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給木子衣鋪解決下難題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0-12-23 04:15      字數:2642
  李園的兩個遮雨棚慢慢地變成了平民學拚音學認字,交換信息,交易物品的中心地帶,有點未來世界那種CBD的感覺。

  李咎略覺驚訝,倒說不上是壞事,隻是一舉一動都落在眾人眼裏總讓他覺得有些不自在。

  李咎決定少走正門,多走側門,每天找兩個人在外麵維持好秩序,晚上等人散了還得將場地打掃幹淨,如此也算過得去了。總得有個這樣的人氣活躍的地方才好。

  這樣的人群聚集,隻要控製好秩序,對普通居民對李家對青山縣的經濟都是好事。

  比如要采買和售賣的,要找人找物的,做小生意的,別提多方便了。又比如三九和幺娘也招到了好多女工。這些新招的她們都有家室,便不大願意全身心投入進李園。不過,能做些零碎活計掙口飯吃,她們便千肯萬肯。

  木子衣鋪的生意一向還不錯,不論是奢華的織錦裙,還是風流的輕紗裙,或是簡單的厚布裙子,一向是能很快就賣掉。

  隨著產量提高,一些問題也暴露了出來。各人的手藝不同,做出來的裙子質量千差萬別。幺娘舍得放料,她做的衣服放量足,裙子擺大,挺括的款式端莊,輕軟的款式蹁躚,大方舒展,就很討人喜歡。三九擅長裁剪,她做衣服可以按照客人的需求精心調整,顯高顯瘦顯平顯豐腴,樣樣都能做到。另外有些人做的衣服裙子就多少顯得平庸了,甚至有女紅不到家的針腳比現代最蹩腳的機器大貨還差,同樣的布料做的裙子,就比精工的要便宜好些才能賣出去。

  不同的差價甚至造就了一批撿漏人,專門蹲不合格的裙子,低價收回來遠遠當正價賣了。這件事一度影響了木子衣鋪的聲譽,高價買到了次品的人上門討要說法,一連數日,絡繹不絕。三九把心一橫,將錢全退了,就算是那些二道販子轉手高價賣的,她也都按正價退掉了。那些退回來的次品,都被三九放在門口,當著眾人的麵,一把火燒得幹幹淨淨。

  三九燒衣服的時候,幺娘就帶著其他人端著水在旁邊守著以防出火災。

  幺娘她們心疼啊,心疼那些漂亮的衣服,心疼她們努力幾個月掙的錢都打了水漂。可是三九說服了她們,人無信不立,這是李咎給她們上的課。那麽多外地客商來到青山城,指名點姓要買“木子衣鋪”的“煌閃閃金耀耀五彩斑斕月華裙”,不正是因為相信她們的衣服就是好就是闊氣嗎!若是沒了這口碑,反落下個“以次充好”的罪名,隻怕將來就要淪落到和普通沽衣店一般的地位了。

  於是她們被三九說服了,一起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做的衣服化為灰燼。有些努力掙錢等待著改變人生的小姑娘甚至忍不住哭了起來。

  不過,三九的處理辦法顯然是正確的。上午燒了次品,下午就有更多的訂單送了過來。

  送單子的是姑蘇一個大戶人家的采買,人本來不曾想到從三九這兒買衣服。

  那姑蘇的紡織和製衣極為發達,做出來的衣服不說比三九她們的好,至少也差不離,布料樣子還是當地時興的款呢!

  這采買來青山縣是為了采買香皂、肥皂和水泥,新鮮衣裙也是要買的,卻不是為了自己穿——大戶人家自己穿的衣服多是女眷、仆婢親手做的,絕輪不到從外頭買。正要采買的這些原是要送外地的親戚朋友當土儀來著,心裏頗有幾家擅長製衣的人家可以選。這日聽說最先做起“月華裙”的木子衣鋪當家的把次品全燒了,采買就覺得這是個好掌櫃,必然不會拿壞的、殘的、次的湊數,便下了一個十幾身衣衫裙子的訂單。

  “煩掌櫃加急加快地做,這幾日等點起了貨,我便要回姑蘇去了,著實拖不起。不瞞掌櫃說,咱們家買這個原是為了送親戚。咱們家姑爺姑太太在京裏當著皇差,若是能讓姑爺姑太太喜歡,您家也有麵子不是?”

