後隻能帶著粗製濫造的攻城器械來攻打瑪兒敢。

  王韶有些不明白,為何這些人會如此的無畏,要知道之前數千精騎在宋軍的手中一個也沒有走脫,現在宋軍有了防禦,他們還能攻陷瑪兒敢,讓這座城池再次易主不成?

  其實這些吐蕃聯軍自己根本就什麽都不知道,他們是部族聯軍,是為了瑪兒敢這塊土地來的,在消息閉塞的吐蕃,沒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大宋的軍隊,更沒有多少人了解大宋的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