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6-20 19:53      字數:2170
  跨過海洋和高山,大宋的成都府已經熱鬧非凡,自從大宋和康巴人之間爆發過一次衝突之後,康巴人便消失在了大宋的土地上。

  那一場戰爭讓康巴人知道了大宋的恐怖,他們寧願麵對吐蕃人也不想麵對宋人。

  而另一邊,吐蕃人卻發現他們再也收不到康巴人的貨物,這對吐蕃人來說是一件極為糟糕的事情。

  茶葉沒有了,鐵器隻能依靠自給自足,華麗的絲綢沒有,精美的瓷器沒有了,大量的糧食也沒有了。

  便捷的貿易消失,康巴人不能再獲得大宋的貨物,這對吐蕃人來說便失去了意義。

  之前允許康巴人在吐蕃高原上和大宋通商就是為了,走私大宋的貨物方便,這是一件對吐蕃人來說極為重要的事情,甚至超過了征服康巴人。

  他們不是不知道康巴人從中賺取了大量的錢財,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隻是角廝羅和仁欽桑波不願戳破而已,他們需要大宋的貨物,比任何時候都需要。

  吐蕃從來沒有這麽繁榮過,他們不光自給自足,而且在大量的貿易中獲得了好處,無論是角廝羅還是仁青東都感覺到了吐蕃在“往上走”。

  但現在康巴人不能再給他們提供貨物了,這就讓角廝羅怒火中燒,既然康巴人不能給他們貨物,那就給康巴人戰爭!

  吐蕃人把一切的憤怒都發泄在康巴人身上,仁青東不明白一個道理,當別人理所擔任的向你索取的時候,斷了這條路,那他們就會理所當然的報複你。

  角廝羅對康巴人用兵得到了吐蕃上下的支持,吐蕃的力量相對於以往來說已經相當強大,之下,吐蕃人的團結是前所未有的。

  角廝羅輕鬆的便集結了十萬大軍對康巴人進行征伐,他還能召集更多的軍隊,但卻不能調動邊軍,為的便是提防大宋突然襲擊吐蕃。

  果然如同趙禎所說,康巴人遭受了吐蕃人瘋狂的攻擊,吐蕃人的騎兵不斷的衝擊康巴人的防線。

  仁青東從大宋的身上學到了一些東西,比如把步卒組建成方陣抵擋和牽製騎兵的進攻,用盔甲和盾牌去武裝他們,用長兵器對抗騎兵。

  自己的騎兵作為機動力量不斷的依托步卒方正騷擾攻擊,這一套戰術非常的有效,但有一個前提,不能被包圍,一旦被包圍,便是四麵楚歌,機動力不足。

  吐蕃人畢竟和康巴人不同,他們更加係統,更加的有經驗,尤其是角廝羅,率軍作戰多年,青塘騎兵曾經和西夏人作戰過,豈能是康巴人的騎兵所能抵擋的?

  吐蕃軍隊的隊形開始急速變換,彪悍的輕騎兵在外側對抗康巴人的騎兵,而手持弩箭的步卒已經迅速抵達,吐蕃人不光有騎兵,作為一個完整的王朝自然也有步卒。

  康巴人的戰鬥力還保持在部族的水平,沒有詳細的戰法,更沒有正規的訓練,他們隻是臨時聚集起來的部族勇士而已。

  在強大的吐蕃王朝麵前自然不堪一擊,康巴人麵對漫天的箭雨不斷的折損,騎兵瘋狂的衝殺希望剿滅吐蕃人的弩手以減少同胞的傷亡,但很可惜,每當他們靠近的時候,吐蕃人的輕騎兵總是衝殺過來把他們擊退。

  這是一場拉鋸戰,隨著時間的推移,康巴人的死傷越來越慘重,而此時才是吐蕃人正真發力的時候。

  一隊重甲騎兵在地平線的盡頭出現,從馬蹄聲就能判斷出他們身上穿著的是厚重的魚鱗甲。

  魚鱗甲厚重而且重疊在一起,即便是康巴人的弩箭射上卻也不會射穿,同時讓仁青東絕望的是,他看到了這些重甲騎兵中有鐵索相連!

  “鐵鷂子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衝擊之;步兵挾騎以進。”

  西夏的鐵鷂子變成了角廝羅的吐蕃鐵鷂子,人馬具甲的重裝騎兵幾乎是無與倫比的存在,麵對他們的康巴步卒已經徹底驚慌起來。

  但災難剛剛開始,距離百步之內,這些吐蕃的重裝騎兵迅速掏出準備好的弩箭向康巴人的軍陣射了過來。

  隻不過射過來的不是呼嘯尖銳的弩箭,而是一個個“小鐵桶”轟動………………

  爆炸聲音如同旱雷,不斷的爆炸聲一陣陣的刺激著康巴人的神經,也不斷的刺激著仁青東的心髒。

  看著倒地哭號的康巴人,仁青東絕望的在地上挖坑,這一戰康巴人將會徹徹底底的輸掉,不光是輸掉,從今往後康巴人再也沒有與吐蕃人對抗的勇氣。

  甚至會成為吐蕃人的奴隸,角廝羅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放過康巴人,否則也不會大舉包圍。

  “挖坑躲避,挖坑躲避!”

  這是仁青東從大宋唯一學到對付火藥彈的辦法,康巴人的盾牌在土地上不斷的挖坑,在第二輪火藥彈的襲擊之前,他們終於構建好了掩體。

  當火藥彈再次炸響的時候,康巴人的軍陣安靜的不像話,所有的康巴人都緊緊地握著盾牌蹲在矮小的坑洞之中。

  他們在等待,等待吐蕃人如同野獸一般的衝上來,就算吐蕃人擁有類似於鐵鷂子一般的軍隊,他們也要讓吐蕃人付出代價。

  當驕傲的吐蕃人衝進康巴人的軍陣時,地上的康巴人迅速用長矛還擊,刺穿了馬的肚子,也刺穿了吐蕃人的盔甲。

  如此近的距離,再加上吐蕃人的衝刺速度,一柄長矛隻要足夠尖銳,足以變成一柄柄破甲槍。

  而此時的康巴騎兵奮不顧身的甩掉吐蕃的輕騎兵回援步卒軍陣,在吐蕃人的重騎兵速度降到最低,優勢喪失的時候殺了回來。

  裝備和力量不足,隻能用靈巧的戰術和犧牲,用上看似有用其實犧牲極大的障眼法來作戰。

  仁青東便是如此,靠著康巴人的犧牲不斷的換取吐蕃人的犧牲,重騎兵都是寶貝,死了一個便少了一個,在高原上更是如此。

  仁青東就是要賭,賭吐蕃人不會死磕到底,而他賭贏了,這一隊吐蕃的“鐵鷂子”迅速撤離,即便是犧牲一些也不打算和康巴人血戰到底了。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