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開課了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07-05 03:40      字數:2768
  半個月的人員調整和休息時間過後,所有選派來的人精神頭都恢複了,李咎的課程也便正式開始。

  ??每天上午是理論課程時間,下午是討論和實操。

  ??學通識、基礎理論時,配的課就是討論,孟二郎他們傳授自己的切身體會,擁有務農和底層生活經驗的人分享他們的所見所聞,然後眾人共同探討如何在某地展開技術站的搭建。

  ??通識和基礎理論學過了,就進入到各地因地製宜的環節。雲夢兩道推選的實驗地位置特別近,氣候、地理環境也非常相似,李咎便合在一處說了。

  ??兩個府城的經度緯度,大概的海拔位置,水文環境,季風環流,陽光直射變化,水汽來源,氣溫變化……

  ??一切自然條件都是一個完整係統的組成部分。之前的通識課講了大係統,再集中到一兩個地方講小循環,前後連起來又學了新的又複習了舊知識,一番潛移默化,眾人便認真接受了李咎所說的“自然地理”,也逐漸地學會了按照課程所教的設定去思考問題。

  ??雲夢兩道要搞農業,要搞發展,突出兩個問題。一個水利,一個地勢。

  ??水利不說了,長江發起洪災來真不是鬧著玩的,這也罷了,水資源不平衡才是根本問題。

  ??別看武州、藩州臨江,各自還有支流和湖泊,地下水資源海了去了,但是水資源照樣是不平衡的。

  ??離河邊湖邊,照樣得打井,打井又不一定能打到儲水層,就是打到了儲水層,也有個遠近高低的分別。

  ??總而言之,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那些打不出井或者井水不穩定的地方,遇到下雨下得少的年份,一樣能為了口幹淨水打起來。而那些靠河的低窪的地方,遇到雨水多的年份,一樣被淹得白茫茫大水真幹淨。

  ??地勢問題要更廣泛一些。這兩個府郡的平原極為狹窄,所謂“地無三裏平”是也,不算山林強行開墾的梯田,隻算平地,耕地麵積甚至不足三萬畝——對比青山城,一個縣就有十萬畝田地,可謂有天壤之別。即便算上丘陵開發的梯田,也不過是五萬之數。

  ??梯田能部分解決耕地過少的問題,但是梯田需要的人力畜力是平地的好幾倍,現在大雍最缺的就是人力了。

  ??地勢問題結合水利問題還導致了田和水不一定相配,平地不一定就有水,水邊也不一定有地,還有那泥石流、山洪虎視眈眈……

  ??武州和藩州的窮是真的窮得有理由。雲夢兩道選這倆地方來,也是真的希望李咎能解決一些問題。

  ??未來這倆地方能發展得很好,依托於長江大橋飛架南北,兩地的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成為中部數得上的工業城市,那當然是沒問題的。

  ??現在……現在還是緩緩吧,給人家仔細想個短時間的出路好把技術站體係搞下去是正經。

  ??萬幸兩地的水資源問題在於時間和空間的不平衡,而非真的缺水。水利工程能解決大多數問題,不過水利是個細水長流的活兒,一代人都未必能完成。

  ??……這麽想想,還不如缺水的地方搞滴灌呢,滴灌可比水利簡單多了!

  ??地勢的部分又涉及到兩個存在矛盾的策略,並且哪一個都不能少,便是既要繼續改梯田,又要保持好水土。

  ??此外李咎還能想到的就是依靠肥料和種子了。

  ??土地資源極度稀缺的地方,又不能提高土地的數量,那不就隻剩下提高單位產量一條路可走?

  ??城陽府的缺陷是缺水,旱到連現在的糧食種子應有的產量都達不到,所以李咎去了之後搞的是滴灌和耐旱作物。武州藩州卻不一樣,他們的土地少到可以用人力去堆,所以糧產的短板在於肥料和種子。

  ??打個比方,就是城陽府的農業還在拚後天環境和努力,而武州藩州拚的是天分。

  ??種子問題解決起來反而容易些,引進水稻育種技術,把目標放在雜交水稻上,隔期引入現代的高產稻種,都是辦法。

  ??肥料是真的難,因為肥料的短板也很明顯——天然肥折騰到極致,也就那樣,沒有未來的工業氮肥鉀肥複合肥,天花板終究低了些。

  ??李咎的培訓,一階段通識基礎,二階段地方自然地理和基礎生物、化學、數學知識,三階段就是真正的技術。

  ??到了這個階段,就是全部的實操課。水利工程要學水循環、工程基礎、力學基礎,育種學從種子的選取、繁育、優化,到每個生長階段的不同性狀與水肥光熱需求,土肥要學暫時用不上的化學,也要學現在勉強可用的土化肥堆肥法。事無巨細,全部都要學通透。

  ??自己都半懂不懂,到了地方再去教別人是很恐怖的,說不定哪天這個經就唱歪了。

  ??所以這個培訓班的考試要求是滿分而不是及格。

  ??由於李咎篩走了所有誌不在此的人,剩下的人不敢說個個都立誌當農神,至少也是對提高家鄉的糧食產量有追求的。有追求就有動力,用不著李咎去鞭策,他們自然就會主動求知。

  ??除了基礎農業技術,李咎也根據當地的實際條件提了副業。

  ??李咎給尹州開的副業是種菜和畜牧,特別關注畜牧副產品的利用率提升。

  ??而給武州、藩州開的副業則是魚蝦蟹藕和鴨子的養殖。

  ??李咎在白板上寫下養殖項目的時候,底下的學生臉色都變了。

  ??無他,魚蝦蟹不好養,特別容易死,一死就是一個池塘,保管絕無活口,並且原因極難查明,似乎就是不明不白的一夜之間就傾家蕩產了。

  ??李咎開課之前見他們臉色不佳,知道戳中了痛點,又額外抽了一天與他們仔仔細細地問明了情況,然後把能想到的原因全部列上去。

  ??第一條就是缺氧。大雍人並不知道水生動物也需要氧氣,更不知道氧氣是什麽東西,就更更更不知道塘泥、天氣、水藻都會影響水體的氧氣了。

  ??第二條就是消殺不徹底。大雍人根本沒有消殺的概念,池塘裏的病菌、寄生蟲極容易肆虐。未來有了基本消殺處理還經常因為天氣變化而喚醒一些致死的病菌,何況是沒有消殺處理環節的古代。

  ??此外還有育種不力導致魚苗生產、存活量太少成本太高,食物鏈導致的魚苗成為其他野生動物的口糧,還有防守不嚴導致的魚苗外逃……

  ??百歲生日快樂!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