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為“有道”何為“無道”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7-03 19:48      字數:2193
  吐蕃人明顯能夠感覺到青海路的不同尋常,這段時間吐蕃大軍已經在青海路外集結,角廝羅的讚普法旨很簡單,調動吐蕃的大軍提防宋軍的對吐蕃的突襲。

  這對大宋來說是一次征伐,但對於吐蕃來說卻是一場關乎王朝延續的“衛國之戰”。

  “保家衛國”這個名頭很高大,也讓人充滿了正義感,世界上的道理就是這樣,在你這裏覺得對的事情,在別人那裏卻是一次**裸的侵略。

  在大宋上下上下看來,侵略吐蕃算不得什麽,甚至是正義之舉,是討伐角廝羅當初對大宋的背叛。

  但在吐蕃人看來,這就是一場**裸的侵略,是宋人貪念無恥的表現,這是有悖於天道的,佛說:“上天有好生之德!”

  宋人征伐吐蕃天下生靈塗炭,這便是有悖於天道,至於說角廝羅背叛大宋的問題,早已被他本人美化過不知多少會。

  在角廝羅的宣揚中,他本人變成了一個為了帶領吐蕃人走向強大和統一而打破宋人束縛的佛陀轉世!

  他並非是背叛大宋,而是走向了自己的宿命,角廝羅在命中注定就要帶領吐蕃人前進。

  如此一來大宋必然成為吐蕃人心中“無道”的一方,不過這隻是吐蕃人心中的想法,而不是宋人心中的想法。

  角廝羅做宣傳,趙禎同樣做宣傳,大國用兵必然要“師出有名”,趙禎早早便讓翰林學士寫了一篇慷慨激昂又義憤填膺的征討檄文。

  內容自然是沿著角廝羅所展開的,同時也把吐蕃人的野心揭露出來,把吐蕃人描述成為時刻盯著中原的“惡狼”。

  大宋征伐吐蕃,為的是乾坤一輿,這是一件讓大宋百姓興奮的事情,戰爭對於大宋來說不再是兵災,也不是消耗國力的表現。

  相反,誰都知道戰爭會給國家和民族帶來巨大的好處,和無限的榮耀,唐時都沒打下來的吐蕃,甚至深深的羞辱過大唐,若是被宋人拿下,豈不是證明大宋比盛唐還要強大?

  宋人在心中有著一股屈辱和憋悶,別看現在大宋的疆域如此之大,甚至超越了盛唐,甚至統治的能力也達到了巔峰,草原,西域,以及倭國都已經是大宋的疆土,更別提南海之外的土地。

  這些幾乎都是超越華夏的存在,不光如此,大宋還和大食人打了一場,殺敵數萬把大食人徹底打到了瀚海之外。

  這樣的功績是盛唐也不存在的,幾乎到達了華夏的巔峰,但有一點,大宋開國便是虎狼環伺,燕雲十六州被石敬瑭送給了契丹人,黨項人又擁兵自重,太祖北伐不得,太宗三征大敗,這些都是積壓在宋人心頭的屈辱。

  隨著趙禎提升戰力,收回疆土,大宋的自尊心被提升到了天下無雙的高度,宋人就要不斷的超越前人,做出一件件洗刷華夏屈辱的事情。

  宋人對盛唐的崇拜是必然的,甚至是狂熱的,這一點睡啦沒有宣之於口,但幾乎每個宋人心中都是這般的想法。

  趙禎甚至都不用發檄文,大宋的朝堂上下對與征伐吐蕃都是讚成的,以現在大宋的國力,區區吐蕃根本不在話下。

  雙方之間已經是劍拔弩張,眼下的一切都在趙禎的預料之中。

  在青海路的大軍出兵之後,吐蕃人的大軍便集結完畢,足足三十萬和宋軍的人數旗鼓相當,但吐蕃人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高原屏障。

  這在吐蕃人的心中是一道漢人極難跨越的天塹,宋軍雖然有三十萬字多,但一路上的減員會增加多少誰也不知道。

  吐蕃大軍得到角廝羅的命令是不可輕易與宋軍交戰,環伺宋軍三十裏。

  這項命令一點也不奇怪,吐蕃大軍上下都知道這是為何,吐蕃和中原的戰爭都是這樣,隻需要利用高原的土地不斷的拖延敵軍,那些來自漢地的人就會很快失去戰力。

  吐蕃大軍的行動是圍繞宋軍進行的,宋軍不進他們則不動,宋軍進則吐蕃人退,拉長宋軍的補給線,增加宋軍深入吐蕃的距離。

  吐蕃軍並不想和宋軍硬拚,宋軍裝備精良,器械眾多,訓練有素,大軍更是擁有強大的意誌,這一點吐蕃人很清楚。

  從大宋這幾年對外的作戰中就能看到,契丹人,西夏人,這些彪悍的草原民族都在宋軍的攻伐下或是灰飛煙滅,或是成為了大宋的一部分。

  楊懷玉率領三十萬大軍兵分三路向吐蕃推進,三十萬大軍不可能一起行動,隊伍太過冗長根本無法指揮,沒人會傻到讓三十萬大軍一起行動的地步。

  糧草的問題解決了,自然就應該上路了,但楊懷玉用兵非常緩慢,他指揮大軍向吐蕃緩緩推進,他知道蔡伯俙為何不把準備好的糧食運來了,因為消耗太大。

  三十萬大軍每天消耗的糧食是驚人的,單單依靠一次的補給遠遠不足,還需要不斷的向大軍運送糧食,推進的速度越慢,軍中的糧食便會越多。

  當楊懷玉率軍抵達積石山的時候,蔡伯俙的糧草終於到了,這是一場遙遠的征途,路途雖然比不了不遙遠,但一路上前進的過程卻極為困難。

  還好大軍並非是依靠雙腿走路,大軍有足夠的馬匹和馬車能夠提供代步,這樣能最大程度上的節省體力,也降低高原反應。

  宋軍發現了一個秘訣,對付高原反應其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或是不可完成的事情,有些人是真的不能適應高原反應,但有些人雖然看著病了,但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就會沒事。

  減少體力的消耗,在應對高原反應上很有效,在進軍吐蕃之前,大宋禦藥院便派來了醫術高明的禦醫親自上了高原對症下藥。

  數十名禦醫在高原帶了數月發現了許多中草藥對高原病十分有效,其中紅景天和黨參,丹參,黃芪,麥冬。

  這些藥材已經被製作成成藥,宋軍將士已經配發隨身攜帶,誰若是急病,立刻服用,稍緩即好。

  這些都是大宋之前早早便準備好的,否則吐蕃高原並非是那麽容易跨越。

  而這便是大宋用技術再次改變不可能的一幕,但誰也不知道悄然的準備有多麽重要。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