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出行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05-15 06:18      字數:2441
  城陽府的家底子一直以來就不大妙。

  等到南邊的海港開工之後,商人們寧可積攢貨物等著從定波港出海,也不願意走城陽府了。去年的災情那個樣子,商旅本就大受打擊,是以去歲今年,城陽府的商稅、行路稅直接跌到了三十年來的最低。

  商稅跌了,那麽,要維持府衙的開銷,就隻能從農業上搜刮。

  不刮行不行?當然不行。其中上繳給朝廷的稅是不能少的,如果少了,他們當官的落不著好,考核妥妥地拿“下等”甚至“下下”。但是如果給朝廷足額,他們當地留下的就要減少。本來當地就窮,還省吃儉用,那不是要窮死他們當地的父母官和胥吏了嗎?所以就隻能從農民身上搜刮。

  城陽公主主動提出自己的封地收項她不要了,三皇子表示有自己看著出不了大事,當地府衙叫苦連天表示今年真的窮啊誰能創收聽誰的啊……於是皇帝陛下偷換概念,愣是把城陽府當做皇家的後花園安排給李咎了。

  皇帝陛下火速下旨後,給李咎也寫了封信,信中語氣又嚴厲又懇切,希望他不要辜負期望,不要辜負那些為他說話的人。

  聖旨和書信送出去後,皇帝陛下繼續投入京城的爭辯中去。這次爭辯非常激烈,不僅京城的儒生盡數被卷入其中,外地的也沒能幸免。今年的科考也成了雙方勢力的角逐場,參與科舉的學生紛紛因為主考官的傾向而與之發生激烈的碰撞,幸而今年不是大年,並沒有進行會試和殿試,那些因為和主考官意見不和而被黜落的學生,還有下一個機會。

  不過雙方爭鬥已經不僅僅隻是因為李咎的“農業技術站”了,事情發展到今日,理由已經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分歧點是純粹的黨同伐異,或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支持李咎的部分本來是弱勢的,但是又有太多人想著富貴險中求,想著皇帝陛下的立場,於是在根本不知道李咎是誰、“農業技術站”是什麽東西的前提下站到了他們這邊,顯得過於可笑了些。

  就在雙方爭鬥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李咎接到了皇帝陛下的書信,在一頭霧水裏獲得了魯東道城陽府的部分官吏任免權。

  李咎對城陽府的了解太少,上完謝恩表,李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閱當地的情報信息。

  城陽府的窮就是這麽一覽無餘地放在紙麵上。

  不僅窮還特別容易遭災,又招台風又招洪水的,土壤的質量也談不上好。

  城陽府還是大河故道,就是有的年份裏,大河不高興了,會改個方向入海,這些備選的入海口裏就有城陽府。

  大河偶爾改道給城陽府帶來了令人絕望的洪災,不過也會順勢改善一下當地的土壤肥力,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李咎隻覺得頭痛,城陽府最大的問題有兩個:大河的威脅,當地的行政體係。前者不到工業時代根本治不動,最多也隻能小打小鬧這樣子;後者也需要長時期的潛移默化、移風易俗。

  不過話說回來,當地的風土人情倒也不算全壞。

  江南因為行商之風特別盛行的緣故,人們對於“利”字看得很重。城陽府則不然,人們雖然窮,卻保留了許多看起來不合時宜的俠義品格。

  城陽府本來是有點排斥李咎的,後來李咎曾經打退劫匪、保護女眷、救濟貧困的消息傳揚開來,人們又覺得李咎果然有上古仁人的風度,那種排斥就燒了許多。現在總體看來是期待大於反感的。

  李咎在書房撓了兩天的牆,總算靜下心來,開始為城陽府進行謀劃。

  就算隻是為了城陽府的平民,就算隻是為了他的農業技術站,就算隻是為了以城陽為封地的那個朋友,他也應該做點什麽。

  從大河上遊的植樹造林開始,到下遊的築堤、清淤、開支流;從種植品種的更新,到輕工業的品類選擇;從掃盲班,到技術培訓……李咎全部安排上了。

  能實施幾個,李咎沒底。特別是需要其他城市協助的措施,李咎根本就不抱希望。

  李咎最終是為城陽府挑選了現代培育的小麥、粟米高產品種作為主要糧食種植的品類,並選擇了耐旱的紅薯作為輔助糧食品種。經濟作物則挑選了花生,大棚蔬菜挑選了黃瓜,水果主要選擇為蘋果。

  水利工程隻是作為一個大環境的優化策略提給了工部,到底要不要執行,自有皇帝陛下考量。

  幾種作物和配套的種植方法則要交給“農業技術站”處理。

  李咎自己提出的“技術站”是要異地遙控培訓的,按道理他甚至不用去當地,隻要在青山城對城陽府送來的人進行技術培訓就可以了。

  不過畢竟這是頭一遭執行,李咎擔心當地念歪了經,當地則擔心事情沒成李咎甩鍋給他們當地的父母官,兩邊一拍即合,決定把李咎請到城陽府,親手搭建大雍的第一個郡級技術站係統。

  事實上李咎如果不親自到場,最終選出來的“技術員”,技術站的一應生活資料供給、俸祿錢米供給……都會和李咎的設想相差很遠。

  一個郡府的官僚係統自有他們執行了千年的慣性,非常固執,這是在青山城和金陵都能獲得相當的官府支持的李咎很難想象的情況。

  李咎將城陽府的規劃做完,然後帶著小鍾工等人一通輸出,讓他們囫圇吞棗似的把力學原理學完了,才將進行到一般的木軌車道項目托付給小鍾工、曹工和傅小貴兒,自己帶著啞巴、魏嘉梁、幺娘一起出發去往城陽府。

  魏嘉梁是禦賜的帶品階的侍衛,啞巴是李咎的心腹和遮掩,並且啞巴已經頂了一個侍衛的空缺——皇帝陛下破例開恩同意李咎給一個殘疾人討要官職,這讓李咎非常高興。

  帶幺娘則是出於辦事考慮。李咎到了城陽府多半要和當地的女子打交道,得帶個女孩兒過去做事才方便些。而李園上下這麽多人,就數幺娘身體最健康,體格最強健,李咎這才帶走了幺娘。

  孫媽媽本來也想跟著,李咎考慮到她的年紀,強製把她按住了。

  傅小貴兒本來也要跟去,不過他爹媽剛剛突破了白羽雞的品係穩定繁殖的技術,加上李咎需要個合適的人留在青山城和人打交道,於是又留下了傅小貴兒。傅貴覺得心有不甘,要不是李咎遲遲拖著沒給自己招好屬官,哪裏用得著他留守?自有屬官留守麽!

  魏嘉梁還想勸李咎多帶幾個臨時侍衛一起走,李咎仔細掂量一下,嗯,自己在路上保護好己方四人簡直輕輕鬆鬆,但是留守青山城的人可不一定不會被別人覬覦。這麽一算,還是多留點人在家比較好。

  就這樣,李咎騎上阿宅,啞巴、幺娘、魏嘉梁也各自騎了一匹好馬,每人帶著一包袱種子,開始了這趟臨時的北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