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大灣府4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12-29 10:43      字數:2420
  周捷足捉著小狗,把城南這片都說一遍。三人在這裏盤桓片刻,又飄往了城東,就是狗兒媳婦所說的東郊貧民窟一帶。

  這裏比城南還要肅靜些,因為僅有的幾口井被填了,所以痕跡更少,不過李咎在旁邊的樹林裏發現了火燒過的跡象。

  靠近周捷足和狗兒媳婦所說的那片曾經的住宅區的樹林,新抽的枝條有被烘烤的痕跡。

  再仔細轉轉,雖然井被填了,但是生活垃圾處理還有點遺存。

  生活垃圾一般都會被集中收走填埋,沒有各種包裝袋、大多數資源都會循環利用的古人的生活垃圾其實是很少的:隻要是能吃的東西,酸了臭了也還是會被當食物消耗;排泄物現在會被收走漚肥;布頭、線頭都有用處,就算是沒有任何利用的價值的,隻要是可燃物,都會被收走當柴火;廢銅爛鐵拚拚補補能當容器使用;摔碎的陶器等等還能拿去切東西,碎渣還能鋪路……所以最後他們能產生的垃圾並不多,種類也相對少。

  生活垃圾會被拾荒的人收走,還有一群人依賴這些垃圾,從中榨取垃圾的最後一點點用處,實在榨不掉的才會填埋。

  城東原來那片貧民窟就有個拾荒的老人,他把最後的殘渣處理在離生活水源水井比較遠的一條旱溝裏,李咎路過時看到了那一點點人類生存的證據。李咎也不排除是其他地方的居民的廢棄物扔在這裏,但是他更相信這是城東貧民窟曾經存在的證明。

  李咎在這裏也轉了兩圈,接著他們就進了城,先找了個賣餅的攤子吃飯,接著又在外城裏逛了起來。

  外城就是在原有的縣城之外又擴張出去的那麽一個區域,以前隻有大型城市才有。近些年因為城裏好些富戶辦了作坊、工廠,工人們招得多了,拖兒帶女的,很快內城就住不下,不得不往外擴張,於是就連大灣府城這樣不起眼的地方,也漸漸地有了外城。

  外城和內城一樣整齊,甚至比內城更工整些。這裏按照廠房、作坊的聚群形成了很明顯的產業分割,具有明確關聯的產業總是離得更近一些。屋舍也有明顯規劃的痕跡,因而方方正正的很明顯。

  白天這裏很嘈雜,運輸的車隊川流不息,機器運轉的聲音和水流衝刷咆哮的聲音不絕於耳。

  李咎三人從東門進的外城,繞到北門進了內城,在內城裏又逛了半天。

  內城是個很典型的南方小城,青石板和鵝卵石的小巷子四通八達,夯土的大路兩邊有淺淺的溝槽。民居亂七八糟地交織在一起,圍繞著水源和道路擴張。有錢人家的宅邸庭院深深,彩畫飛簷,也是好幾進的花園。

  內城相對的人多一些,路上的青壯年形色匆匆,攤子、鋪麵,打眼看去,都很整潔。

  申時他們在內城一家茶鋪吃了頓地方的擂茶,加了糯米粉、芝麻粉、花生粉等各種粉,調以豬油、胡椒、鹽、香料,用滾開的水燙出來的擂茶,配上肉臊鹵子、蜜餞、果脯、幹果、醃菜,一堆碗足有人臉大,完全能吃飽。

  周捷足對南方的這一類擂茶很熟,那店家一邊做,他就一邊小聲給李咎講解,擂茶怎麽做才香,配的香料有哪些,和別處的有什麽區別。

  足量的熱量和香調,還有油脂調和,這樣的擂茶想難吃都難。

  不過李咎更關心另一個細節……他給的錢應該是買不到這麽內涵豐富的擂茶的,換而言之,這又是個特供版。

  吃完這頓揣著明白當糊塗的飯,李咎帶著他們從西門出內城到外城間,去看了城西的墓地,再從外城繞回了南門。

  此時天已經黑定了,而外城的作坊還在上工,機器聲、叮當敲打聲依然在沉悶規律地回蕩。

  工業時代,機器不用休息,廠主多數都會二十四小時開著機械,然後讓工人們三班倒。遇到黑心的工廠主,那上工的時間可就不是八小時,而是十八小時了。

  李咎不太相信這裏的工廠主會搞三班倒,以他的猜測,這裏的工廠主、作坊主,還是壓榨貧民的血汗錢的概率大一點。

  一圈走完,已近夜深,李咎三人趕回住地,匆匆就洗漱睡下了,一點動靜都沒有。

  張郡守從城裏的、驛站裏的眼線得到消息說李咎看了一圈,無功而返,沒吩咐什麽也沒安排什麽,自覺已經渡過了最危險的一關。

  他高高興興地回到自家後院的席間,座上都是幕僚和本地一些名望,張郡守迎著他們或期待或忐忑的眼神,笑著宣布:“各位放心,想那檢點大人,終究也是肉體凡胎,沒長個火眼金睛。我們這裏麵上處處打點得到,他連一絲痕跡都看不出來,又去哪裏挑錯?有勞諸公再辛苦幾天,咱們把他送走了,再回來痛痛快快地吃酒看戲!”

  張郡守猜測李咎還會來衙門裏查看近些年的賬本、官倉儲備和辦案的記錄,這些他也都準備好了,為防出瑕疵,還再三和本地富戶核對過借糧、約束家中子弟仆從等事,保管萬無一失。

  眾人連聲附和,都覺得這次檢點巡察之事,應該就是這樣了。

  第二天一早,驛館隻有尋常響動,沒有人外出,李咎雖然還是起得很早,但是隻在館裏打拳練刀,又牽著馬出去片刻放風,別的都沒做,於是張郡守等人就更放心了。

  然而李咎遛彎回來,把阿宅係好,接著就叫來了這次巡察之行的副手並周捷足一起開會。

  李咎自己是個粗人,但是手底下的副手真是人才濟濟:

  智囊團裏,默認地位最高的人是個京官,姓錢,乃是城陽派來的一個內務司官員,城陽知道李咎對這些事缺了根弦,特意找的這麽一個人精。錢典事本有一身本事,無奈不是科舉出身的,在京城被人打壓得抬不起頭來,到了金陵才好些。不過城陽和李咎家裏人少事兒簡單,產業上下都有定數,他的本事隻能用上十之二三,著實不美。

  其次是從尤家借來的一個幕僚,姓姚名闊,據說“長了一萬個心眼子”,出謀劃策膽兒賊大,但是落在自己身上膽兒就很小,是個心狠眼利的慫包。姚闊本人是兩江道人,雖不是大灣府的,也算有一點點鄉土便利。

  蘇秀才,之前他就一直在負責打理李咎的一些事務,幾年過去,看著也老實,對他的一些懷疑也就暫且擱下了。這次李咎出來要和官府打交道,還要和地方勢力打交道,除了他,李咎自己的智囊團裏還真找不出一個有豐富的同時應付官府地方和民間的經驗的人。

  本來辛秀才和歐秀才加起來已經足夠可以獨當一麵,不過他們現在應該已經返程回鄉去建設藩州武州的技術站了,技術站的事結束,他們還要去遊曆天下,下次見麵都不知是什麽時間呢?

  再有個沉默寡言的啞巴和從小被李咎一手帶大的初三郎,六個人都能湊出倆諸葛亮了,李咎還是很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