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隔壁縣的年輕人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1-02-12 05:29      字數:2159
  考慮到草兒自己叫的“娘”,小女孩兒有個正常的家庭也是好事,李咎收下了傅爹的羊羔酒和豬頭,隻說是傅爹代出的那筆贖身錢。

  李咎這時卻不好說小草兒不是買回來的,而是直接帶走的,隻好收下了酒肉,不過回頭他找了個機會讓廚房配這酒肉做了一桌宴席待客,與傅家人、啞巴、三九等分著吃了。

  這時候時節已經很晚了,這頓飯算作是一年收尾的開始也不為過。在這歌飯桌上的都是李老爺的心腹,或多或少都知道些李老爺無傷大雅的秘密。

  飯後便是李園第二輪收割的時間。

  李園的二茬種的基本都是經濟作物,棉麻油料為主,其他人則依然種了糧食。

  第二茬的糧食收成較頭一茬差著不少,大約隻有正常年份一季糧食的四成左右,但就是這四成,也足夠多養活好些人了。

  並且多出來的糧食還會被人們拿去換商品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流通中的錢才值錢,才能盤活一地經濟。

  這堂經濟課,李咎給黃致、老吳、傅小貴都上過,隻是終究沒有他們親自跟上一個完整的錢帛流通過程來得記憶深刻。

  除了青山縣,其他地方也陸陸續續地傳來了一些好消息。

  先是玉鶴縣新縣令到職,這是個世襲武爵的世家子弟,花了錢疏通來的。他本人於科舉並無進益,但是是個相當不錯的實幹家,剛到玉鶴縣就雷厲風行收拾了還想壓價的糧商。

  因他是京城張家嫡宗嫡支,就連懷嘉郡刺史亦不願意有所管束,他一個過江龍竟把地頭蛇給壓住了。

  不論這事對青山縣是好是壞,總之現在看來,至少對玉鶴縣的百姓是好的。

  這位張縣令倒也不完全是為了主持正義、秉公辦事才對糧商動手。主要是他家富貴慣了,並看不上糧商們小打小鬧一年十幾萬銀的孝敬。吃這點孝敬,還不如把他們的家產都奪了,生意也搶過來自己做。

  張縣令貪財歸貪財,倒有一些憐貧惜弱的心,再加上那點實幹精神,反正他治下的平民日子好過了許多。

  然而這種“好過”,到底是大樟樹村一村的人的性命換來的。並且李咎幫他們報了仇,把陳中友的罪行公布出來,卻是李咎的個人舉動,並非是來自律法和體製的公道,顯得這個“報仇”充滿了江湖氣息,完全依賴“高手”的個人意誌,有一不一定有二——如果下次又遇到了這樣的人,那李咎還能知道並插手麽?

  連李咎自己也拿不出答案,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倒是張縣令寫信過來,希望青山縣修路時能考慮一下到玉鶴縣的路。他們懷嘉郡港口極多,玉鶴縣就有一個。既然有港口,張縣令還有一些市舶司的人脈,出海的生意說不定就能做起來。再不濟,就算他們江南的港口一世不得解封,一世不得對外出口,還能經由內河航運轉玉鶴縣出海,從海路北上運送貨物,比陸運要方便、省錢得多,即便比不上經大運河北上的平穩安全,到底不占大運河緊張的運力,也不必受漕幫的轄製。

  不得不說張縣令正好擊中了李咎的需求。

  李園的精貴東西出海慢確實是受製於運輸條件。現在賣東西的就隻有染織陳和老劉掌櫃兩家,一個往東南,一個往北。算下來他們一年裏正兒八經地跑一次出海,也隻能夠著一次,若想要第二次,別說往返時間怎麽壓縮,就是他們這些行商的人也遭不住這樣的折騰。

  因此從去年到今年,李園往外賣東西也就是堪堪一年一次的頻率。

  李咎確實需要這麽一個就近出海的港口,偏巧張縣令就來商量了。地理位置近,人情熟,張家還有關係可以幫忙撬動港口開放。

  李咎於是向吳縣令等人征詢了一番,由吳縣令回信。吳縣令信表示此事甚好,隻是就路線、工錢、材料等事需要詳談,他們作為一方父母官,自然不可能擅離職守,便各出一組能代表他們意見的縣丞,去往兩縣交接處的村落會麵談判。

  張縣令沒想到隻提了一次就得到了這樣的進展,算是喜出望外,忙忙的約好了來年二月小柏樹村見。得了吳縣令同意後,老張找來了自己的心腹,又點了一隊人,將自己的條件交代清楚,囑咐他們務必哄得老吳同意優先修通這條連接玉鶴縣的路。

  張縣令的心腹是他從家裏帶出來的長隨,跟了老張幾十年,從小廝熬成了有頭有臉的二管家。長隨得了老爺的囑托,自然萬般小心,千般謹慎,一點不敢有所疏忽。

  隻是這長隨心裏卻不懂:“不過一條路,老爺想修,咱們自己也就修上了,還問他們做什麽哩!老爺修路,功德都算老爺的,豈不更好?就是老太太、太太,心理也歡喜的。”

  老張聽得直搖頭:“問這麽多做甚,把差事做好就行了,少自作主張。”

  長隨隻得領命,老張並沒有解釋的打算。

  修路的確是好事,不僅是積德,對盤活自己治下的經濟也是大有益處。老張沒少鑽研李園的雜學,對李咎提出來的流通貨幣理論和經濟活躍理論了解得極為透徹,並且深信不疑。

  他在玉鶴縣至少會要幹五年,玉鶴縣總盤才那麽大一點,他就是把地皮都刮幹淨了,也隻是那些銀子,還落不著好。但是如果他把玉鶴縣的整體生產產出翻幾番,那真是雁過拔毛都能拔出個鳧靨裘來。

  這還隻是撈錢一件事上的好處,老張還有第二個打算。老張家現在和李咎的關係比較曖昧,有點眉來眼去,但是又沒把話說透。跑在前頭的是兩位張主簿,他們和張縣令都有競爭關係。

  隻是兩位張主簿都隻是習慣性撒網,他們老張家信奉廣撒網多捕魚,因此看到誰有發達的潛力,都想薅一薅。

  張縣令可不一樣,張縣令是個賭徒,他信奉的是“寧撞金鍾一下,不打破鼓三千”,他覺得李咎一個人就值得他把全家壓上去博取一個更遠大的未來。有這麽個好機會,怎能錯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