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下大勢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05-14 03:21      字數:2293
  大鍾小鍾得了李咎的允諾和建議,果然回去後不再藏私,很快就配合著曹工他們把第一台水力織布機給造了出來。

  早在前朝最繁榮的時代,中原的核心棉紡織產區三晉道就已經出現了水力織布機,隻是和李咎提供的圖紙有區別,不過最核心的水力勢能傳動是相似的。並且李咎用幾何、物理點透了傳動的本質,於是在天賦過人的小鍾工手上,種種奇思妙想盡數化為了現實。

  李咎如約兌現了獎金,並且確認大小鍾不準備離開李園自立門戶後,把小鍾提拔到了和曹工相同的“高級”木工。

  高級工匠的工錢和住宿夥食條件都會更好一些,小鍾工欣然留了下來。

  大鍾工本想趁著休假的時間在青山城郊買塊地經營祖傳手藝,後來得知李咎會搬去金陵之後,他們把計劃延後了,他們想跟著李咎一起去金陵,到時候在金陵經營產業。

  李園的假期在一定範圍內可以自主調節,大小鍾就把假期全部往後延期到去了金陵以後。

  短暫的休息結束了,笨重碩大的織布機又被工匠們做了一次徹底的精簡,確保每個構件都精準有效。

  這樣又改進了幾個版本,才最終得到了李咎需要的可以放進工廠使用的織布機。

  織布機小組完成圖紙和生產線拆解後,就地解散,大家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方向,重新加入了其他組。

  其實其他項目對小鍾工來講沒有太大的區別,不過小鍾工更想和李咎走得近一點,於是他挑選了李咎過問得更頻繁的木軌車項目。大鍾工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沒有年輕人那麽拚了,更適合養老的地方,所以他去了學塾,開課傳授自己的技藝。

  木軌車本身的技術關卡比較少,但是對力學、空間幾何、工程設計的要求卻很高。小鍾工選了這個項目後就被打包送去了學塾裏研習,和他一起送來的還有其他想加入木軌車項目的人。

  現在木軌車還隻是平地實驗階段,將來要實地建設了,情況隻會更複雜。李咎覺得他這是在為未來的軌道交通係統培養工程師,所以他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他們夯實理論基礎。

  水力織布機填補了蒸汽機之前的最後一塊機械拚圖。得到消息後趕來看熱鬧的人再次感受到了當年他們見到騾機時的那種心情:又驕傲,又恐懼,又熱血沸騰。

  人們紛紛猜測李咎多半還是會搞限售那一套,不過這次他們不擔心了。

  騾機他們拆解不了,是因為騾機是個新東西,而他們一時沒有那麽聰明的工匠。

  現在三年過去了,每個開了紡紗廠的人家裏都有一堆熟練的工匠。靠著這堆工匠反推和騾機有相同運行騾機的水力織布機,簡直不要太容易。就算一兩家人沒辦法完成反推,十家二十家,總可以完成的。

  他們驕傲於新的生產怪獸在自己的家鄉(或者半個家鄉)產生,恐懼這個怪獸可能帶來的不明確的後果,又為了自己所處的位置——可能推動一個新的時代到來,而感覺熱血沸騰。

  覺察到新時代的腳步的人可不僅僅是青山城的這些大商人、工匠,還有已經為了李咎的上書爭論了兩個多月的朝堂。

  最開始,就連皇帝陛下都覺得李咎的“農業技術站”過於可笑。

  農業技術的推廣有成例辦法,工部、戶部都有采風、匯編、發放給地方的整套流程,於是就顯得李咎的“農業技術站”特別的不現實。

  不談製度、選拔等其他更嚴重更深的問題,隻說李咎希望采取的舉措,培訓授課、層層傳遞,所需要的耗費的人力和糧草豈止百萬?大雍哪來這樣的家底?

  不過皇帝陛下懂得李咎眼裏所見的世界和他所見的不一樣,更明白在李咎看來財富必是在人手裏才是財富,若是累積在庫房裏、表現為窮奢極欲的生活,那就不算財富,而是浪費了。

  是以皇帝陛下能理解李咎的想法,隻是他有他的立場,他和李咎有些區別,他理解甚至覺得喜歡,並不代表他可以去做。

  直到京中的皇莊陸陸續續傳來一些需要李園提供解答的情況。

  李園搞的那些新鮮東西,全部會被一比一複製到皇帝陛下的私人皇莊裏。現在的皇莊幾乎是一個放大版的落後半年的青山李園。

  當然從李園複製過來的東西總會遇到點小毛病,比如被折騰了一年才能順利運轉、現在已經被拆解明白、組建了皇家紡織廠的騾機,比如自行車製造廠……

  皇帝陛下並不覺得百姓需要懂得騾機怎麽造、自行車怎麽拚裝,百姓能用就行了。這也是他對“農業技術站”感覺一般的原因之一。

  直到今年種植翻車。

  先是稻基魚塘翻了,稻子全死了;接著大棚也翻了,絕收;再接下來土化肥也翻了,絕收……

  工部的人對著李咎的雜學翻了一個月的書都沒搞清楚原因。再試一次,繼續翻車,產量著實可悲。

  心急如焚到恨不得在椒房殿撓牆的皇帝陛下頓時福至心靈,懂了李咎那個“農業技術站”的用法。

  在李咎之前,從未有一項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高產出的,相對的人們使用新技術的迫切程度就不會那麽高,於是一項新技術,一個新工具,能有非常長的時間去慢慢傳播。這個漫長的傳播過程自然能保證絕大多數人都學明白、學會。

  然而李咎把這個技術的傳播速度和迫切程度都大幅度提高了,於是就有了皇莊這樣的情況。李園有了大棚,他們也要有;李園搞了土化肥,他們也要有;李園有稻基魚塘稻基蟹塘桑基魚塘蔗基魚塘,他們也要有……抄了理論抄了表麵沒抄到核心,於是抄廢了。

  皇帝陛下當然可以立刻快馬傳書讓李咎解答,甚至把李咎帶到京城也不過是半個月的事,但是其他地方怎麽辦?

  要放棄更先進更高產的生產方式嗎?皇帝陛下讓他們放棄,紡織廠還有未來更多的其他專業工廠不答應啊!未來一定會有大量的勞動力向工廠轉移,一定會有大量的土地拿來生產經濟作物,所以糧食怎麽辦?繼續不溫不火地發展下去可無法滿足分工的需求!

  皇帝陛下再椒房殿繞了半天圈子,從豐年手中拿起尤南送來的新麥粒撚了撚,忿忿地自言自語說:“他這是陽謀——不對,他根本就沒用謀,這他娘的是天下大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