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6-20 19:53      字數:2272
  鐵鷂子作戰多用魚鱗陣,當然不是因為什麽文官陣形,其實說的好聽,他們的陣法叫魚鱗陣,說的不好聽,基本就是狼群戰術。

  魚鱗陣其實就是一個個小隊聚攏,然後朝對方防禦陣形全部衝過去的隊形,因形似魚鱗而得名。

  一片魚鱗能有多大的威力?不會很大,但數十片,數百片的“魚鱗”那威力便不是區區康巴人組成的簡陋軍陣所能抵擋的了。

  康巴人中大多數人不是很清楚這一點,但仁青東清楚,在看到吐蕃人使用火藥彈之後,他便知道,這是角廝羅故意在用他們實驗火藥彈的威力,實驗火藥彈在作戰時的威力。

  這個時候若是還不走,那便是真的傻子,康巴人的號角再次被吹響,隻不過這一次卻是撤離的號角聲。

  明知不可敵,那就突圍撤退,包圍圈越大,防禦便越稀薄,這是必然的道理,即便是麵對吐蕃人的十萬大軍,仁青東依舊不擔心他們被全殲。

  說是十萬,其實能有一半便是不錯的了,其中有多少人是苦力軍?

  這是吐蕃人的新兵種,其實就是在吐蕃解放了農奴之後,把一般的平民差遣來做苦力的差事,這些人組成的軍隊甚至連好馬都沒有,大多是駑馬,負責運送物資而已。

  康巴人熟悉地形,打不過想要突圍離開卻不是問題,麵對追殺而來的吐蕃人,康巴人的速度並不慢,很快便衝入山區消失的無影無蹤。

  消耗戰,持久戰,對於吐蕃人來說便是一場災難,苦力軍雖然運來了大量的物資,但他們本身也是極大的累贅和消耗。

  吐蕃不是全民皆兵的,即便是平民百姓雖有一定戰力,也最多隻能有護衛物資的能力,想要讓他們衝殺作戰,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康巴人最後還是成功突圍了,隻不過付出了更為慘痛的代價,死傷大半,但相比之下吐蕃人更加惱怒,在他們看來已經被包圍的康巴人就是插翅難飛的。

  麵對將軍們的不甘,身為讚普的角廝羅卻渾不在意,他本來就沒有全殲康巴人的打算,也沒有必要,他此次對康巴人用兵不光是為了懲戒康巴人,更多的是為了奪取康巴人的土地,畢竟這裏距離四川路很近…………

  在角廝羅看來,此次他們的進攻是相當不錯的,火藥彈的威力相當驚人,雖然康巴人聰明的發現躲避了火藥彈的方法,但這隻不過是權宜之計而已。

  以後火藥彈的數量隻會越來越多,這不過是剛剛開始而已,對康巴人軍陣的衝擊已經非常明顯。

  康巴人的戰力在高原上並不弱,所以角廝羅才會用上鐵鷂子對陣康巴人,這一戰用宋人的話來說就是一場軍演操練。

  隻不過對手從木樁,草人之類的東西變成了康巴人。

  要想剿滅一個部族,最簡單的便是殺人,隻要把康巴人殺幹淨了,無論婦孺全部殺掉便能使得康巴人消失在高原上。

  這是仁欽桑波的意見,他作為吐蕃的大相手段高明,角廝羅把他看作是自己的“祿東讚”,而自己也將成為吐蕃的另一個鬆讚幹布。

  頭上頂著活佛的名義,角廝羅的信眾幾乎是所有的吐蕃百姓,這樣能把吐蕃的力量整合在一起。

  大宋驅逐了佛教,在角廝羅看來那是因為大宋皇帝無法駕馭佛教,單單排斥驅逐並不能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就如同自己這般,吸納,融合,駕馭!

  現在的吐蕃很強大,越來越像一個強大的王朝,舊貴族不斷的減少,擁護自己的新貴族不斷的增加,這使得吐蕃的實力不斷的強大。

  角廝羅明顯的感覺便是可調用的軍隊越來越多,吐蕃的越來越富庶,但大宋的貨物越來越少,大宋禁商的這段時間是吐蕃最難過的時間。

  大量來自中原而吐蕃所需的貨物消失在了吐蕃的大地上,隻能依靠宋人商賈離開大宋邊境之後的走私,或是康巴人的販賣。

  事實上康巴人和吐蕃人之間的交易隻占據了一小部分,所以角廝羅才會肆無忌憚的進攻康巴人,吐蕃這樣的龐然大物所需要的貨物自然是海量的。

  最主要的便是依靠走私獲取貨物,大宋的商賈非常聰明,他們知道吐蕃需要貨物,於是在出了鐵門關之後便會在那裏逗留等待吐蕃商賈的出現。

  原本這些大宋商賈會在離開鐵門關之後把貨物賣給塞爾柱人,但吐蕃商賈會從塞爾柱人那裏買到貨物,如此對與吐蕃人來說價格高昂。

  但若是從宋人商賈那裏去買,價格也不會便宜多少,但相對來說距離節省了下來。

  鐵門關外便出現了一出非常不錯的交易場所,那裏不算是大宋的疆域,也不是塞爾柱的疆域,而於是一片荒地。

  雙方都沒有排除兵甲的行為,因為一旦這麽做便是挑釁對方。

  吐蕃人商賈和大宋商賈可以在那裏肆無忌憚的進行交易而不會有人知道,角廝羅對這一點非常滿意,沒想到大宋和塞爾柱之間的交惡居然給了吐蕃人以好處。

  別人不知道,角廝羅卻是極為清楚大宋皇帝的個性,一旦雙方用兵,大宋皇帝是絕不會輕易放下的。

  角廝羅知道,大宋需要通商塞爾柱,那裏是大宋延續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塞爾柱的強大角廝羅也能看得見。

  但這也印證了大宋皇帝的那句話:“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

  大宋為了通商,為了前往西方,即便是擊敗了塞爾柱,也不得不和塞爾柱和談,大宋的商賈必須要貨物買到塞爾柱,以及遙遠的西方去。

  而在鐵門關外,吐蕃卻成為不少大宋商賈的買家,大宋商賈不用把貨物買到千裏迢迢之外,便能在這裏拿到錢返回大宋,減少了舟車勞頓和其他風險。

  同樣也給吐蕃帶來了大量的貨物,隻不過有一點讓角廝羅非常難受,也讓整個吐蕃非常難受,雖然有能夠滿足吐蕃的足夠貨物,但價格實在太過昂貴。

  若是吐蕃的商賈不能開出高價,那大宋商賈寧願把貨物賣給塞爾柱也不願賣給吐蕃,至於用強,那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

  這些大宋商賈非常團結,從一開始就約定好,隻要一家大宋商賈被劫掠,那所有人都不會再賣給吐蕃人。

  從今往後也會有大宋的兵卒護送他們前往塞爾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