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5-30 18:23      字數:2218
  這個世界上沒有傻子,或者說沒有一個文明是傻子,否則他們就不會從遠古延續至今。

  但聰明和智慧完全是兩把事,但有些人會把這兩者的概念搞混淆了。

  若是用華夏文明的傳統智慧來說,聰明是“術”而智慧是“道”兩者看似差不多但卻有著天差地別。

  聰明可能是一種智商的表現,或是在某一方麵的天賦,但智慧往往需要龐大的人生閱曆以及更高層次的戰略眼光。

  越是聰明的人若是沒有完善的引導,這種聰明對他的破壞便是越強的,最終會使得他走向自我毀滅的邊緣,因為他的盲目自信會讓他自大驕傲起來,變得目中無人,隻相信自己的判斷。

  在趙禎眼中仁青東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總是寄希望與自己的聰明來斡旋和大宋以及吐蕃之間的關係,各種各樣的理論說出來聽著都相當合理,但在趙禎麵前,這隻不過是一種遊說的手段而已,所有的話都是“空頭支票”完全沒有實際意義。

  最簡單的便是仁青東請求康巴人和宋人之間建立長久的貿易關係,而他卻對趙禎要求康巴人內遷的這件事上隻字不提。

  這就是有些拙劣的在耍小聰明了。

  “你既然說了那麽多,希望派遣康巴部族的少年來大宋求學,希望和大宋永遠和睦,希望朕在成都府開設的榷場永不關停,那為何不願內遷至大宋?”

  “官家,不是我康巴人不願內遷,而是我等久居高原,受不得中原的氣候,一旦下了高原,便會嗜睡乏力,食欲亢進、下肢浮腫,這般如何能久居中原?”

  趙禎笑著搖了搖頭:“沒想到你這康巴智者還挺雞賊!高原人下到了中原,雖說會有你說的這些不適,但隻要長時間居住,合理的吃食,多多鍛煉筋骨,時間長了便會沒有這般的症狀…………你這套說辭不太合適,朕可不是讓你所有康巴人內遷!”

  所謂的“智者”自然是擁有超過一般人的淡定,仁青東謊言被趙禎戳破之後並未驚恐,而是再次向趙禎解釋道:“官家,老弱婦孺解釋我康巴人的家人,家人內遷至中原,那康巴的勇士如何能安心,思念之情會擊敗他們心中的驕傲,擊垮他們堅硬的脊梁!”

  趙禎有些無奈,望向仁青東道:“你難道不知我大宋的兵製?募兵製的士兵都是離家四年,四年的時間裏不能與家人見麵,何況朕雖然內遷康巴人,但卻並未要把他們遷到遙遠之地,隻是進入四川路而已,怎麽難道你們康巴人連我大宋乳臭未幹的娃娃都比不上?!那朕是真的要懷疑你們康巴人是否是高原上的雄鷹,出彩的勇士!”

  趙禎從來都不是一個魯莽的人,要是和他辯論可是要小心謹慎,當年的張儉在他手中都是吃了大虧,何況是麵對一個所謂的“智者”。

  仁青東一時有些發蒙,沒想到自己心中盤算許久,看似完美的借口居然被大宋皇帝三言兩語的便擊破,甚至讓他有些措手不及。

  趙禎隨便的靠在錦榻之上,完全不顧形象的伸了個懶腰:“你知道朕為何讓你陪駕嗎?”

  “仁青東不知。”

  “朕是告訴你,朕沒有逼迫你,一定要讓你倒向大宋,成為大宋的子民!

  你可以做出選擇,或是選擇大宋,或是選擇吐蕃,亦或是兩不相幫,康巴人還過著原本的生活。”

  還有這種好事?

  仁青東一時有些發蒙,大宋的官家仁慈不假,但也不可能仁慈到這種地步吧?

  “隨便我康巴人如何選擇?”

  瞧見仁青東試探的口氣,趙禎笑到:“這是自然,朕是大宋的天子,金口玉言出口成憲!”

  就在仁青東打算開口的時候,趙禎再次開口:“你的選擇是你的事情,朕該怎麽做是朕的事情,並沒有多少的關聯,這你應該明白,朕最常說的一句話便是“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仁青東被趙禎的話說的愣住了,心中電光急轉隨即道:“仁青東知道該如何選擇了,從此我康巴人願成為大宋子民,歸於官家您的統治之下,仁青東沒有別的請求,隻希望我康巴人能有再回高原的那一天……還望陛下成全!”

  趙禎點了點頭:“如此甚好,待高原平定,朕會給你康巴人以優待,若是還想回到高原,那便回去,到時候的吐蕃高原也是我大宋的高原,有何不妥?”

  仁青東右手撫胸坐在車中行禮道:“官家聖明!”

  趙禎忽然拍了拍他的肩膀:“此次朕離京是為了遊走西方,看看我大宋現在的模樣,作為皇帝哪有不知道自己國朝情況的?你既然來了,便也陪朕走一走,算是遊覽我大宋各地了!”

  仁青東微笑道:“臣感激不盡!”

  待他走後,趙禎微微感歎,仁青東的思想轉變之快讓自己出乎意料,原本還打算和他周旋一番,但沒想到他這麽“識時務”。

  既然以“臣”自稱,那便是在表明他歸附大宋的態度,謙卑而恭順,這是一個康巴人放下的驕傲,也是所有康巴人放下的驕傲。

  仁青東沒有辦法不歸順,趙禎的話看似簡單並且寬仁,可事實上卻處處讓他難以抉擇。

  趙禎看似輕飄飄的幾句話,但其中的威脅無處不在。

  雖然給了仁青東自己選擇的權利,但仁青東卻沒有選擇,最後那一句“自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便是一支“利劍”。

  康巴人還能有什麽選擇?選擇倒向吐蕃?那必然讓康巴人成為吐蕃的馬前卒,康巴人生活的地方就在大宋和吐蕃之間,在四川路以西的一隅之地上!

  成都府中的榷場定然會關閉,大宋也不會再給康巴人任何的好處,那時的大宋若是要對吐蕃用兵,康巴人必然首當其衝,成為大宋進軍路上的絆腳石。

  康巴人從一開始就沒打算作為大宋和吐蕃之間的犧牲品,相反他們是要從中獲取利益的。

  若是兩不相幫,大宋和吐蕃會容得下看戲的康巴人?顯然更是不會,沒有那個王朝能夠允許康巴人置身事外。

  唯一的辦法就是跟隨一個強者,成為他的擁躉,以此來讓康巴人的利益最大,所以仁青東選擇了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