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交朋友這件小事
作者:兔子的刀      更新:2020-12-23 04:15      字數:2337
  關於將來必然發生的與本地豪強的衝突,李咎早已做好了準備,也想好了思路。

  倒沒想到黃舉人已經幫他想到了那麽久以後的事情。

  而且黃舉人其實也是本地豪強,因為李咎優待佃農長工等事,他也是會受影響的,可是他依然在幫李咎思考未來如何應對。

  “吾不敏也甚於先生乎!吾也知道兩個道理:民心可用,其一也;有利可圖,必趨之若鶩,其二也。”

  這兩件事都很簡單,黃舉人都能想得到,但是他並不覺得這是解決之道:“民心其非散沙耶?以利誘虎,豈非與虎謀皮,損己以利敵哉!”

  李咎道:“聚沙亦能成塔,我相信民心所在,有一萬乃至十萬人不從我者,則必有百萬至萬萬從我者。我不為利而驅使,讓利於我何減!今日以水泥共舉,明日以紡織共舉,數十日後,彼茶飯綾羅,皆出於我,從我,同富貴,不從,分食其產,其不為我所用乎?”

  黃舉人臉色一白:“汝有反心?”

  李咎笑道:“否,不與此同。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我誌不在君君臣臣,而在不論誰為君誰為臣,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大同也。先聖之誌,其在於此!”

  黃舉人隻被那八個字打了個懵,“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道盡古往今來最底層平民的人生。可不就是如此。

  黃舉人等書生的心是“達則兼濟天下”,是“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是自上而下的悲憫和憐愛,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才去看重“民”的價值。就比如王縣令,愛民如子是真,可是這個愛民如子是他實現政治抱負的手段。看到自己治下的子民受苦,王縣令也願意為之奔走化緣,但是歸根結底他隻是個現實的官員,看得到的,出於不忍而幫一把,看不到的,也就看不到了。

  然而事實上就連這種憐憫、善良,都不多見。願意從官倉裏讓一分糧食給貧民的王縣令,已經是難得一見的青天大老爺。

  從未有一個上位者如此深刻地理解底層人民,更未有一個富人已經為貧民想到了這般深的未來。

  ……可能還有個人,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

  黃舉人想了許多,李咎的馬車已經到了。黃舉人親手送李咎上車,看著初三也跳了上去,方鬆開扶著車轅的手,道:“來日拜訪先生,希望先生有更多以教我。”

  李咎掀開馬車上的圍子,探出腦袋來,回道:“不敢言教,願與先生探討!某當掃榻以待!”

  黑馬阿宅挽著車,因為韁繩和車轅的牽絆很不高興地原地踢了幾腳,被車夫一敲,甩著漂亮的頭發,噠噠地走了。

  李咎回到家裏,沒有二話,趕緊給課本做注音。再請來書局的掌櫃,煩勞他插個隊將有拚音的《千字文》和《增廣賢文》拿去雕版付印。

  二月將將過完,那黃舉人就送了拜帖來,說是想在李園小住幾日。

  二月底,李園的荒山已經完成了插秧和移栽工作。外麵的濟貧處和店鋪也已經修葺完畢了。於是滿園的長工每日裏分成幾個班次,給柳記貨行倒貨、燒製水泥、筆芯等,每人每天上工四個時辰,上工前後的準備時間還有一個時辰,連洗漱吃飯一起帶睡覺等休息時間有五個時辰,另有兩個時辰被李咎安排到正堂裏上課。

  這可真是個稀罕事,等閑誰還給自家長工、幫傭等教書呢!

  但是這是李咎強製的,上課的時間都安排在上午,上完課才能吃第二頓飯,因此就連吳大郎那位已近古稀的老娘都被叫了來認字兒。

  閑暇時有街坊往來,別家老太太搖著扇子拂塵等閑話聊天,隻有吳老娘對著鬥大的字兒念念有詞,又是背“天地玄黃”又是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別家老夥計就好奇,問:“你念這個做什麽?你們老爺叫你考狀元不成?”

  吳老娘也說:“嗨,我都進了棺材了,一口氣堵在脖子上就是下不來,考什麽考!老爺叫念書,我兒也叫我念書,隻得照著念幾句哄口飯吃。”

  別家的就說道:“咱們家老爺和李家老爺好,他不在家時他妹子都給咱們家太太帶哩,我叫老爺和李老爺求情,您這麽大歲數了,就別折騰您嘍!”

  剛剛還故作不樂意的吳老娘馬上將臉一遍:“這是哪裏話,怎麽是折騰呢!我這麽把年紀,進土堆前還能當一回讀書人,怎麽就折騰了!”

  眾人於是哄笑起來,又哄老太太在地上寫了幾個字,見她雖然寫得七歪八扭,但是的的確確是能認能寫了,又覺得驚奇起來。

  李園給老嫗、老牲口倌兒教讀書寫字的事很快又在街坊裏傳揚開來了。

  王縣令隻當是為了推廣拚音,李咎率先示範,故而一笑罷了,隻等李咎將教材等準備好,他這裏好讓仆從等也學一學,看看是否果真進度喜人。

  黃舉人卻按捺不住了,他已在自家悄悄試了試,發現拚音法對完全不識字的人特別有效。他閨女的幾個仆婦,才學了幾日,就可以磕磕巴巴地寫一些隨筆、記錄,隻是其中有些字不會寫,隻能用拚音代替罷了。

  黃舉人再想到那日李咎所說的誌向,還有他已經琢磨了老久的字典,終於忍不住叫人送去了拜帖。他早早叫人收拾好了衣物,等李咎回帖一到,忙不迭地就帶著書童等搬了過去。

  李園新加蓋的客廳旁邊帶了兩組廂房,東廂西廂,隔著客廳對稱,每一冊都是小小巧巧三間屋舍,用走廊相連,中間圍著一個小小的花園,再有兩個耳房,可以堆放雜物、供仆從腳夫等居住。

  從東廂推窗往外一看,是一片綠油油的農田,幾個農人正在田裏勞作。有一片的植株已經竄起老高,十分茂密,有一片還隻是毛茸茸地鑽出來一些,還有一片是個兒高不爬蔓藤的,另有一片是稻子,再有一片還空著。不遠處,一條水渠在農田間穿過,上遊一頭是波光粼粼的小池塘。

  那片農田就是李咎說的高產作物良種育種田了。

  現在黃舉人和王縣令已經將李咎視為高深莫測的隱士,對他的話能信十分,隻有這個糧食,如果不能親眼所見,那他是打死也不會相信能有糧食在相同的付出下產出數倍的果實。

  黃舉人願意親眼見證這個奇跡,加上東廂與李咎的小樓相去不遠,開窗就可以互相望見,且小花園裏的造景是黃舉人比較喜歡的山石壽菊,於是黃舉人就挑了東廂住下。