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5-30 18:19      字數:2289
  趙禎這麽多年來唯一長進最多的便是心性,這方麵他幾乎已經到達了相當平靜的地步,因為久居皇位,因為做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情,因為曾經的身份,他對許多東西都已經看淡。

  權利當然是世間最美好的東西,金錢同樣也是讓人會舍去性命追求的,但恰恰作為皇帝這兩樣東西他都不缺。

  趙禎掌握了這個星球上最強大的武裝力量,在大宋這個國家暴力機器麵前,什麽樣的反抗都將是徒勞的,這就是權力的巔峰,是強大到無可匹敵的力量。

  而財富這東西在權利的輔助之下會比滾雪球還要快的積累,而當這兩樣東西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他們便都失去了意義,整個大宋最賺錢的買賣源自何處?

  當然是蔡記和和官營買賣,這倆個產業甚至能把大宋最強大的利益集團給碾壓的體無完膚,錢的多寡對趙禎來說根本就毫無意義。

  至於權利……這東西早已被趙禎放下,否則也不會讓趙旭主持國朝大政,自己退居幕後,雖然這麽做是別有用心,但確確實實是把一部分的政治權利下放。

  古來君王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趙禎甚至為了避免和趙旭產生不必要的矛盾,而把兩人之前處理的政事詳細劃分開。

  同樣這也是為了方便朝臣們作出最正確的判斷,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這是必須要堅持的事情。

  趙禎現在的心態已經不會有太大的波瀾,唯一在乎的東西就是把眼下大宋的強大傳承下去,這甚至已經成為趙禎的一種執念。

  想想也是,大宋被他打造成了這個模樣,女真人已經歸附大宋,成為一支用生命橫跨亞洲和美洲大陸的“冒險考察隊”。

  女真人對漢家文明的威脅幾乎被趙禎消滅的一幹二淨,東海都護府和海東都護府隻有一字之差,但卻是意義非同的存在。

  趙禎在馬車之中看著奏疏上的內容有些覺得不可思議,在大宋保障了女真人的“後方”安全之後,這些女真人居然對冒著生命危險不斷的向美洲大陸前仆後繼。

  這種瘋狂和執著令趙禎開始懷疑,女真人不會在打算在美洲建國吧?!

  當然這種憂慮完全是多餘的,在奏疏的末尾,東海都護府的大都護鼠三在奏疏的末尾特意說明,“女真人,至情至性也!夫婆羅洲相距甚遠,卻趨之若鶩,常言:大自由也!大歸宿也!我等漢民不解,然其卻心中已有九死不回之勢!”

  趙禎在看到這些話後便默默無語,沒想到女真人對自由和冒險的向往是如此的熾熱,甚至到了“不自由毋寧死”的地步。

  他們熱愛自有,追求冒險,甚至不惜放棄生命。

  趙禎其實很佩服這些女真人,他們過不慣大宋的安穩日子,尋求的便是冒險和刺激,也許他們也是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每一次從遙遠的美洲回來時,這些女真人的探險隊是最受大宋歡迎的人,朝廷不光要給他們大量的貼補和犒賞,甚至會在第一時間高價購買他們從美洲帶回來的任何東西。

  趙禎知道美洲大陸是一座寶庫,所以不惜一切代價搜尋那些特殊的東西,當然趙禎會給出公平的價格,讓這些出生入死的女真人獲得應得的回報。

  輕輕的合上奏疏,趙禎已經完全放心鼠三治理下的東海都護府,不光把女真人管理的很好,甚至已經開始想到把女真人和漢人進行無差別的對待。

  這樣的管理方式隻會讓女真人覺得他們在大宋和漢家百姓是一樣的,甚至比漢家百姓生活的還要好。

  大宋不強迫他們所有人內遷,而遷徙到女真土地上的漢民也不願前往遙遠的北方,他們隻會在女真的土地上把那些黑色的土地當成寶貝一樣去開墾耕種。

  這些土地對女真人來說是束縛,但對漢家百姓來說卻是不能放棄的寶貝,是他們未來的基業!

  沒有利益衝突就不會產生仇恨,相反女真人和漢家百姓之間出現了一種全新的關係,漢家百姓滿足女真人的生活所需,而女真人從遙遠之地帶回來的東西換取財富之後便用來購買漢家百姓的商品…………

  這就是鼠三治理下的東海都護府,趙禎知道其中必然也有唐括多保真的功勞,哪個女真的女子可不簡單,若是鼠三沒有她的幫助,做不出這等巧妙的事情來。

  趙禎眼下最關心的事情不是在東城豪門,也不是在國朝大政,更不是西麵的高原吐蕃,即便是角廝羅已經“建國開元”但趙禎也依舊沒有把他和吐蕃人當作威脅。

  因為在趙禎眼中,無論是和黨項人,還是和契丹人,女真人,甚至是和倭人之間的戰鬥和衝突都屬於大宋的內部衝突。

  這其中當然要包括高原上的吐蕃,在趙禎的印象中,吐蕃這個詞有些陌生,高原這個詞卻很熟悉,高原上的吐蕃人在趙禎眼中是“藏人”而吐蕃是“西藏”。

  兩者之間隻有曆史的區別,卻不存在其他的本質區別,那裏的土地就應該屬於華夏,就應該屬於大宋。

  即便天下所有人都說,吐蕃不是華夏的一部分,吐蕃曾經是一個強大的王朝,但對不起,在趙禎眼中大宋和吐蕃之間的戰爭就是在處理“家務事”,青藏高原始終是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終是華夏領土。

  對於趙禎來說什麽最為要緊?什麽是他最為擔心的?

  不光是大宋的完整,更是如何要把這麽多的種族進行大融合,這才是他一直以來的打算,隻有大融合之後才能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分歧,避免問題的發酵,矛盾的擴大。

  最簡單的一點便在於大宋和草原民族之間的融合,和黨項人以及契丹人之間的融合,這種融合的速度幾乎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加。

  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最大的矛盾在何處?趙禎現在才看明白!雙方互相攻伐上千年,不是生活習慣,不是地域差異,而是最微不足道也是最要命的東西上……糧食!

  糧食是一切的根本,物資是相輔相成的存在,當大宋把一車車糧食,一車車貨物運送到草原上的城池中,隻要價格合理,幾乎所有的草原人都會以金錢來購買,而不是依靠武力來奪取!

  所以那些為了犯邊出擊的“漂亮口號”都是騙人的,總不能喊著“我快餓死了,你們有糧食我們就要來打劫!”的口號發起戰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