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大雍的第一次開腹手術.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06-25 04:08      字數:2961
  皇帝陛下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便是同意太醫為公主檢查並製定了手術方案。

  ??皇後於這些事不甚了了,不過她看得清兩件事:傳統藥典對公主束手無策,公主幾乎必死;李園派可能還有一線生機,用了可能生,不用必定死。所以她也堅定地支持讓太醫試一試。

  ??陳妃激烈反對,甚至說出了“不是你親生的骨肉,你才不心疼”這樣的悖逆之言。

  ??皇帝陛下讓人把陳妃帶出去“清醒清醒”,不過他顧忌陳妃愛女心切,當時沒發作,心裏卻狠狠地又給她記了一筆。

  ??總之最後在李園進修過的大夫臨危受命,給三公主主持治療方案。

  ??萬幸公主真的就是突發急性闌尾炎,經過叩診觀察基本能確診,兩位大夫在李園親自動手參與過小兔子大老鼠的開腹手術,也不算是完全沒經驗,就張羅著把手術做了。

  ??如今在皇後信中寫來似乎事情很簡單,實際上當時真的緊張得和打仗一樣。

  ??環境消毒殺菌、器械準備、輸血血漿準備……從術前準備開始一直到術後恢複,他們每一項都做不到李園的程度,每一項都有極大的風險。

  ??但是畢竟公主是被開膛剖腹的手術治好並活下來了。

  ??除了腹部多了一道疤痕,沒有別的後遺症。

  ??三公主最開始還為了這道疤痕置氣,後來轉念一想,自己必將作為“手術”的第一例被記入史書,自己的勇氣必將為後人所記敘,也就平衡了。

  ??此事之後,皇帝陛下對兩位太醫大加封賞,對技術體係的曖昧態度就轉為了明確的支持。

  ??一番激烈的朝廷爭鬥過去不久,東萊府和城陽府去年的情況總結概述也送到了。

  ??根據稅報,城陽府幾乎是煥然一新,受益於曬鹽行業的技術革新,整個商稅直接翻了三倍。糧食也有了相當的增長,不僅是李咎帶去的新品種產量高,最主要的還是滴灌係統讓更多的土地和人力派上了用場。絕大多數地方的畝產並沒有明確增加,可是總量還是有可觀的變化。

  ??於是皇帝陛下直接劃定了一圈新增的試驗點。

  ??李咎得知了來龍去脈都覺得懵:學塾醫科幾時教過太醫,怎麽他不知道?

  ??城陽公主將信收了,笑道:“先生不知道的多了。豈獨太醫去了李園?樂府派了人來采風,五年來隻有書信回去,人卻從未歸還。聞得說樂府奏請陛下,已在‘德雲社’旁起了一個青山樂府以便常駐。”

  ??李咎愣了愣,然後也是服了這一輩兒古人。

  ??但是不管怎樣,技術站體係能被皇帝陛下強行往前送一步,總是好事。

  ??李咎接了聖旨,提前準備起來,各地被選拔的人則要在明年才能陸續趕到。

  ??城陽府府城技術站的三個骨幹預計年底會到達,他們主要也是傳授組建和與地方官署打交道的經驗,對技術層麵隻會稍微涉及到知識的轉化與表達,最多就傳授一下鹽場和滴灌技術的心得。

  ??算算時間,還有半年可以騰挪,李咎心安理得地慢慢地打磨起即將傳授的技術來。

  ??大雍的版圖比較接近現代位麵的清朝版圖,不過還要更大一些。北麵是真的直達北海(即貝加爾湖),有上千公裏方圓的森林都是茫茫無人區。北海都護府、嶺外道、漠西道都是麵積有上百萬平方公裏的巨大行政區域。

  ??大雍十九道,算上京畿要地總計二十個行政區劃,除了江南富庶之地外,其他行政道的跨度非常大。大多數行政道自己的內部環境已然天差地別,李咎也不知道他們最後會選派那個郡府作為實驗點。

  ??李咎也是這時候才坐下來仔細研究了大雍十九道的政治環境,隻能說除了江南、中原和魯東魯西外,都不樂觀。

  ??特別是最北邊的三個行政道,因為完全沒辦法投入農耕,除了靠南邊和盆地平原的零星區域有人煙,更多的無人區處於完全荒廢狀態,朝廷連戍邊都免了,對於隔壁虎視眈眈的薩沙族完全放任自流。

  ??……這種情況直到鐵軌和內燃機出現前都不會有改善,畢竟開發難度太大而回報率太低的的地方,就是天然不被重視。而一旦這些地方形成了穩定的非中原文明的聚落,那麽在民族國家概念興起之後想再把它們納入版圖,就困難了。

  ??可是現在就要管上這些地方,也不現實,大雍缺錢又缺人,本身也沒有高耐寒的人群。

  ??但是李咎不想放棄那些廣袤的無人區,再過一千年……不,他把蒸汽機弄出來之後最多再過三百年,那些地方的重要性就會陡然拔高。資源寶庫且不說,作為戰略縱深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李咎對著偌大的版圖劃拉劃拉,差不多把各個地方和現代地理對應上了,地理條件、優勢劣勢、未來發展規劃一目了然。

  ??他規劃的時候,城陽和三皇子,三九、蘇秀才等人都跟著看。越是往後,他們越是發現李咎的見識儲備深不可測。

  ??李咎準備了一個巨大的桑皮紙拚接的地圖,內容正是大雍十九道和周邊邦、族的詳細地理條件,等高線、水文都盡量做到了還原。

  ??天氣、土壤、水文、地形、植被、光照……李咎把一切條件逐一列齊,不同的情況對應不同的顏色,比如越旱的地方水文紙條就越紅,越澇的地方水文紙條就越藍。這些紙條被小圓頭針釘在桑皮紙上,如此每個地方的特點非常醒目,一眼看去,色彩層次分明,大雍各地的天然環境十分明顯。

  ??除了自然條件,李咎還暗搓搓地用“我認為比較適合的發展趨勢”為借口,把各個地方在現代位麵最終的發展結果也標了上去。

  ??關中一代在未來其實會轉向工業,河內腹地竟然會以煤炭為根基這誰想得到,中原腹地現在是經濟中心、運輸樞紐,可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輕工和農業……

  ??這些都大大出乎眾人的認知。

  ??不過李咎自己也知道,這樣的產業格局其實和現代位麵清末戰爭動蕩分不開,如果和平過渡到現代社會,產業布局卻未必如此。

  ??但是,既然在現代位麵能這樣發展,說明一定有其自然條件。大雍的生產力也就這樣,一個地方的發展計劃高度依賴自然條件。

  ??比如未來世界高度發達的小商品小工廠經濟,現代就不可能在江南的小城市展開,原因無他,當地人口太少,環境承載量太低,依賴河流水運的交通不方便。本身糧食產量小、糧食運輸成本高直接導致勞動力不足,勞動力不足的地方手工作坊連開工都是問題,又怎麽能發展起來?

  ??因此李咎對這些地方的遠景標的是“被海貿港口輻射的工廠區域”,但是近景的要求卻是修路和梯田。

  ??最後的成品就是一個幾乎詳細到郡縣單位的規劃地圖,隻要確認了被選中的實驗地,立刻就能找到既定的方向鋪開了搞科技樹。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