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吳書生的下巴都要掉了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0-12-23 04:15      字數:2157
  黃致聽了吳書生的惋惜之言,道:“賢弟是北方人,大約不知道咱們這裏秋收本就比燕州早二三十天。雖則今年秋收提前了,倒也不是提前了四五十天……算算往年,也就是七月中下旬的樣子。”

  吳書生有點詫異,王得春撚著胡子,笑道:“先生有所不知,南方冷得慢,太陽給的熱量多一些,故而成熟期本來就早一點兒。等勘校完了字典,先生聽我們老爺說幾堂地理課就知道緣故了。”

  吳書生便想起從《雜學》上看來的那點日地關係的學說,不免有些恍然悟了的感覺。

  李咎亦道:“按今年的水熱光合來看,即便拖夠了日子,糧產依然比不得正常年份。索性收了來看看減產年份與正常年份的比較也罷,收得多一些,總歸會更準確一些。再者,這田裏、荒山上,種的都是我從家中帶來的種子,少收一顆都是損失。”

  吳書生默然無語,等李咎開了鐮,他便蹲在大秤杆子邊等著看計數。

  去年的玉米一個**就有六七兩重,因此才有了畝產神話。今年的玉米穗看著就比去年的小一圈,李咎估摸著產量能有去年的七成就不錯了。

  吳管家倒是建議李咎從看著最大的一穗開始,李咎沒聽,隨手從地頭最近的一株苗上掰下一個不大不小的遞給幺娘上秤,果然隻得五兩一錢。

  吳管家心下一沉,道:“比照去年的折算,去年二分地玉米產得五百多斤,今年恐怕隻有三百斤了。”

  吳書生愣了一下。

  他當然知道稻子的畝產大約是四百多斤的樣子,因此在他心裏,李園良種的減產起碼也得減到二百斤以下,才夠的上讓人擔憂。

  但是他聽到了什麽?二分地“隻得”三百斤,換算成畝產可得一千五百斤了,幾乎達到了上等田稻子畝產的四倍,如果是薄田,那就更多了。

  如果天下的糧食能多收一倍……恐怕活人能多一倍,但是米價也得跌一倍吧。

  李園人這麽狂妄,就連比平常糧食高出三四倍產糧的糧種,都要被挑剔成“退化”種了麽?

  吳書生聽說過去年李園的糧食產量,不過他按照地方官員一向喜歡虛報政績、好放空話的秉性揣度,猜測那高得恐怖的數據必有貓膩。京城的人也是這麽想的,因此才會圍繞李園爭論不休。

  倘若李咎真的把畝產三千斤的糧食拍在朝中官員的臉上,那還有什麽可爭論的?給李咎下旨封賞送個“大雍農神”的匾額給他人供在功臣祠裏才行啊!

  李園人沒空理會一臉呆滯的吳書生,李咎開了鐮,他們趕緊跟上收割。

  玉米穗被收來一筐筐地送去稱重,並按單穗的大小再次分揀。尤複帶著學生物和農學的學生在一旁虎視眈眈。根據優勢遺傳理論,大規格的種子總是更容易產生大規格的後代,而逆轉種子退化的第一步就是把符合需求的性狀挑出來。

  土豆、紅薯、花生……包括本土產的粳稻,也是如此。

  玉米最先被收割完畢,果然不出所料,二分地總計產出了三百三十六斤,情況比李咎預估的減產一半要好許多,並且沒有癟粒空包的情況。

  沒有退化到完全絕產就好……至於親本數量不足的情況,那倉庫裏還有那麽多種玉米呢,總能提供足夠多的基因樣本,隻要避免基因汙染出現絕收的情況,一切總還有希望的。

  吳書生親眼看著玉米收上來、過秤、計數的,眼見為實,不信也不行了。他見其他人都拿著個玉米捧在手裏,也大著膽子拿了一個,輕手輕腳地轉著觀察,仿佛手裏捧的不是糧食而是金娃娃一般。

  一時土豆和紅薯也陸陸續續收了上來,土豆的畝產比玉米還要好一點,出產了四百二十多斤,紅薯的情況又要差一些,土地的肥力著實跟不上趟了,隻得四百斤出頭。

  大白板子上高高地寫著五種農作物的產量,普遍隻有去年的畝產的六七成,和李咎估算的不差。

  大家依然很高興,這種程度的退化不算什麽,況且還有今年年成不好的緣故在,倘若今年的氣候和去年差不離,怎麽都能再多個一成收成。

  隻有李咎微不可聞地歎了口氣。假如不加人工幹預,每年跌兩成,三年就隻剩一半了,他實在是樂觀不起來。就這種跌幅,他還沒算上地力退化的問題呢。

  尤複對“退化”的問題最為敏感,他察覺到李咎的情緒,安慰似的拍拍他的肩膀:“都在意料之中,是好事。接下來就看我們的努力了。”

  黃致也從“畝產”很高的喜悅中清醒過來,道:“對,師兄說得很是。前輩既然已經培養了這般高產的作物,吾輩應當更加努力才是。豈有躺在前人的功勞上不思進取的道理!”

  李咎勉強笑笑:“嗯……我就低落這一時,等下照樣會繼續想辦法盡量維持種子的活性和優勢。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這幾種作物都不是大雍本土的產物,我手上的種子本身種類也不算太多,基因來源太少了。”

  尤複道:“我大概知道你的意思,我們需要更多的親本。你說它們原產不在大雍,那麽在哪?我們早晚要出去找尋它們的近親。既然李家的祖先能獲得初代種子,我相信我們也一定有辦法拿到它們。”

  李咎歎道:“當時也是僥幸……那地方很遠,大約有十幾個大雍的最南端到最北端那麽遠吧,並且絕大多數路程都是海路。我們需要更發達的樓船……收起誇張的表情,地理白學了,海洋的彼岸是另一片大陸,我上課說過的。”

  一萬公裏以上的距離顯然超出了尤複的想象,他無法憑空猜測這是一段怎樣的路程,張了張嘴又閉口不言了。

  反倒是一旁趕來參與李園最重要的日子的染織陳說道:“哎哎,你們咋沮喪上了?遇事多問問人,知道不?多問問說不定就有驚喜。比如你說的這個大洋彼端,嘿,那我可不困了。老弟呀,你還記不記得老劉他把雀兒鍾、玻璃碗賣到關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