  采買人好話說盡,加了些錢,說定了幾日後來取等等。

  三九知道現在的人手根本做不完這個數,但是想到才剛賠了個精光,這筆單子可以振奮人心,姑娘們絕對不會舍得推出去,於是硬著頭皮接了下來。

  人不夠就得招人,這便有了三九和幺娘招工的事情。

  招工是招到了不少有意向的人,有願意上門縫製精細件的,也有想拿回家做的,總有十七八個。三九放下心來,認真與每個報名的女子都仔細交流、考較了一番。

  然而報名的裏頭,好些人的針腳未必多好,做衣服也隨心所欲,甚至隻會簡單的平針,真正能跟得上衣鋪的需求做出漂亮衣服的,一個巴掌都數不滿,直把三九愁的不行。

  這時候李咎得了閑,黃舉人家似乎出了點小問題,臨時回家去了。沒人趕著李咎寫書,李咎就給自己放了個假,叫上啞巴和初三陪著,在自家到處看看情況。

  莊稼都長得好,果樹也開著花,吳大郎帶著長工們仔細盯著授粉,以防漏了什麽。上工的人還是勤勤懇懇地上著工,人人臉上都掛著笑容,見到李大老爺,他們就遠遠地跑過來問好,有機靈些的還會問老爺是否有事吩咐等等。休息的人也沒有躲懶,或在念書,或在做自家的活計,到處都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景象。

  最忙的就是倒座房裏的三九等人了,姑蘇那筆單子幾乎不曾把她們忙死。若要她們暗地裏用上工的時間做私活,那她們是決計不能的,可是隻用自己的私人時間,卻又眼看著做不成單子,直把三九和幺娘急得沒奈何。

  李咎發現三九等人忙得不正常,抱著手在門口看了會兒,直到一個女孩兒出來取水發現他再門口,叫出了聲來,這才驚動了裏麵正在幹活的人。

  “老爺,您來了?是不是有什麽事情吩咐呀?”三九忙迎李咎往上座坐下,倒了茶端過來,道,“您不說一聲,就愛看我們笑話。”

  “哪兒能呢!”李咎端了茶在手裏,不喝,隻捧著,“遇到什麽難題了?我聽著什麽姑蘇陳,又是什麽少了人?”

  三九和幺娘對視看看,兩人一起紅了臉:自己的事沒處理好,卻讓老爺操心,怎麽能好意思!不過,萬一老爺真有辦法呢?

  三九壓低了聲音,不敢抬頭看他,回道:“是姑蘇陳家來采買衣衫裙褂,一總要十幾身,算來三四十件,隻要精工的,不要簡單的。我們這裏能做這樣齊整衣服的人本就不多,做不完這個訂單。我就想著去外麵多招幾個短工。不想,來報名的人很多,可是細細一看活計,或是針線不好,或是打的衣衫樣兒不好,總有這裏那裏不足之處。算來總共得三四個人可以用的,也隻能做些小件。故而我們正在發愁。”

  李咎不甚在意:“這有什麽,既然姑蘇那邊的人家都樂意找你們要衣服穿,可知你們比姑蘇的裁縫也不差。這是好事。做不完就先停了咱們府裏的差事,就當是請了假,過後再補。仍是做不完,晚上多加兩支蠟燭,也不費什麽錢。”

  說到蠟燭,李咎的心思又歪了一下,這也是個好買賣,蠟燭本是易耗品,用了蠟燭還能延長活動時間,說不定能增加生產力呢?

  三九道:“可是將來這樣的事情也不會少,難道時常請假麽?我們可不想被老爺趕出去。便是這個衣鋪不開了,也不能丟下咱們自己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