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6-24 18:15      字數:2190
  大宋確實如同趙禎所說的那般已經改變了戰爭的模式,依靠後勤保障和強大的軍械增強勝利的可能性,這是最為科學有效的辦法。

  但這樣一來所需要的便是整個國家的力量來支持戰爭,而不是僅僅依靠軍隊的戰力。

  趙禎已經把大宋軍隊的戰爭模式改變了,這意味著大宋的軍隊需要嚴明的軍紀,強大的自信心,訓練有素的單兵素質,已經完善的後勤保障。

  華夏的曆代王朝不是沒有這一點,但大宋要做到特別好,大宋軍隊的軍紀一直是重中之重的存在,戰爭一旦開始,想要控製軍隊就需要號令統一。

  每一個軍人都將成為軍隊的戰鬥單元,他們身上攜帶的盔甲,武器,彈藥,幹糧,甚至是飲水,都成為每一個士兵的保障,最大程度上的提升他們的存活率。

  同時這樣也是在給他們以自信,戰場上的老兵都知道該如何利用自己身上的裝備提高自己的存活率,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相信自己,相信袍澤,相信大宋會贏,相信宋軍無往不勝,這才是大宋軍隊在精神上的強大,而這些強大來自於他們手中的“利器”身上的甲胄,以及帶兵的統帥。

  參謀兵事院的參謀使王韶親自指揮,這讓士兵們心中充滿了希望,他們知道自己一定能擊敗康巴人…………

  全軍上下都以為他們會和康巴人作戰,這是王韶刻意引到的,即便是三萬康巴人歸附大宋,宋軍上下還是這般的猜測。

  沒有人去誤導他們,他們隻是從種種跡象中看出要對康巴人用兵。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趙禎秘密抵達成都府,這段時間他他都在這美麗的天府之國中四處遊蕩。

  趙禎之所以把四川路作為攻擊吐蕃的主要力量,最要緊的便是四川路的地形。

  他一直在尋找四川成為天府之國的由來,在史書中他終於找到了答案,天府原本是先秦時代的官名,“古者尊祖為“天”,“府”、“庫”相通,是謂天府。”

  而把四川命名為天府之土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臥龍先生”諸葛亮。

  秦朝時蜀國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後,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水旱從人,不知饑饉”。

  成都平原,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糧食供給基地和賦稅的主要來源,再加上盆地在冷兵器時代具有易守難攻的特殊戰略地位,因而避免了曆史上很多次戰爭的破壞,得到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

  曆史上許多有眼光的戰略家,如張良、諸葛亮等都把四川當作可以立國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關中發生戰亂時,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選列四川成都避亂。

  蜀中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地勢險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咽喉不止一處,隻要控製蜀中大大小小的關隘,整個成都平原便是固若金湯。

  而趙禎恰巧經營蜀中多年,這片天府之土的重要他比誰都清楚,蜀中易守難攻,當年太祖攻伐後蜀,這個廢柴小國不堪一擊,但宋軍卻犯下了一個致命錯誤,太祖為了鼓舞士氣,下令攻滅後蜀可劫掠蜀中。

  在短短的六十六天戰鬥之後蜀中便被宋軍拿下,但噩耗也隨之開始,宋軍開始劫掠蜀中,如同餓狼般的宋軍幾乎看到什麽就搶什麽,金錢、蜀錦、美女,隻要一被發現就在劫難逃。

  要命的是,無論是官宦之家,還是小門小戶,全都得到了無差別對待。如果有人稍不順從,往往就要人頭落地。

  這樣的劫掠已經是滅族的存在,蜀中人當然不會善罷甘休,贏了便是贏了,但這樣大範圍的劫掠和屠殺已經犯了兵家大忌。

  太祖已經許下的諾言無法收回,在宋軍的野蠻欺淩下,蜀人的憤怒終於如潮水般奔湧而出。

  後蜀文州刺史全師雄帶頭揭竿而起,許多已降服於宋朝的州縣迅速響應,宋軍第一次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經過長達兩年時間的鎮壓,宋軍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終於擊敗了全師雄和起義的蜀軍,徹底掌控了四川。

  一場本來六十六天就已結束的戰鬥,卻因宋軍的貪婪和傲慢,導致了如此嚴重的後果,也讓大宋王朝開始重視起教化和民心。

  當然對於蜀中這個易守難攻之地,宋王朝一直小心經營,不敢再有差池,對待蜀中的政策到了趙禎這裏已經相當的完善和妥帖。

  尤其是商賈,大宋對待蜀中的商賈要比其他地方更加友好一些,因為他們的路途遙遠,因為他們的道路難行,趙禎特意下旨,蜀中商賈可免稅款的十分之二,這對於商賈來說是紅了眼的福氣。

  而對待蜀中,趙禎也加強教育和衛生醫療建設,同時從三司調撥國庫經費修繕都江堰與大量的水利工程,再對道路進行加固和修繕,以確保蜀中的基礎設施完備。

  如此蜀中百姓對趙禎這位官家的擁護是前所未有的,趙禎建設蜀中,加強四川路的防務,合並永康軍,懷安軍為永安軍這些都是在打造一個強大的成都府。

  從這裏進攻吐蕃,大宋掌握了一個易守難攻的大後方,源源不斷的物資會進入到前線保證大宋軍隊的所需,同時熟悉地形的康巴人會成為宋軍最清楚的向導。

  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知己知彼,趙禎相信大宋對吐蕃的征伐將會是曆史上從未出過的大勝。

  大宋已經很多年沒有大捷了,這對於一個王朝來說不是一件壞事,但同樣也不是一件好事。

  所有人都覺得戰爭仿佛在離大宋遠去,這是一個不正常的想法,隻要是一個文明,隻要是在不斷的發展,那戰爭就永遠不會離開。

  無論是侵略別人,還是被別人侵略,亦或是各種各樣的摩擦所導致,戰爭永遠不會遠離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文明。

  趙禎信奉後世的格言“軍人隻有倆個狀態,戰爭,準備戰爭!”

  其實國家也是這樣,誰也不知道下一場戰爭會發生在什麽時候,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光是為了國家繁榮昌盛百姓過上好日子,更是要擁有保護這一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